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靈魂潔淨的印度為何環境那么髒

2015-09-10
来源:觀察者網

  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環境問題一次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發展和環保之間的關系更是成為了頻頻出現的話題。近代以來印度又選擇了一條和中國截然不同的政治經濟發展之路,這種異同使得兩國之間的比較有獨特的啟發性。雖然兩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決定了各自面臨的挑戰有所不同,但通過分析印度所面臨的經濟和環保困境,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曾幾何時,印度因其虔誠的宗教氛圍和樸素的生活質感被譽為“幸福感”極高的精神之國,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數百萬修行者前往拜謁,但是這樣一個追求“靈魂潔淨”的國度也終究逃不過環境問題的困擾。根據耶魯大學發布的2014年環境表現指數(EPI),印度在178個參與國中排名第155,而中國則排在118。印度的經濟水平,尤其是工業發展水平和中國相差甚遠,然而其環境問題卻並不比中國樂觀,這種差距引人深思。

  在印度,最直觀的環境問題非固體廢物莫屬,然而印度的固廢問題卻不是傳統的工業廢料,而是生活垃圾。當中國城市在討論“垃圾圍城”的潛在威脅時,很多印度城市其實已然陷入了垃圾的包圍。無處堆放的垃圾不僅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甚至位於首都新德裏市中心的康諾特廣場也不能幸免。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環境測算估計,印度約有40%的生活垃圾沒有集中處理,而是被隨意丟棄,造成各種環境問題。其實固廢問題在傳統印度並不突出,因為前現代的生活垃圾大都可以快速降解,用來增加土壤肥力。然而隨著塑料、電子產品等現代材料的不斷應用,印度的垃圾處理方式還停留在前現代水平——不要說先進的分類回收利用,就連最基本的集中填埋和焚燒在印度也不能完全普及。享受現代社會的科技成果不難,而想要應對這些科技成果帶來的弊端卻不簡單,這也是印度固廢問題的症結所在。

  印度的空氣汙染問題也不容小覷。近年來首都新德裏的PM2.5數值和北京其實不相上下,中國人熟知的霧霾,其實也是印度城市的常客。兩國的空氣汙染問題可以說是同病不同根。新德裏人口和北京相差無幾,工業產值卻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加上德裏周邊也不像中國華北地區一樣存在大量重工業產能,然而空氣汙染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德裏的空氣汙染源遠比北京原始——焚燒垃圾、劣質發動機和道路揚塵這些德裏常見的汙染源,在北京已經漸漸成為曆史。而印度即使沒有成排的煙囪、規模化的生產線,光是龐大的人口加上落後的經濟條件就使得空氣汙染變得難以忍受。比方說,德裏的居民由於用不起天然氣、石油氣,同時周邊又沒有柴薪可供焚燒,因此隨處可見的塑料袋、牛糞就成了他們的重要燃料,而這些不合格的燃料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自然可想而知。

  同樣,印度的水汙染問題也非常嚴重。根據印度環境與森林部幾年前的一項統計,印度每天產生290億升的汙水,卻只有6億升的汙水處理能力。排汙體量和治汙能力之間的巨大差距,導致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被直接排入江河。生活汙水,再加上農藥、化肥造成的農業汙水和小作坊帶來的工業汙水使得印度水體汙染問題十分突出,甚至連被譽為“聖河”的恒河也難以幸免,居然成了印度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雖然印度最高法院早就以頒布判例的方式對水汙染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和治理,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和管理不善,汙染問題並沒有明顯改善。畢竟印度很多地方還沒有用上合格的自來水,而在用水都還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誰會真心在意排放的汙水?

  雖然印度環境破壞嚴重,但是經濟卻難說到了與之相稱的發展水平。庫茲涅茨曲線理論認為環境汙染和經濟發展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出一種倒U字關系,既在曲線的前半段汙染問題會隨著經濟發展而加深,一旦過了拐點,經濟發展反而會促進解決環境問題。從整體上看,庫茲涅茨曲線也符合人們的日常經驗觀察,那些環境較好的國家比如日本、加拿大,其經濟條件也比較好,而那些經濟條件落後的國家,哪怕是尼泊爾這種雪域之國,環境問題也非常嚴重。在經濟落後的國家,溫飽還是問題,環境治理就自然無從談起——當你饑寒碌碌的時候,你才不在乎點燃幾個塑料袋取暖。可以說,印度的環境問題不在於發展太快、太多,而是發展太慢、太少,雖然這個說法可能有違直覺,但是卻道出了環境問題的本質。當今世界,技術進步是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然而大部分國家缺的並不是治汙技術,而只是應用、購買這些技術的資本。

  在印度的民主體制之下,環保變成了一個高度政治化的課題。由於環境問題過於突出,印度環保主義者吸引了大量支持,從草根機構到最高權力機關,形成了強大的環保力量壓力集團。印度最高法院屢次給出極有利於環保主義者的判例,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制裁;印度政府也頒布了不計其數的政策條例,對環保標准做了明確的要求;各大政黨更是把環保作為吸引選票的重要噱頭,比如莫迪當選前就曾承諾治理恒河汙染。從效果上來說,轟轟烈烈的環保運動並不令人滿意。由於缺乏執行力和財政資源,社會各界高漲的熱情難以轉化為改善環境的實際行動,然而環保運動卻和民粹思潮結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種對抗經濟發展的“政治正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反發展主義”主張以停滯發展的方式解決環境問題,事實上卻南轅北轍,阻礙印度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比如,新進場的投資者不得不面對嚴苛到離譜的環保標准,因此成本激增、積極性受挫,經濟增長難以達成。

  誠然,中國國情複雜,各地發展水平、條件各不相同,但是印度應對環境問題的教訓表明,想通過停滯發展來解決環境問題在任何地方都將是緣木求魚。中國龐大的人口體量和脆弱的自然基礎,若沒有強大的經濟作支撐,環境問題只會更加惡化。惟有經濟獲得發展,才能用昂貴而清潔的天然氣代替廉價而致汙的煤炭,才能投入額外資金處理任意排放的汙水,才能將隨意丟棄的固廢進行集中處理——如果沒有發展構成堅實的經濟基礎,環境保護的上層建築根本難以落實。 (作者:毛克疾)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