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敘利亞危機的深度介入,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俄羅斯介入的切入口,是空襲敘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但其更深的考慮,可能是以此迫使美國等有關各方按俄羅斯的思路把敘利亞問題重新拉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上來。
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空襲已經取得和將會取得的成果,或能倒逼美國不得不調整政策,並促成敘利亞危機出現轉圜的契機。
俄軍空襲“伊斯蘭國”成果顯著。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請求,9月30日起,俄羅斯空天部隊協同敘利亞空軍,開始對敘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目標發動空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4日,俄軍已對敘境內恐怖分子進行了約280次空襲,摧毀恐其地面目標300多個,消滅300餘名武裝分子。敘境內超過40%的“伊斯蘭國”設施被摧毀,武裝分子已開始將武器裝備向居民區轉移,借平民作人盾保護自己。
在俄軍的空襲配合下,敘政府軍從10月8日起,已在大馬士革郊區、中部的霍姆斯和哈馬省,以及北部的伊德利卜省等地發動地面攻勢,圍剿反政府武裝分子,奪回了至少13座城鎮,並在大馬士革附近摧毀了反政府武裝的一處指揮部和通訊中心。
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成果,還表現在搶占反恐制高點上。美國從去年8月就組建了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並籠絡了60多個國家參加。然而,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一年多的空襲成果寥寥。這與俄羅斯半個月的空襲戰果相比,形成鮮明對照。俄羅斯顯然在與美國的博弈中,搶占了反恐道義高地,博得了國際輿論的稱贊。
當然,各方因立場迥異,對俄羅斯軍事行動反應不一。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10月13日在事件發生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為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創造了一個新的現實。他說,敘利亞沖突的軍事化加深,只會使局勢惡化。
俄羅斯的突然軍事介入,則令美國和西方措手不及。美國批評俄羅斯的擅自行動,但對俄空襲“伊斯蘭國”又說不出反對的理由,畢竟反恐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奧巴馬只是淡淡地說俄羅斯的做法是“巨大錯誤”,西方國家則抱怨俄此舉將會使敘局勢“更亂”。
正如敘政治分析師奧薩馬·丹努拉所說,俄羅斯此時“挺身而出”,既是出於保護其在敘的利益,也攪亂了美國及其盟友利用“伊斯蘭國”和反對派武裝消耗並推翻巴沙爾政權的計劃。
地區國家也對俄軍事行動表達了不同看法。比如沙特、卡塔爾和土耳其10月2日同部分歐洲國家聯名發表聲明,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示擔憂。埃及因與俄關系密切,且因視敘境內三大恐怖組織之一的穆斯林兄弟會為死敵,故對俄軍事行動表示歡迎。
中東地區最支持俄軍事介入的是伊朗。據稱今年七八月間,伊俄就打擊“伊斯蘭國”以及“伊斯蘭國”對敘構成的威脅等議題展開系列談判。伊革命衛隊海外軍事組織“聖城旅”的最高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少將曾到訪莫斯科,據信同俄方達成了一個戰略性決議:盡一切必要的努力確保巴沙爾政權的穩固。
至於敘利亞本國人民,更是積極歡迎俄羅斯的軍事幹預。10月13日俄駐敘大使館遭遇迫擊炮彈襲擊時,正值大批敘民眾聚集在使館門前集會,表達對俄羅斯的感謝和支持。
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或可能推動國際社會重啟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
10月13日,德米斯圖拉特使到訪莫斯科,同俄外長拉夫羅夫討論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雙方一致同意,敘利亞問題應在2012年6月30日《日內瓦公報》基礎上通過持續性、包容性的談判加以解決。中國也認為,安理會五常應團結一致,抓住當前各方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意願上升的機遇,考慮適時召開第三次日內瓦會議,並為此積極創造條件。
敘利亞政治解決進程,一直卡在是否允許巴沙爾參與的過渡方案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和部分阿拉伯國家堅持敘過渡進程沒有巴沙爾的位置,而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則認為作為敘利亞政府的代表巴沙爾必須參加。
受這一思路影響,甚至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美國都堅持國際聯盟不能接受巴沙爾政府參加;而普京從實際出發近期提出的成立國際反恐聯盟的倡議,則認為只有敘政府參與其中,才能合力打擊“伊斯蘭國”。美俄在這個問題上的博弈,直接影響著敘政治解決進程的推進。
隨著中東難民的大量湧入,加之俄羅斯對敘危機的深度介入,敘利亞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也迫使美國和西方重新審視敘利亞問題,對巴沙爾去留問題似乎有所松動,認為巴沙爾“不必立即下台”,打擊“伊斯蘭國”需要廣泛的統一戰線,包括與敘利亞政府合作。
輿論認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政策的調整,為重啟解決敘利亞問題政治進程,提供了必要條件;敘政府軍在反恐地面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勝利成果,無疑也將增加巴沙爾在未來敘政府中存在的籌碼。(作者:唐繼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