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我想去印度生病

2015-09-16
来源:香港商報

  醫改很豐滿,藥品很骨感。中國內地所謂的醫改,吵吵嚷嚷了很久,但其豐滿的理想終究被現實的骨感所刺破,廉價救命藥再一次喊救命的現實,給予醫改以莫大的諷刺,而醫改仍然自得其樂地在深水區里摸石頭。

  據內媒昨報,不久前,杭州蕭山區出生不到8個月的韓果果患上嬰兒痙攣症,醫生說,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醫院沒藥,在福建患有痙攣症的一歲零10個月的小宸從春節開始就斷藥了。「黃牛」本來同意以8000多元兩盒的價格賣給他們,但在家長猶豫之時,卻被別的患者家屬買走。事實上,一盒ACTH正常零售價只要7.8元。關鍵時刻,一些廉價救命藥卻成了「孤藥」。

  目前,黑市上的ACTH價格驚人。在一個有關嬰兒痙攣症的聊天群里,有記者發現,一盒ACTH被炒到了4000元,相當於正常價格的500多倍。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以及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堿」等,都在黑市上冒出天價。西地蘭和間羥胺等療效好、價格低廉且沒有替代藥品的救命藥出現嚴重短缺。

  事實就是這麼令人無奈。一項對內地12個城市42家醫院臨床用藥情况的抽樣調查顯示,在基層醫療機構,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物一般有500多種,而醫院廉價藥缺口已高達342種。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于明德曾公開表示,廉價藥品正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

  既得利益集團軟對抗

  醫改為何出現這種怪胎?改革磚家們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其實,并沒有那麼复雜,很簡單,當官方為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強制對基本藥物行政定價時,藥廠就以停止生產「軟對抗」,醫院就以缺口「軟對抗」,藥商就以黑市高價「軟對抗」。尤其是藥商集團和醫生群體是現有「看病貴醫療體制」的既得利益階層,在二甲醫院以上的一名普通醫生,依賴開藥品的回扣,年收入往往是當地普通職工年收入的幾十倍,即使在三、四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年薪超100萬的醫生,比比皆是,他們高收入從哪里來,當然不會從天而降,只會來自藥品回扣,而眾人緊盯的紅包只是小頭。至於藥商的暴利故事,聽得人們耳朵都起繭了,比如年初有記者揭出了中國和印度的救命藥差價,瑞士諾華研制成功的藥物「格列衛」,讓白血病等絕症的生命得以延續,在中國賣2萬元,在印度卻賣200元,有記者天真地問,中國為什麼不向印度學習,強制諾華實行專利許可,實現中國藥廠的仿制。只是這樣一來,審批者、藥商、醫院和醫生的巨額利潤,豈不泡湯了?

  缺醫若是天災,少藥必是人禍,當年衛生部長陳竺曾將「以藥補醫」形容為「一棵樹上的毒瘤」。總之要觸動既得利益集團,比登天還難。一位白血病友表示,如果有選擇,讓我生病去印度吧。中東難民因為戰爭紛紛想移民發達國,中國病友因為高藥價想移民發展國,有點意思麼? (路人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