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月,特恩布爾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中澳自貿協定(FTA)獲得國會的批准,并成為法律。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澳洲再一次向世界證明,它是一個政治政變的首都。從2010年起,該國已出現三次在任總理被黨內對手「逼宮」而下臺。陸克文2010年被他的副手吉拉德推下臺。3年后,他報仇成功,又把吉拉德推下臺,但卻輸給執政聯盟的阿博特。但在出任總理不過兩年,阿博特於今年9月24日又被他曾經在數年前擊倒的自由黨黨友特恩布爾取代。那麼,特恩布爾上臺后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政策會出現轉變麼?
與美關系仍處支配地位
總的來說,澳洲整體上的外交政策都不太可能有重大改變,其與美國的關系仍處於支配地位,而中國則扮演著核心貿易夥伴的角色。與阿博特相比,特恩布爾不會那麼以英國為中心,而是更看重澳洲自身利益。澳洲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提升其競爭力及經濟地位。另一方面,雖然特恩布爾仍會把外交重點放在安保事務上,但他的政策展望卻比他的前任更加全面及復雜,并不會只把眼光放在「伊斯蘭國」及中東事務上。
特恩布爾深知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他此前經常訪問中國。而中國對特恩布爾出任總理的報道,大致上都很正面。其中一項報道特別提到他在9月二戰抗戰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贊揚中國在二戰中的關鍵作用,并提醒澳洲人不要忘記中國是澳在二戰期間堅持最久的盟友。
應力促國會放行FTA
未來數月,特恩布爾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中澳自貿協定(FTA)獲得國會的批準,并成為法律。在長達十年的談判后期,反對黨工黨不斷吵吵嚷嚷,聲稱執行FTA會引發大批廉價中國勞工涌入澳洲,從而導致本國失業率上升。目前澳洲的GDP正不斷下降,再加上中國經濟放緩,澳洲國民的恐慌情緒也在不斷上升。不過,雖然特恩布爾對民眾的情緒不能不理,但他也需抓住成功執行FTA帶來的巨大利益。FTA的其中一條條款,是可讓中國投資者申請向澳洲輸入勞工的工作簽證,前提是在澳洲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人。但正如有官員所說,最終決定權仍然在澳洲政府手上,因此對移民政策及勞工法規并沒有重大的影響及變動。特恩布爾應主動處理這些對FTA的誤解。
另一方面,特恩布爾必須面對現實:過去十年中,澳洲「上癮地」出售商品,特別是出售鐵礦產品給「飢餓」的中國市場,從而令澳洲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仍能享受堅實的增長。但這些美好日子已成過去。中國對商品的需求已大幅降低,且該國又剛與巴西的鐵礦企業簽署巨額協議。面對對手的競爭以及需求的日益下降,澳洲重要礦業企業的工作崗位嚴重流失,尤其是在西澳,而政府的收入也大跌20億美元。
務實有助改善對華關系
顯而易見,澳洲可將FTA作為重新與中國定位的經濟工具。協議容許服務業的發展,更可利用悉尼及墨爾本金融中心的地位,加深與中國投資者及企業的聯繫,并成為它們向世界發展的跳板。澳洲在這些方面大有潛質。但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中澳經濟關系僅單純停留在供應商及出口商層面。
特恩布爾白手起家,個人充滿自信。與他的前任陸克文比較,特恩布爾并不那麼專橫。雖然陸克文也看重對華政策,但他并沒有給他的繼任人留下一套可供跟隨的中國政策。在這方面,特恩布爾比較務實,而他對與中國打交道也有著很多實際經驗。這對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肯定是件好事。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澳洲從未經歷過衰退,對於一個發達經濟體,這是個前所未有的紀錄。澳洲民眾從未體驗過像歐洲那樣的緊縮政策,而其對政治精英們的內斗越發憤怒和厭惡。因此,特恩布爾必須努力得到民眾的支持,否則的話,他也難以逃脫被迫下臺的命運,成為3年來第五位被撤換的總理。
香港商報特約評論員 凱瑞·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