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北岛:我要“在水泥地上种花”

2015-12-02
来源:搜狐读书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呵路,

  飘满了红罂粟。

  在这首以北岛诗作《走吧》谱曲的歌声中,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的活动正式结束。歌声响罢,北岛作为活动召集人走上台,不多说话,只是把他的团队成员以及参加活动的诗人们一一请上台前。观众席间再次响起掌声。香港的十一月温度尚且怡人,诗歌比凉爽的风更让人沉醉。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由华语诗坛最负盛名诗人北岛先生主导策划,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广州时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延请国内外知名诗人来到香港,在为期四天的活动期间,参与主题讨论与诗歌朗诵会,并且所有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一项诗歌盛会,今年已经举办到了第四届。自创办以来,国际诗歌之夜活动累计参与诗人近百位,并且持续地影响着香港的文化生态,将诗歌带给更多的学生与市民大众。

  在这些成就背后,离不开北岛的默默努力。

  北岛原名赵振开,北京诗人,今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熟悉北岛的老朋友们,当然还记得八十年代那些流传的最广的诗,《一切》、《回答》,已经是中国诗歌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然而也可能还有些朋友不知道,从零七年起,他落脚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任教。首届诗歌之夜活动中,北岛的名字后面标注着"香港",这座城市像是他多年漂泊之后的归属地。他希望能为这个地方做些事情,把诗意带到香港。“我希望用一部分时间来与这个社会发生关系,改变社会的文化生态”。被问到在香港这样一个个人主义盛行、商业当道的城市组织筹办国际诗歌活动,是否会遇到更大的阻力时,北岛借用了林怀民的说法:“在水泥地上种花”——“香港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这里赚的钱比别的地方干净,能脱离权势的左右,这里有很好的文化平台。”

北岛在诗歌节现场与前来帮忙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合影
北岛在诗歌节现场与前来帮忙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合影 

  北岛一直认为,香港可以成为一个“诗歌翻译中心”,因此他有意借诗歌之夜的机会,推动香港诗歌翻译事业的发展。自2009年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都会负责出版与会诗人的选集。因为诗人们以不同的语言写作,每个集子,都配有双语(中、英)或三语(如果诗人以中、英以外的语言写作)的诗歌版本。每位诗人的集子都是薄薄的一小本,大小正好可以装进口袋里便于随身携带。此外,还挑选了每位诗人的代表作另出成一本合集,让读者可以整体阅读和感受不同诗人之间的碰撞。

  “让诗歌成为香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北岛想要实现的目标。

  “大冲突”与“小冲突”

  回看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主题,会发现其越发体现了北岛对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的关切:2009年“另一种声音”;2011年“词与世界”;2013年“岛屿或大陆”;今年的是“诗歌与冲突”。

  阿拉伯之春后,中东与北非余波未止;绑架、斩首、毁坏古迹、倒行逆施,“伊斯兰国”的阴云笼罩在全世界的上空;诗歌之夜之时,巴黎恐怖袭击的怖栗尚且缠绕在人们心头;有人说这是宗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有人说这是人性与反人性之间的冲突,或是现代文明与试图复活前现代文明的尝试间的冲突。无可否认,“冲突”应当是当下世界的核心词汇。

  这次的诗歌之夜特意延请了不少来自全球“热点”国家或地区的诗人;此外,增多了外国诗人的比例,诗人写作所用的语言种类也比以往更丰富了,总共有十六位外国诗人与四位华语诗人与会。

 

  北岛的设想中,一定要请到中东地区的诗人。这是源于他前些年多次参加中东地区各种诗歌节的经历。尤其是二零零二年,他曾去到拉姆安拉和加沙走廊。“诗人们进入坦克密集的围城。我们与穆罕默德•达维什和巴勒斯坦作家诗人在围城中朗诵,上千个听众聚集在一起,周围的坦克正在逼近,谁都不知道当晚能不能回家。”这样的经历让他真切地意识到,“1948年以来,局部战争从没间断过,中东地区是全世界冲突的焦点。”

  大格局下的冲突,也延伸进了本次诗歌之夜的活动当中。

  诗会期间,主办方共安排了三场诗歌讨论会,分别主题为:“中东诗歌”、“国家、宗教、身份认同”、“东亚诗歌”。开幕首日,在主题为“中东诗歌”的讨论会上,两位巴勒斯坦诗人无法接受与以色列诗人同台,而决定抵制这次讨论,观者哗然。

  这样的突发情况让提议巴以双方诗人同台参加讨论的北岛感到惋惜,他说:“我认为应该超越政治,尤其是诗人,诗人的对谈很重要,这是我最初的一个设想,但是没想到最终冲突还是发生了,我很遗憾。”被抵制的以色列女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同场出席的中东诗人虽也不同程度地表示遗憾,但同时也表示理解。

  当晚的开幕朗诵会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行,偌大的剧场里座无虚席。按照原计划,以色列诗人艾棘•米索与巴勒斯坦诗人加桑•扎克坦将要一前一后同台朗诵。这一次,矛盾没有重演。艾棘•米索朗读的大多是疏离与政治(《责任》、《当时》、《以母之名》),然而也不乏《“无人伤亡”》这样的直接控诉炸弹袭击的作品。

  之后,加桑•扎克坦登台。在他朗诵的作品中,战争与死亡明显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如这首《枕头》:

  时间是否还足够我对她说:

  晚上好啊,妈妈

  我回来了,一颗子弹中了心脏。

  那是我的枕头,

  我想好好歇息。

  告诉别人:

  他在休息

  即使战争已经叩响我们的门。

  一段音乐表演穿插在艾棘•米索和加桑•扎克坦的朗读之间,琴声、箫声、鼓声既间隔又绵延。下午的对立,此刻似乎都化作同样的对战争的控诉,或许“冲突”此刻在“诗歌”中得以和解。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以人类苦难为源泉,成为穿越黑暗趋向光明的驱动力。而今天,在文明、历史、宗教和语言等诸多冲突中,诗歌何为?在错乱纷杂的现世的病态幻象中,诗歌何为?在土地与天空闭合的神秘时刻,诗歌何为?在追溯精神的源流中叩问语言之门,诗歌何为?”

  北岛在为此次诗歌节所做的《代序》中提出的问题,或许已经得到了回答。

  延伸阅读

  据了解,由活字文化策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行的“北岛集”9种已全部出齐,包括:

  诗集二种:《履历:诗选1972-1988》《在天涯:诗选1989-2008》;小说一种:《波动》;诗论集一种:《时间的玫瑰》;散文集五种:《城门开》《蓝房子》《午夜之门》《青灯》《古老的敌意》。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