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名勝古跡為何屢屢逃不過刻字命運

2015-09-14
来源:北京青年報

  “‘張濤,劉雅。’你們秀恩愛別處秀去,把自己名字深深刻在快三百年的文物上,這叫犯罪。”9月11日晚,微博網友“磚石利劍”微博爆料稱,有遊客在故宮的銅缸上刻了一個心形圖案,並在圖中刻上了兩個名字。該網友在實名認證的信息中顯示為“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講解員”,其在微博中指出,該銅缸為清代乾隆年間所制。

  一個至少有三百年曆史的銅缸,被遊客無端刻上字,猶如“佛頭著糞”般大煞風景。兩年多前,同是在故宮,在清宮遺存的鐵缸上,一名叫梁齊齊的遊客,刻下“到此一遊”字跡。據悉,故宮每年都會出現遊客刻字現象。不獨故宮,國內哪個名勝古跡,逃過不被刻字的命運?

  有的中國遊客,還將這一陋習帶到國外。南京少年丁某某,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丁某某到此一遊”,有中國網友看到後感歎:“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但很難擦幹淨,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中國人為何喜歡在名勝古跡上刻字?這是一個令人費解,但卻並不複雜的問題。

  有心理學家分析,“刻字留名是占有欲的表現,往雅處說,這是追求‘生後不朽’的國民心理;往俗裏說,這跟狗撒尿圈地盤的原理相似。”刷存在感,表明“我雖是過客,但曾來過”;揚名心理,希望像被刻字的文物一樣傳世,美名遠揚。當然,還包括秀恩愛心理,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幸福。

  “秀恩愛,死得快。”在故宮銅缸上秀恩愛,更是作死的節奏。300年的銅缸可歸屬為文物。此前,故宮相關負責人表示,故宮的每一塊磚瓦、每一口缸、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貴的文物,是不可複制的文化遺產,它們承載著曆史的厚重,呈現出紫禁城六百年的滄桑,是故宮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缸上亂刻亂畫,不可淡然視之。

  在文物上刻字,已對文物造成破壞。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3條中的規定,刻劃、塗汙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情節不嚴重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也許有人會說,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也喜歡到處題詩刻字嗎?題詩刻字,本是一種文化傳統,何必上綱上線?且不說古代沒有文物保護法,僅就題詩而言,你寫的“××到此一遊”,與古人的題詩寫詞相比,極無文學內涵和技術含量,可相提並論?

  當然,也有例外。有報道稱,在湖南嶽麓書院的周濂溪祠牆壁上,有遊客留下了這樣的“塗鴉”:“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諸佛心。周家人拜記。”以周家人自稱,是不是周濂溪的後代?“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諸佛心。”文雅而有哲理,比所謂的“××到此一遊”,高出不知多少倍。這樣的題詞同樣不妥,但題詞內容,令人賞心悅目。

  名勝景區可否設置“到此一遊簽名牆”?既滿足那些手癢想刻字留念的人,也吸引有才華的人暢抒胸臆,大發才情?設置簽名牆,彰顯了堵不如疏的治理藝術,值得一試。

  需要厘清的是,不獨中國遊客喜歡刻字留名,一些外國遊客也喜歡刻字留名。北京八達嶺長城是“到此一遊”的重災區,傷痕累累,幾無空白處,其中不少塗鴉應是外國人留下的,比如有人刻上“JAMES”的字樣。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亂刻字都是陋習,都應該被譴責。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但他們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亂刻字,除了丟醜,什么都不會留下。 (作者:王石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