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英國盯上人民幣都是安倍惹的禍?

2015-10-23
来源:觀察者網

  【習近平訪英開啟中英兩國蜜月期,英國與中國急速靠近,除了看得到的經濟技術合作,還有什么?交易員郭忠良賜稿觀察者網,英國正展開“支點外交”,從金融角度看,在美元霸主地位受到挑戰、歐元信用萎縮的時候,英國想要維持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急需來自第三方的助力,而人民幣成為其理想選擇。

  這不,最近幾天,幾大銀行在倫敦動作頻繁:中國銀行10月20日上午宣布設立倫敦交易中心,並在全球首發人民幣債券交易指數。同時,建行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券也首次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前一天,10月19日,建行倫敦分行開業。20日,國開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舉行10億美元債券和5億歐元債券上市儀式,這是中資銀行在英國上市交易中規模最大的一筆……

  此外,在郭忠良看來,英國的支點外交,還反映在英國企圖借中國之力,以維護其歐亞大陸的話語權,並且值美國和歐元區探討TTIP時,英國期望尋找到新的貿易突破口等。

  從更廣的視野裏看,郭忠良認為,英國現在選擇與中國急速靠近是種事實上的“脫歐入亞”,這和150年前日本推行“脫亞入歐”思路上如出一轍,但結果上卻恰恰相反。】

  近日,關於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爭論逐漸被高層訪英所代替,當然這次訪問絕非只是簡單的簽投資協議,下巨額購買訂單的"聖誕老人之旅"。

  對中國和英國來說,現在都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雙方合作除了看得到的經濟技術合作,更有互為支點的國家戰略調整,當然這種改變一定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陸均勢”的新支點

  “英國的統治階層訓練有素, 對什么是本國的永恒利益幾乎有近乎本能的一致認識。”這是基辛格博士《世界秩序》一書中的表述,來自其對19世紀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勳爵(Lord Palmerston)的間接褒獎,後者曾經說過那句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猶如日本需要借助美國才能對東亞大陸事務施加影響一樣,英國對維持在歐洲大陸的話語權也十分敏感。但與日本不同的是,這不僅是現實需要也是曆史傳統。

  自從”百年戰爭”和”30年戰爭”分別確立英法軍事平衡、近代碎片化的歐洲後,英國就致力於維持一個均勢的歐洲,並且一次次擊敗任何想打破這種策略的挑戰者。

  換個角度講拿破侖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就肇始於德國對英國這種“均勢”國策的挑戰。“二戰”後英國國力衰落,但並未放棄這種思維。

  誠然美國的軍事存在不可或缺,但是經濟和金融方面則需要來自第三方的助力,而中國逐漸成為英國心目中的理想選擇。英國逐漸將中國視為北美、歐洲大陸以外第三個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

  都是安倍惹得禍?

  自2012年三季度以來的日元持續大幅貶值,實際上已經侵入到由套利交易(Carry Trade)、央行外儲(Foreign Reserves)以及石油美元(Petrodollar)三者搭建的美元信用擴張金字塔。

  日本央行的貨幣寬松政策,一方面截流了應該流向新興市場的美元,導致這些國家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下跌; 另一方面大筆日元流入美國垃圾債市場,進而誘發了頁岩油產業繁榮。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大幅增產拉低油價最終導致了石油美元收入減少。

  對中國來說,在未與美聯儲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背景下,日元貶值極大沖擊國內浮動匯率的管控制度,還會帶來巨大的輸入性通縮壓力。

  中國GDP增長放緩導致對原油、鐵礦石和銅的需求驟降,又從需求端加劇了國際油價下跌,石油美元的萎縮。這對以歐洲美元(Eurodollar)市場為基礎,來保持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英國而言是致命的,因為中東產油國大筆的石油收入是歐洲美元市場運行的基礎。

  由於中國近期不太可能對外匯儲備構成進行大的調整,美元依舊會作為主要的外匯資產。在“去美元化”進程極度緩慢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經濟增長發展態度的發生轉變,中國以後不會再把大量美元盈餘投資於美國資產。除了進一步優化外儲構成外,更需要拓寬外儲的投資方向。因而來自中國的大量資金將很大程度上抵消石油美元銳減導致的歐洲美元市場萎縮。

  從英國的角度看,歐債危機導致歐元貶值,並嚴重沖擊了英國的出口,同時後續為了根除歐債危機,歐洲大陸以歐盟為基礎進一步的整合不可避免,統一財政以及金融監管成為危及英國對歐盟認同感的最大症結,退出歐盟的呼聲自2010年開始就甚囂塵上。

  個中緣由首先是基於精英層對歐元體系的質疑,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也就無法接受一個跨主權聯盟實體來限制本國的財政政策;其次是大陸法系框架下的金融監管,與英國已有的體系相沖突,繼續留在歐盟采納前者,那么倫敦在歐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就會被邊緣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英國對它在歐盟內所獲得話語權感到不滿,尤其是近期英國和德法在接受”難民”問題上意見相悖。

  外匯市場上,英鎊兌美元期權波動率結構持續陡峭化,也暗示了市場對英國退出歐盟後其貨幣匯率大幅波動的押注,這種押注甚至都沒有出現在持續貶值的澳元和日元上。

  整體而言,在美元供給體系紊亂,和歐元信用持續收縮的背景下,人民幣可以作為第三種夯實倫敦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貨幣。借由把握住人民幣國際化的良機成為歐洲人民幣交易中心,不僅能為當地帶來大量的投資和就業,還能抵消很大一部分退出歐盟帶來的沖擊。

  另外英國是”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倫敦又擁有強大的資本配置能力,這些優勢是歐洲其他人民幣結算中心難以匹敵的,國內的人民幣資金可以借此廣泛投入到從中東,非洲直至東歐。

  區域貿易一體化的節點

  中國為亞太地區新的貿易協議—TPP所掣肘,雖說短期內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不大,但毫無疑問,美國對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圍堵意味十分濃厚。在繼續權衡這個貿易協議的實際損益的同時,中國也需要尋找到新的貿易突破口。

  與此同時,英國未來面臨著深化統一後整個歐元區的競爭,同時美國和歐元區正在商討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也使得英國在美洲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支點作用大幅減弱,這裏英國倒很像過去10年裏的日本,因為”入世”後中美貿易激增日本就被邊緣化了。至此中英兩國在各自區域內的貿易一體化進程中都感到了一絲寒意。

  不過中英兩國之間的貿易卻表現不錯,這令雙方對彼此都有些許雪中送炭的感覺。2014年中英貨貿總額突破800億美元,英國的高技術設備與中國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成為雙方貿易中的最核心的部分。

  緩慢的“脫歐入亞”

  隨著2014年在“克裏米亞”問題上,西方與俄羅斯交惡。之前集聚倫敦的俄羅斯寡頭紛紛從英國撤資,加上蘇格蘭公投、首相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跨境資本(CrossBorder Capital)數據顯示,在過去15個月, 投資者已經從英國撤出3560億美元。

  面對前所未有的資金大規模流出,英國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填補俄羅斯資本回撤帶來的空檔,也需要搭上人民幣國際化的快車以進一步穩固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更需要擴大與中國的經濟貿易聯系來重塑其在美洲大陸和歐洲大陸之間的地位。

  從更廣的視野裏看,英國現在選擇與中國急速靠近是種事實上的“脫歐入亞”,這和150年前日本推行“脫亞入歐”思路上如出一轍,但結果上卻恰恰相反。

  美國正集結太平洋沿岸國家組成類似中國古代“朝貢體系”一般的封閉貿易體系(TPP),這種體系曾經是1793年乾隆皇帝引以為傲的,當然也是英國曾經用堅船利炮摧毀的。

  200年後中英終於重新走到一起,找到了和平促進雙方共生共贏渠道,或許這就是曆史循環的回響吧。 (作者:郭忠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