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新經濟悄然而來 中國GDP或被低估

2015-10-20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經濟三季報昨日“出爐”,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回落至6.9%,雖然創金融危機6年以來最低水平,但好于普遍預計的6.8%。

  當一些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產生憂慮時,另一些人卻因為某些行業呈現出的亮點而驚嘆,甚至有人認為,中國GDP還在按照傳統方法進行核算,而近年結構轉型效應明顯,一些新經濟形態和大量興起的小微企業沒有統計進去,GDP很可能被低估。

  業界人士認為,面對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光用一個GDP的漲跌,恐怕很難反映全貌。

  三產超半壁江山民生數據亮眼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單一數據已經難以準確把脈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不少機構分析認為,6.9%的增速相較過去,產業結構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其總體特征是新舊產業分化繼續加大。

  從總體來看,服務業增長比較快,產業結構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趨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51.4%,比上半年的49.5%高出近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

  從傳統龍頭產業來看,鋼鐵、水泥、建材等傳統產能過剩行業增速都出現了下滑,短期來講對工業下行產生壓力。另外,前期增長較快的汽車、手機等行業市場容量也進入了調整期。與之相對應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經濟、新動力發展繼續加快。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透露,1~9月份,網上零售額增長接近40%,此外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都在翻倍增長。

  此外,在工業結構中,1~9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仍然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

  盡管新興產業接棒“龍頭”的態勢逐步顯現,但傳統產業的順利落地依舊值得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培林昨日對本報表示,新興產業的成長固然值得關注,但是決不能因此就高枕無憂,而應該只爭朝夕地處理傳統產業中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

  盡管“重數據”表現疲軟,但一些“輕數據”卻表現亮眼,也是這些數據,更能體現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盛來運在會上表示,今年經濟運行中的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收入總體的增速是超過GDP的。

  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超過同期GDP增速。

  收入增加的同時,價格卻穩定在可控范圍。數據顯示,1~9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4%。雖然三季度CPI漲幅比上半年擴大了0.1個百分點,但仍處于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調控目標之內。

  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并不斷破繭而出。1至9月份,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

  此外,就業、綠色指標、能耗指標等在下半年都呈現出向好的走勢,特別是就業,今年1~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有專家對本報稱,隨著“十三五”時期的來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進入收官階段,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將更側重于提高人民福祉,以保持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發展。

  新動力加快發展

  就在統計局公布三季度數據的當天,李克強總理參加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并臨時上臺講話為創業創新者“站臺”。

  李克強強調,大企業員工和草根創業者通過創新創業都可以成為更多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這既是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雙創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讓有能力的人通過自身奮斗獲得上升通道。

  作為“雙創”的提出者和力推者,李克強深知,這些創業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活力來源。

  國家工商總局10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注冊資本(金)2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8%和40.9%。其中,新登記企業315.9萬戶,同比增長19.3%。

  隨著各地對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力度不斷增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今年以來全國新登記企業315.9萬戶,同比增長19.3%,注冊資本(金)19.4萬億,增長44.3%。特別是今年4月以來,新登記企業數量連續6個月保持高位,每月新登記注冊企業數量保持在35萬戶以上。

  目前,我國每千人企業擁有量達15.2戶,同比增長19.4%,去年年底這一指標為13.3戶。雖然與一些發達國家千人企業達50戶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目前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從產業結構看,截至2015年9月底,實有第三產業企業占實有企業總戶數74.5%。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專業服務企業發展較快,這可以為豐富和完善創業起到支撐作用。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前三季度,企業管理服務新設企業數量17.86萬戶,同比增長42.21%;法律服務企業數量589戶,同比增長46.52%,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數量1.23萬戶,同比增長38.17%;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數量1708戶,同比增長12.22%。

  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工業、制造業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固定資產投資來建立基礎設施,以前的制造業以小規模、小打小鬧為主,現在工業已經發展到中后期階段,以大型、規模化生產為主,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下設立的企業大多是個體創業和小規模的創業,因此其創業的類別必然以切入服務業、商貿業為主。

  這種新經濟和結構轉型,在地方也表現明顯。今年上半年浙江GDP增速8.3%,但杭州GDP增速高達10.3%,其中傳統制造業增長率不超過5%,新經濟增長幅度普遍為兩位數,其中最高的電子商務增幅為55%,約占全省GDP四分之一的杭州新經濟,直接拉動了浙江省整個GDP的增長。

  在“互聯網+”、創業創新引領下,今年上半年浙江服務業表現搶眼。上半年浙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0%,對GDP的貢獻率達64.9%,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浙江大學陳建軍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服務業呈高速增長且占比提高,是浙江各產業高度融合和新產業崛起的重要表現。

  中國GDP被低估?

  憑借這種動輒百分之四五十的“井噴式”、“爆炸式”增長,中國經濟的新動能赫然在眼前,但由此引發的中國GDP是否被低估的爭論也悄然而起。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的新興市場業務董事長麥樸思就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速遠大于官方的統計數據。由于中國正在經歷從制造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經濟的轉型,經濟中有很多東西在統計時并沒有被計入。

  國元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葉翔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結構已經轉型,但統計方法還停留在舊周期,導致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增長情況。

  葉翔認為,過去幾年增長較快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公司規模小、數量多,許多公司是過去一兩年新成立的,在上一個周期根本不存在,即許多服務業公司的產值是從零到正數,增長速度是極高的,因此,如果完全沿用過去的統計方法,必定會低估真實的經濟增長情況。

  事實上,現有的統計方法并未能全面反映服務業的許多貢獻,例如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眾多數據就難以準確掌握,而電子商務平臺如今對中國人生活、消費方式的改變程度卻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前中國和印度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赫德也表示,中國還在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GDP的核算,而現在很多國家已經在執行新的GDP核算方法,這是2008年聯合國和OECD共同頒布的一個新方法。根據更新后的核算方法,研發成本被列為一種投資,與來自出租房屋的收入一起被加入到GDP的核算過程中。

  “如果按照新的核算方法,深圳的人均GDP會有比較大的拉升,因為深圳本身GDP研發投入的比例高,而且來自出租房屋的收入也比較可觀。”10月10日赫德在深圳舉行的“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專題座談會上如此表示。

  他認為,根據新的核算方法,深圳GDP將提高10%~15%。在他出示的圖表中,按照新的GDP核算方法,深圳人均GDP向3萬美元逼近,超過很多OECD成員國人均水平,可居第二位,僅低于日本。

  業界人士表示,這次統計局三季度GDP核算,采用了新的分季度、分行業的統計方法,是按照IMF標準,但2008年版的SNA標準還沒有被應用,確實沒有包括研發和房租等內容。如果這一統計方法推廣到中國其他城市和省份,同樣會發現GDP被低估的現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