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國、印度海軍及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孟加拉灣開始舉行“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日本新華僑報19日文章稱,這是安倍政府通過安保法案後自衛隊首次與外國軍隊聯合演習,也是自衛隊8年來首次參加印度洋海上演習。而且,美日印三國政府已經基本達成一致,把這一軍演形式固定下來,每年舉行。當然,印度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大國,而不是成為美日的“戰象”。
文章摘編如下:
針對本次軍演,雖然日本自衛隊發言人特別表示,演習“不針對特定國家”。但是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外交辭令”,讓“聰明”的日本媒體心領神會,很快興奮起來。
如果真把危言聳聽的噱頭當回事,恐怕是路都要走錯的。此次印度洋上舉行的軍演,顯然印度才是主角。替印度發聲,做印度的“代言人”,不知道日本媒體考慮過印度的感受沒有。
資料圖:新華僑報
擴大軍演覆蓋面,也是印度防務政策的重大轉變,是向西太平洋邁出的一大步。
印度考慮更多的是自身戰略需求。與美日舉行聯合軍演,不能過度解讀為印度加入了“圍堵中國”的陣營。不難發現,莫迪政府上台以來,印度和美日的關系明顯加強,但與此同時,印度加強對華關系的力度也絲毫不遜色。
印度在國際上展開密集外交攻勢,首先是為發展經濟尋求合作,再是爭取“入常”謀求大國地位。“南亞大象”印度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大國,而不是成為美日的“戰象”。
從二戰後曆史來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發起國之一,曆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1954年4月,印度與中國建交,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周恩來總理與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共同倡導確立的。冷戰結束後,印度更是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創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環境。顯然,即使對中國存在一些擔憂,印度也絕對不會加入美日陣營,成為其印度洋上的盟友。在這一點上,日本媒體是想多了。
再從現實的經濟角度考慮,近年來中印經貿關系發展迅速。2003年,兩國建立了聯合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兩國經濟的互補性,並制定了經貿合作計劃,雙邊貿易額從2005年的187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16億美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千億美元。而2014年日印的雙邊貿易額僅為250億美元。中日在印度目前經濟格局中孰輕孰重,一看便知。為了日本得罪中國,印度顯然不會做這樣的“虧本買賣”。
其實,日本媒體大肆炒作,說穿了都是冷戰思維。當今世界,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早已過時,“雙贏”、“三贏”成為主流。中國、日本、印度作為亞洲大國,只有互相合作、共同發展才能為本國、為亞洲、為世界帶來更多福音。老玩什么“三國殺”,到最後只會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