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基金會可以夭折,但不能不明不白

2015-09-07
来源:光明網

  啟動之初,又是民政部官員到場支持,又是知名電視節目頻頻倡議、明星義演募捐,但終結時卻顯得異常低調。近日,“星光專項基金”被發現早已停止運作,主管單位只是在其官網項目介紹中加了“已結束”三字。沒有相關報道,連發起人都不知其已不存在。(9月6日《新京報》)

  一個專門救助腦癱患者的基金會成立,按理說點燃了無數患者及家庭的希望,卻不想換來這樣一種結局。而受到知名節目的倡議和明星的募捐,說明該基金成立的“起點”並不低。如此一個一出生就“風華正茂”、承載期待的基金會卻不明不白的夭折,問題到底出在哪?這裏面涉及到的慈善基金的登記管理、財務透明,乃至它對於整個慈善基金的教訓,都值得好好厘清。

  雖有著光鮮頭銜,但該基金運作的過程卻可用坎坷來形容。先是在成立兩個月的關口,基金掛靠單位就由福基會變為兒慈會。“轉會”也將基金設立的初衷一同改變,由“善款將繼續用於腦癱兒童和孤殘兒童救助”等工作轉變為“開展有關早產兒疾病救治和貧困、殘疾等青少年弱勢群體的醫療和相關知識普及和救助活動”。這樣的宗旨轉變,是否合規?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基金的運轉過程中,基金會的部分發起人和管委會成員都不知情,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於這樣的內部管理狀態下,基金會的夭折似乎並不意外。

  而據記者調查發現,基金會成立的初衷與登記程序同樣存疑。兩位發起人曾以關工委“教育發展中心早產兒互助工程辦公室”的名義設立過“早產兒救助基金”,2011年卻又以同樣的名義設立了“星光專項基金”。這被懷疑是“把兩個基金的錢串著用”。到底有無此事,值得調查。且關工委方面回應稱,其中一位發起人在關工委並未有任何職務,那么以關工委的名義成立基金會,是否涉嫌造假和違規?另一創始人在多個公開場合自稱“早產兒聯盟”創始人,但記者在中國社會組織網查詢發現,早產兒聯盟並未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由這樣的“身份不明”的發起人設立基金會,是如何得以一路綠燈的?聯系到基金運行費超募款一半,成立時的重重疑點與基金會的低調夭折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不能不引人聯想。

  慈善基金因為客觀原因運轉不下去,並非不能接受,但由於其公共性和對公眾善心的牽連,也應該是善始善終,不能夭折得不明不白。且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基金會、基金會分支機構、基金會代表機構以及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也應該由登記管理機關向社會公告。顯然,僅僅在官網標注“已結束”三字,難以稱得上是有效的公告,而更像是一種任性的撇清責任。

  在慈善組織運作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對於慈善基金除了擁有嚴格的法律監管外,還要求“基金會必須向社會公開財務狀況和活動情況,任何人都有權查看基金會的原始申請文件等資料”。且基本上每個基金會都將年度財務情況上網供公眾查詢。正是“由於這種社會輿論和大眾傳媒所形成的監督機制,促使了基金會的所有活動趨於規范,而每年因為傳媒曝光而垮掉的基金會不在少數”。如此才能防范慈善基金淪為圈錢騙錢的工具或洗錢的白手套。而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究部曾對我國16家基金會的244個專項基金進行監測顯示,只有18%的專項基金通過基金會或自建網站公開了相關信息。對比之下,星光專項基金或是當前慈善基金亂象叢生中的一個典型負樣本。

  以慈善和愛心之名發起成立的基金,最後卻以一種極其曖昧的方式宣告“已結束”。這無論對社會慈善愛心還是對整個慈善組織生態而言,都是一種傷害。星光專項基金的命運值得其它慈善組織和基金管理部門引以為鑒。具體就個案來看,現在已有發起人尋找律師對該基金進行查賬,相關管理部門也不應該沉默,該基金在登記和掛靠上是否存在著違規,需要一本明白賬。而那些還不知情的苦苦等待救援的腦癱患者家庭,也應該獲得一個體面的“善後”。(朱昌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