在人民幣雙向波動加大的當下,具有避險功能的黃金備受追捧。除了黃金股接連暴漲外,實物黃金和黃金理財產品也出現了難得的熱銷局面。由于擔憂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購買力減弱,不少投資者開始搶購黃金來應對,通過購買黃金來規避現金貶值。同時,當前黃金市場價格也處于歷史的相對低點,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在強大購買力的推動下,黃金市場價格也出現了上漲。理財專家建議,對于高凈值客戶而言黃金作為保值品種,可以長期來加以配置。
“今年投資突發狀況較多,有點復雜。”中國大媽吳瑜(化名)告訴記者。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改革人民幣中間價報價形成機制,在隨后的3天時間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從10日的1美元兌6.1162元下跌到了13日的1美元兌6.401元,跌幅達4.66%。
人民幣貶值不僅引發了全球經濟市場的波動,也影響了吳瑜這樣的中國大媽的投資行為。
幸好吳瑜反應迅速,她告訴記者:“人民幣一貶值,我就想到了買入點黃金避險。8月11日到13日期間,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T+D漲幅達5%。”
重拾黃金
吳瑜向記者表示:“通過銀行渠道買賣人民幣計價的賬戶金費用略高,通過交易所買賣黃金ETF的成本更低。我通過交易所買入了1萬份黃金ETF基金。”
與吳瑜一樣選擇的投資者不在少數。記者從銀行與中國黃金等機構了解到,近期投資類黃金產品的銷量正在上升。
“暫未出現2013年時候巨額買黃金的現象,但是近期中小規格的金條銷售數量有明顯上升。”上海一家中國黃金的店員告訴記者。
“黃金的避險需求正在回暖。”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黃金投資市場在6月底股市出現回調后有明顯的回升。”
王立新進一步分析,這反映了一部分投資者在股市賺錢后調整了自己的資產組合,選擇購買黃金。還有一部分投資者覺得股市風險變大了,尋找如黃金這樣的更為安全的資產來做分配。
“7月份,黃金需求在持續好轉,包括首飾加工企業和銀行都反映黃金飾品、黃金投資產品7月銷售情況不錯。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中間價主動大幅貶值后,人民幣計價金價上漲超過5%,投資者應該認識到黃金是一個抵御本幣貶值風險非常好的工具,這點也可能會引起更多消費者對黃金的關注。”王立新說。
他表示,7月黃金需求較6月好很多,我們預計三季度黃金需求會有所抬頭。
事實上,金價之前已經出現不少積極信號,短線反彈可期。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的2015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指出,盡管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達915噸,同比下降12%,但是受到消費者對金飾的信心提振以及金條金幣的需求強勁,歐洲與美國的黃金需求有所上升。
第二季度中國的金條和金幣需求上漲6%至42公噸。在歐洲,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推高了該地區的黃金零售投資——同比上漲19%至47噸。美國市場也出現了強勁的投資需求,零售投資同比增長7%。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鑄幣局的金幣銷量在6月出現激增,達到17個月以來最高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央行繼續成為重要買家,在二季度凈買入137噸,其中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兩國的央行為最大凈買家。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央行購金下降13%,但環比仍上漲11%。這是全球央行連續第18個季度成為黃金凈買家。7月17日,中國央行時隔6年,對外公布的最新黃金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持有的黃金儲備由此前的1054.1噸升至1658.1噸,增加了604噸,總量居世界第五位。
王立新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基于黃金抵御危機時的表現,各國央行對黃金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官方儲備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高回報,而是經由黃金價格的獨立性保障國家的資產安全。而這種獨立性在中國成為國際經濟第二大實體之后作用會越來越大,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這種獨立性也會越來越被重視。”
除了上述積極因素外,業內人士還指出,黃金與其他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不高,具有獨立性。
王立新建議投資者:“任何時候都應該配置一點黃金,配置比例可以在家庭資產的5%-10%范圍內。普通老百姓更多應選擇以現貨為基礎的黃金產品,如黃金ETF、銀行賬戶金等。”
不過,吳瑜買入黃金并不非常放心,她說:“之所以選擇黃金ETF交易,也有買賣、變現方便,黃金ETF可以用實物或現金進行申購贖回。很多分析師都認為對于黃金來說,美聯儲加息仍然是個大利空,因此我投資黃金也是短線操作。”
股市分化
人民幣貶值同樣對老股民孫蘭芳(化名)帶來影響。
“人民幣貶值將帶動出口產業回暖,最近紡織板塊股票漲得較好,我也從中有所獲利。”她說,“不過,貶值也讓我對國內股票市場投資更為謹慎。”
在孫蘭芳看來,人民幣貶值引發本幣資產估值下降,導致國內金融、地產等相關板塊走弱,對A股市場有一定拖累,而股市原來就在持續調整中,未來股市前景并不樂觀。
“原先我有50%的倉位,現在就20%的資金在股市做做短線。”孫蘭芳說。
市場人士也指出,匯率貶值的同時可能帶來利率的下降,那么,利率下降對估值形成有利,并疊加貶值對出口的長期改善進而對經濟產生支撐,將對股價形成一定積極作用。
以紡織服裝行業為例,初步統計,8月以來,紡織服裝行業漲幅達17.39%,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的首位。其中,眾和股份和際華集團月內漲幅分別為64.1%和50.9%,均超過50%。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人民幣貶值對紡織服裝板塊企業業績彈性的影響表現在:對訂單人民幣價格的正面影響;對訂單銷量的正面影響;對原材料價格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套期保值對公司業績彈性的削弱;海外產能布局利潤的提升;凈利潤高低對公司業績彈性的影響。該機構建議投資者關注人民幣貶值受益明顯、又有相對安全的標的。
而華泰證券報告指出,從長期趨勢來看,家電出口增速與人民幣幣值呈負相關。
短期來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訂單,在兌換為人民幣的時候將直接受益。大家電企業一般在出口業務發生時,就以套期保值的方式鎖定匯率,因而其現有出口訂單所受影響不大;直接受益的是出口業務比重較高的小家電企業。長期來看,中國家電行業的整體出口銷量將得到提振。
QDII受追捧
劉欣(化名)是一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客戶,她告訴記者:“客戶經理今年一季度就開始給我宣傳要分散投資,全球配置的投資理念,他尤其強調配置海外資產是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的方法之一。海外高凈值人群都在做一件事兒,就是從幣種、投資類別等進行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讓劉欣非常高興的是,這種做法不但讓她規避了股市持續調整也基本抵御了人民幣貶值的匯率波動風險。
其實全球配置并不是高凈值投資者的專利。
目前國內投資者配置海外資產的方式主要有銀行外幣理財和QDII基金等。孫蘭芳就表示:“國內股市動蕩,再加上人民幣貶值,我也正在尋找可以投資境外資產的投資品種,最近買入了一只QDII基金。”
市場人士也指出,QDII基金更適合資金較少的個人投資者。
以起始投資門檻為例,很多銀行美元理財產品的起始投資額一般在5000至8000美元左右,部分外資銀行甚至規定10萬元人民幣等額的外匯為進入門檻。而QDII作為公募基金,起始投資額僅為1000元人民幣,明顯低于銀行理財產品。此外,銀行美元理財產品要求儲戶按照定存的模式,鎖定期可為6個月、1年和2年;儲戶若提前支取,則僅能獲得極低的活期利息(0.05%)。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產品無鎖定期限制。
QDII基金的收益率也顯著高于銀行外幣理財。
根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8月10日至8月14日短短4個交易日,95只各類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3.6%,其中有36只基金收益率超過了4%,表現最強勁的華寶油氣4個交易日單位凈值大漲10.68%,諾安油氣單位凈值上漲7.56%,而諾安全球黃金、嘉實黃金、國泰美國房地產、易方達黃金主題和華安石油等基金漲幅都在6%以上,很多QDII基金的凈值漲幅都遠遠地超過其所跟蹤的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QDII基金用美元或港元購買海外資產,以人民幣計算基金凈值時帶來資產重估的收益,8月11日至12日的人民幣貶值給QDII基金帶來外幣兌換的收益就超過3個百分點。
當然,選擇QDII基金時要注意掛鉤市場的幣種。孫蘭芳認為:“要買就要買強勢外幣的理財產品。”
從目前來看,業內人士依然最推薦美元資產。
美國已經率先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也在持續復蘇中,美元中長期走強趨勢已經確立。由于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機制,港元投資也具有對沖人民幣貶值的作用。
簡單視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王金傳指出:“還可以關注英鎊資產,一旦美聯儲的加息時間推遲,英鎊或許會受到追捧,英國央行2016年加息會提上日程。”
海外置業
在劉欣的資產組合中,海外地產是不可缺少的一塊。她告訴記者:“由于兒子在澳大利亞上學,我去年購買了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學區房,方便他求學。”
根據澳大利亞權威調研機構RP Data的統計,墨爾本的房價近期一路飆升,導致上季度房價增幅竟超過了悉尼。墨爾本7月份房價增長了4.9%,截至7月的3個月中,房價增幅達6.1%。不論是7月漲幅還是上季度漲幅,均領先于悉尼。不過從全年漲幅來看,悉尼還是位居榜首,漲幅達18.4%,墨爾本為11.5%。
據劉欣透露,她手中的澳大利亞房產以澳元計算升值近30%,但是澳元貶值幅度抹去了這部分收益。
“澳大利亞的房產主要看兒子是否會留在那里發展,留在那里,有一套房子總是好的。”劉欣說。“作為投資的話,我對美國、英國的地產更感興趣。”
而近期人民幣貶值也使得國內地產投資價值下降,劉欣準備將國內另兩套非居住房產出售,然后去海外置業。
一位理財分析師指出,在海外房地產投資領域,美國、英國等發展穩健的國家房產的樓盤通常被看作是具有“抗跌性”的投資項目。
美國權威地產網站realtor6月樓市報告,美國房價呈現持續上升趨勢,6月份全美房價環比上漲0.18%,同比增長3.3%;房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3%,漲幅可觀。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剛剛公布的最新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英國平均房價已達27.4萬英鎊,與2008年5月金融危機導致的房價滑鐵盧前的房價峰值相比,全英平均房價較當時高出5.7萬英鎊。此外,國家統計局的歷史數據顯示,2008年5月金融危機前的房屋均價為21.7萬英鎊,2009年3月跌至歷史最低的18.7萬英鎊。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在短短六年中,英國的平均房價增長了50%。
中國投資者對海外置業的興趣持續增加。根據美國權威地產網站realtor發布的報告,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中國人購買美國地產總金額達到286億美元,占總比例的16%,歷史首次超過其他國家投資金額總和。并且相較去年同期投資數據增長約為70億美元。
市場人士指出,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未來會有更多中國投資者將資產配置到全球,海外置業的比例也將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