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安倍環遊中亞,對抗一帶一路?

2015-10-26
来源:觀察者網

  日本首相安倍10月22日離開日本,首站訪蒙結束後,將對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進行連續訪問。這是日本國家領導人自2004年後9年來首次訪問中亞。據哈媒透露,安倍將於26日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進行演講,闡述其對中亞外交政策。也就是在同一個地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

  環遊中亞,所為何來?

  安倍此次環遊中亞,所為何來?與安倍同行的經濟界人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還有媒體給出了確切的說法——“近50位企業界代表”。安倍表示,中亞各國在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巨大需求,日本可於此發揮作用。而且,鑒於中亞的巨大市場潛力和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日本同中亞國家的經貿規模確實不能令人滿意,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安倍政府提出,日本要在2020年將基建設施訂單總額提高到30萬億日元,而在2012年時只接到約10萬億日元。聯系安倍的表態,其出訪中亞的重要任務之一恐怕就是為此進行張目。

  俄羅斯的Regnum新聞社稱,日本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的消息人士表示,安倍代表團此行將與中亞國家簽訂大單,將資金投向那些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項目。由此來看,發展經濟關系應是安倍此行的題中之義。安倍每到一國,除與總統舉行會談之外,還還要參加經濟論壇,與當地的商業代表進行交流,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不過,對於安倍而言,比之經濟合作更為現實的考慮,或許是獲取能源。眾所周知,日本資源匱乏, 其絕大部分能源消費依賴進口, 全部一次能源進口依賴程度為79%, 其中,石油、天然氣幾乎100%靠進口。而中亞地區則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其中天然氣資源尤為豐富。據《BP世界能源統計》數據,2011年中亞地區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7.8萬億立方米,其中土庫曼斯坦24.3萬億(占世界儲量11.7%),哈薩克斯坦1.9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儲量0.9%),烏茲別克斯坦1.6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儲量0.8%)。以目前開采量計算,哈薩克斯坦天然氣可供開采89年,烏茲別克斯坦—27年,土庫曼斯坦—50年。

  資源貧乏的日本不可能入寶山而空手歸。尤其是在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後,日本幾乎關閉了境內所有核電站,這使其天然氣和煤的興趣較之此前變得更大。安倍23日與土總統舉行會談,土方對“日本國家領導人曆史上首次訪土”給予高度評價,雙方簽訂了價值180億美元的能源合同。

  日本一直積極參與土庫曼斯坦的南約洛坦氣田項目。三菱、雙日、伊藤忠商事、日揮株式會社等企業均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公司簽有框架性協議,對南約洛坦氣田項目的一部分進行開發,該氣田是土-阿-巴-印天然氣管道(ТАПИ)的起點。這條天然氣管可將該地區的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四國連接起來,然後走海路向日本輸送天然氣。

  日本此舉為在中亞經營多年的俄國人格外注意。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分析中心主任安德烈·卡贊切夫認為,日本在中亞的經濟政策是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如卡贊切夫所言,日本與土庫曼斯坦的合作的確符合美國的利益。“完全可以想到,日本已經預先存有約定:日本獲得南約洛坦氣田後,土-阿-巴-印天然氣管線就將開始鋪設,這與美國的“大中亞”戰略相吻合,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大中亞”戰略指的是,通過加強中亞和南亞在經濟、安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聯系,整合出“ 大中亞” 這一新的地緣政治、經濟板塊。其主要目的是削弱俄、中等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

  俄國人作此猜測,並非妄言無根。因為“日美基軸”是戰後日本外交的重要支柱,是長期主導著日本外交決策的重要原則,即日本要在國際事務上追隨美國,以換取美國為日本提供的安全保障。這種美國地緣政治利益與日本經濟利益的捆綁也並不是什么創舉,早已在亞太地區被相當廣泛地運用了。何況,土庫曼斯坦近期的舉動也不免令莫斯科生疑。

  今年10月14-16日,土庫曼外長率代表團訪問了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唱舞副國務卿布林肯、負責軍控和國際安全的副國務卿羅斯·戈特莫勒及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泥莎·畢斯瓦。根據美國務院發布的消息,土外長與布林肯討論了“各類雙邊和地區問題”,而戈特莫勒與土外長達成的協議則“大部分與地區安全和能源安全有關”。

  事隔還不到一周,安倍就開始出訪中亞,22日到土,23日與土總統舉行會談,簽下了180億美元的大單。此外,不久前,土外交部還向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發出了一份聲明,稱土庫曼斯坦與阿富汗邊境一切正常,不必說存在什么威脅。但事實上,土阿邊境的安全狀況十分糟糕。對此,卡贊切夫認為,“土庫曼斯坦這是要告訴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不必介入土庫曼的事務,因為阿什哈巴德已就一切與西方達成了協議。”俄國人最為擔心的是,美國將從土庫曼斯坦那裏獲得其夢寐以求的“馬雷-2號機場”,這意味著美國重新獲得了在中亞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

  對抗“絲綢之路經濟帶”?

  日本《讀賣新聞》指出,日本強化與中亞國家關系,目的就是與在該地區擴大影響的中俄相對抗,提升在中亞的存在感。日本共同社稱,安倍此行旨在爭取資源供應的多元化,同時也有意牽制在中亞影響力加強的中國。俄媒援引其日本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的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政府願意加強與中亞國家關系,而這旨在與中國形成競爭。”一些西方媒評論稱,安倍的中亞之行將於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競爭。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類似日本與中國在中亞進行競爭的言論在9年前小泉訪問中亞時就已存在了。抄一段當年《中國青年報》駐日記者裴軍的描述以現彼時情狀:

  “雖然無論是小泉還是麻生,都不承認日本的中亞外交有針對中國的意思。不過,看近期的日本各大媒體,和‘資源外交’同樣頻繁出現的詞彙便是‘牽制中國’——小泉訪美是為牽制中國,訪蒙也是為牽制中國,這次的中亞訪問還是為了牽制中國。遠至非洲、拉美,近到家門口的東亞,仿佛當前日本的每一個外交舉動均是以牽制中國為核心展開的。”(《中國青年報》2006年9月1日)

  2006年時的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今天的中國,當年的日本也不是今天的日本。但9年過去了,結果如何?2014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超過380億美元,日本僅為20億美元。以中亞國家中的經濟規模較大哈薩克斯坦為例(中哈貿易額占中國與中亞地區貿易額的70%),按哈官方統計,2014年1-10月中哈貿易額為133億美元,在哈貿易總額中占14.6%(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的15.2%;日哈貿易額12.5億美元,占1.4%。2013年,中哈貿易額227億美元,占17%,僅次於俄羅斯的17.9%;日哈貿易額17億美元,占1.3%。在與中亞國家間的經濟合作上,中國與日本絕非一個層次。

  今天的中日經濟實力對比,更已是另外一番天地。日本很可能確實存有在中亞與中國在經濟領域合作進行競爭的想法,但要達到預想的效果,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而且,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是開放性的,歡迎任何國家加入進來,搭上中國的經濟快車,享受中國的經濟發展紅利,目前已經獲得了所有中亞國家的歡迎。除土庫曼斯坦外,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均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即便日本不明大勢,一意孤行地進行對抗,“絲綢之路經濟帶”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不可能是安倍賣弄下嘴皮子,撒些錢就能抗衡的。

  但需要提防的是,日本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以日本與土庫曼斯坦的能源合作為例,鑒於阿富汗北部尤其是阿土邊境地區的安全形勢,土-阿-巴-印天然氣管線在可預見的未來絕難鋪成。隨著美國逐漸減少其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該地區的局勢將惡化,阿富汗中央政權在其與土庫曼交界的省份控制力很差。據報道,在法利亞布省下名為科爾馬奇的行政區內,基本沒有官方政權的存在,已被極端分子和外國雇傭兵占領。因此,土庫曼方面不再指望阿富汗中央政權能在安全方面發揮多大作用,而是將希望寄托給了美國。但美國的介入將遇到俄羅斯的反對。俄羅斯的國家意志已在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空襲中體現了出來,華盛頓恐怕不敢輕易再在其他方向刺激莫斯科。

  所以,日本參與到中亞的能源博弈中來,其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取能源本身,而是可以在其中影響價格波動及管線建設。中國現在是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的第一大買家,日本的做法勢必會增加中國能源進口的成本,前車之鑒就是“安大線”。這也將對作為土天然氣第二大買家的俄羅斯產生影響,且其中涉及美俄的中亞博弈,俄中在此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

  當然,在此之外,日本還有一項戰略性目標。要知道,2006年小泉出訪中亞時,只訪問了哈、烏兩國,而此次安倍則是五國環遊。日外務大臣麻生太郎曾經說過:“日本要努力營造出一種氛圍,即提到中亞就不能忽視日本,這應該可以推動日本外交在寬度與深度上獲得進一步發展。”而建立、鞏固和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是日本打造其“亞洲盟主”地位的一部分。進而通過“亞洲領袖”的身份成為政治大國,實現其多年的夙願。

  這一夙願最終得以實現的標志是“入常”。在這方面,日本通過ODA(政府發展援助,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經濟援助)和“中亞+日本”對話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亞五國曾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表達過支持日本入常。由於日本在對中亞政策上十分靈活,並不像歐美那樣強調標准的民主化,加上發達國家的招牌,很是贏得了中亞國家的好印象。中亞國家甚至認為其為不參與“大國博弈”的特殊存在。至於霓虹國的更高追求,與中亞國家並無利害沖突,難免有些國家會樂做好人。

  中亞地區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很多國家開始加強與該地區聯系。在安倍此行之前,印度總理莫迪於今年7月份對該地區進行了訪問。在今天的中亞大博弈中,參與賽局者日眾。與早期的單純目的不同,今天日本入局此間攸關其“亞洲大國”“政治大國”“世界性大國”身份的塑造。可以肯定,只要日本不放棄追求世界大國企圖(技術上為“入常”),其對中亞外交政策將具有相當的延續性,除非發生重大變故,否則不至出現大的變故。 (作者:文龍傑)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