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P2P四大騙術:雇人“表演日常工作”

2015-12-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這個世界在高速變化,人們對創新些許已經失去一些敬畏感,被人們每天掛在嘴邊,導致曾經清晰明了的事物慢慢變得混沌不清。其中就包括“P2P”這一概念。

  什么是P2P?似乎現在已經沒有人說得清楚,僅剩下一個模糊的影子。在最初,P2P被定義為個人與個人之間小額借貸交易,但是這種關系并非需要資金方與借款方雙方見面,而是通過網絡平臺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和手續。

  但是這樣簡單的關系,在資產類別多樣介入、創新手段層出不窮的時代卻越發復雜化。這樣復雜的背景也為新騙局鋪就了肥沃的土壤。

  從P2P到P2N、P2L、P2A、A2P、P2B……概念變化了九曲十八彎。此前不為大眾日常接觸的外匯、票據、保險等產品在經過層層非正常手段的包裝下也進入了最簡單的P2P行列。在P2P輿論風評并不好的情況下,平臺方也在承認和不想承認自己是P2P之間糾結、拉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了多種P2P變種方式,層層撥開,讓更多投資者看清當前眼花繚亂的P2P變身術。當然,除文中提到的多種P2P變異方式外,嫁接了融資租賃、房地產項目、車輛抵押項目等都存在著或由資產本身性質或由平臺建立者故意為之的騙財之術。

  騙術一:冒名保險公司

  險資空手套白狼

  客戶,來自險企;從業人員,來自險企;名牌頭號,來自險企。保險業務人員的推廣手段也自然過渡、移植到了P2P平臺。在這過程中,P2P平臺共需要“三步”,即搭建平臺、尋找到客戶源、誘拐投資,最后就可以坐收利潤。

  雖然曾經由于保險業務員簡單粗暴的拉單推廣方式讓保險行業并沒有給大眾留下太好的印象,但隨著近年人們對保險的日益重視,人們的思想逐步開始轉變,相比在某種程度上“名聲”并不好的P2P來說,保險自然屬于正規軍,也更得投資人的心。

  “我們是某某保險公司的子公司。”這通常是該類P2P平臺向客戶介紹自己的第一句話,讓客戶從心理上打消抵觸感。記者了解到,在該類冒名保險公司的平臺中,更有甚者端出了“保監會”的名號,聲稱自己受到保監會監管,是保監會的直屬單位。看似真實的公司名牌、墻面上多種資格證書,讓人信以為真。

  “框架”搭建之后,填充框架的工作人員也多數來自大量保險公司,曾經的銷售員搖身一變成為總經理、市場總監。這些人利用原來在保險公司的客戶資源,以高息為誘餌,說服客戶將保單質押,進而把質押款作為投資款直接投入P2P平臺。

  還有一種情況是以“回饋客戶”為借口,稱保險公司開發了最新的高回報理財產品,說服客戶投資,并向其索取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信息資料。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為將資金投入了保險公司,而非P2P平臺。

  一名曾經實地調查過該類P2P平臺的保險公司管理層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業務員經過“專業培訓”,每一句引導話語都緊扣投資者的心理變化。

  在上述保險業內人士看來,由于保險薪酬機制的掣肘,大量代理制員工“出逃”保險公司,鋌而走險,殺入P2P“撈一票”也在邏輯之中。但是投資人一旦被迷惑將血本無歸。

  騙術二:P2P配資爆倉一日毀

  2015年6月股市的躥升催生了配資業務的繁榮,讓某些曾經沒有業務增長點的P2P平臺找到了新出口。

  P2P配資簡單而言就是將借貸業務和配資業務相關聯,業務模式共分為兩類,一類平臺將投資者的閑散資金匯集,然后將資金用于股票配資需求者進行股票交易。投資者的收益則來自配資客在股票操作過程中的盈利,輸贏全部押寶于投資者水平。另外一種模式,則是簡單粗暴的資金配比,提供高杠桿資金直接給到投資者。不同于機構的2~3倍資金融通,P2P配資甚至高達9倍、10倍,一個跌停就顛覆世界。

  此輪牛市行情演進中配資業務在后期受到嚴厲打壓。配資公司上游做資金批發業務的感受到高風險紛紛退出,市場資金面一度大幅收緊。一名P2P配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受此影響,大量的資金轉向P2P。一方面,受經濟下滑中優質資產短缺的影響,大量資金站崗,做資金批發業務可以小幅緩解;另一方面,由于配資是暴利行業,因此,可以獲得大幅收益。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當股災來臨、指數崩潰式下滑時,業內人士稱,平臺資金鏈一度斷鏈,未來經營下去自融、拆標、期限錯配是不可逃避的方式方法。

  但是,在當時“低頭撿錢”的牛市時期,大量的投資者處于眼熱狀態,并不了解個中問題。“投資,當然是為了獲得一定幅度的合理收益。”一名投資者曾經對記者表達了他們對于投資的理解,但是他對于投出去的資金流向并不在意。

  騙術三:租軟件炒外匯

  工作人員都是臨演

  金融之所以具有神秘性是因為其具有相當程度的專業性以及與人交易的非頻繁性。人們在買衣服、買日用品時能輕易辨別好壞,但是對金融產品的辨識卻并不容易。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讓部分理財產品撥開了神秘的面紗。但是仍然有一些知識在短期內是難以被普及的,例如外匯、黃金、石油、貴金屬。

  當P2P概念被越來越多運用時,許多原本清晰的事物漸趨變得模糊,尤其當線下P2P四散開來時,投資者所需要履行的動作幾乎相同,即將資金投入平臺,然后定期收取回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上海某公司曾經通過互聯網租用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破解版,隨意命名后,通過后臺操作,設立多個虛假賬戶建立保證金進出記錄,以供投資者查看,同時,為讓更多投資人信服,組織投資者到公司參觀活動,將辦公室租用在遠離市區地帶,并雇傭人員“表演日常工作”,展示公司正常運營狀態。

  “炒外匯是最好的噱頭,兼具時代潮流感和專業神秘感。”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有意騙取資金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打消投資者疑慮。

  互聯網金融帶動新理財觀念火爆后,記者本人也接聽過多個宣傳外匯、黃金、期貨的電話,承諾讓人驚訝的高收益,并再三強調當前該類別投資的火熱程度、市場局面的良好情況。其實,我國外匯交易尚未全面放開,自稱為外匯經紀商的大量群體,以咨詢公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名義設立多家機構,在拉攏客戶的過程中炒外匯存在的投機性被輕描淡寫略過,執意強調投資回報,由此產生的踩雷事件也在每天上演。

  騙術四:

  染指虛假貿易的P2P票據理財

  當收益和安全相比時,相信更多投資人愿意選擇安全。曾經在一段時間內,P2P票據理財火爆一時,尤其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主的“銀票”,由于加上票據承兌所在銀行的背書,更是將安全二字標注在了平臺頁面的最上端。在更多人眼里,票據也是神秘的代表,更多存在于企業之間的貿易支付,一名票據理財平臺的創業者對記者表示,他創業的終極目的并不是將票據作為理財工具,而是作為更為常規的支付工具,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表示已經著手開發票據支付結算系統。

  正如貨幣一樣,支付功能的背后代表著流轉,在票據中稱為流轉背書。而一次次流轉背書過程中,“上下游企業須具有真實貿易背景”這一規定讓票據居間商們在“票據產業鏈”中產生過巨大的利益空間。

  一位票據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行業中存在大量的“票據包裝工”讓原本并無貿易往來的企業間擁有了貿易背景、相互合作貿易合同以及看起來更為真實的增值稅發票等,當然這一切都是虛假的。

  除此以外,在P2P票據理財過程中,由于票據所產生的風險還包括票據自身的二次質押,而二次質押風險被業內人士看作票據理財安全性真正的攔路虎。所謂二次質押,即P2P票據理財平臺在收到企業融資的票據后,先行運用貿易委托付款等多種方式套現,然后再去銀行辦理托收手續。而前期通過違規方式獲得的質押貸款則幾乎被用于平臺的自融行為,其風險不可謂不大。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