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

2015-10-29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中國與歐洲國家互動頻繁、關系熱絡。習近平主席成功訪英,荷蘭國王威廉—亞曆山大、德國總理默克爾接踵訪華,法國總統奧朗德將於11月初訪華,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也即將在華舉行。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中歐關系再掀高潮,成為大國關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春秋輪回,時光飛轉。中國外交的“歐洲時間”何以到來?細細想來,既非偶然,亦非無因。

  中歐走近,是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對接的必然結果。世界正發生飛速變化,不確定性和安全風險明顯增加。中歐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有責任攜手合作,推動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共建人類美好家園。作為兩大市場,中歐之間的緊密程度前所未有,歐盟連續11年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則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2014年中歐貿易總額突破6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歐投資近年來呈井噴式增長,存量已超500億美元,2014年中國企業對歐投資更是首超歐洲對華投資。中歐對彼此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作為兩大文明,中歐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交流不斷、互學互鑒。如今,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歐盟也提出了自己的互聯互通計劃,古絲綢之路將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把歐亞大陸的兩端更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中歐走近,更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世界大勢,浩浩蕩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國幾十年的快速、和平發展充分證明了“中國道路”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盡管還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和平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大勢不會逆轉。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歐洲也從懷疑、擔憂到逐步接受中國發展壯大,開始熱情擁抱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目前,歐盟正遭遇重重挑戰,經濟複蘇仍然脆弱,歐元結構性矛盾未解,社會不滿情緒潛滋暗長,各種極右極左勢力抬頭,安全困境凸顯,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正在沖擊歐盟傳統政治和安全秩序。重壓之下,歐盟不進則退,正在經曆深刻的經濟、政治、社會和外交理念的轉型調整,對外合作需求前所未有。中國作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發展中大國,無論在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都可以成為歐洲關鍵性的合作夥伴。對中國而言,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技術引進方,未來仍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合作夥伴。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中歐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顯然,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乃時勢使然、水到渠成,是中歐關系日益成熟的表現。高層交往是中歐雙方化解分歧、增進相互理解,以及加強各領域合作的重要環節。中歐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這已成為中歐共識。未來,只要雙方互信互諒、妥善管控分歧,中歐之間還將迎來更多的“歐洲時間”和“中國時間”。

  (作者:張健 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