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反不反轉,“稱被訛”都只是個案

2015-09-17
来源:京華時報

  安徽淮南師范學院大學生扶摔倒老人“稱被訛”事件持續發酵。此前有目擊者稱,距離不足以撞倒老太。日前,又有幾名目擊者願實名作證:袁某曾經道歉,並承認撞了人。而此前袁某否認曾經道歉。

  “孰真孰假,如墮霧中。”時至今日,“稱被訛”事件仍然撲朔迷離。真相只有一個,但不是所有的真相都會浮出水面,更不等於公眾能夠等到所有的真相。有沒有撞人,袁某最清楚;有沒有被撞,老太最清楚。如果某一個當事人撒了謊,即便逃脫了懲罰,道德法庭也會對她審判。

  沒有真相,就很難實現正義。但是,真相缺席,並不代表正義一定缺失。具體到“稱被訛”事件,可探討的現實命題有很多。

  比如如何確認證據。口供不可靠,目擊證人也未必可靠,最可靠的就是不會說謊的視頻。誰是法庭上真正的王者?不是法官,而是證據。什麼是證據之王?目前看來,沒有剪輯的視頻,可稱證據之王。遺憾的是,監控有盲區,此事件中,袁某有無撞人這個關鍵細節,監控恰好沒拍到。

  再如,劇情是否真會反轉?如果反轉,為何會反轉?其實,如果監控沒有盲區,有鐵證證明袁某撞了(或未撞)老太,也就無需打口水仗,無需路人作證,更談不上反轉不反轉了。

  令人悲哀的是,事件剛一披露時,坊間的態度頗為直接,無數網友篤定認為袁某沒有撞老太,老太一定誣陷袁某。而網友與袁某並無利益關聯,為何輕易認為袁某是冤屈的,為何自覺站隊?究其因,是受以往老人訛人事件所誤導。

  這顯然是偏見。不能因為發生了個別老人訛人事件,就認為所有摔倒的老人都愛訛人,也不能認為否定撞老人的人就一定不對。如果受偏見支配,從此不敢扶老人,就更是幼稚。

  常聽到有人感歎“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種判斷未必准確。80多年前,魯迅先生感歎: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裏,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與過去相比,今天敢扶助摔倒者的人,一定不是“極少的”。

  今天,嚴懲訛人的法律逐漸健全,保護人們行善的法律也逐漸健全。路見弱者摔倒,上前扶起,撞倒了老人趕緊送到醫院救治,其實都是舉手之勞,理所應當。當然,不訛人更是法律紅線,無需重申。

  有網友說:“無論是誰故意說假話,甚至利用公眾輿論來為自己背書,都應該受到嚴懲。”嚴懲的前提是需要真相,現在最缺的就是真相。萬一真相不出現,我們也不能喪失行善的勇氣,不能因少數極端案例而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 (作者:王石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