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自由才是「整容院」

2015-12-21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流深

  近日以來,微博上的年輕人掀起了一陣曬對比圖的熱潮:許多大學生紛紛拿出上大學之前的照片與現在的照片進行對比。毫無疑問,如今各種風姿各异的美豔和英俊,與上大學之前的土氣、呆滯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反差。於是有網友將這個現象總結為簡單的幾個字:大學是所整容院。

  雖然早已經過了曬自拍的年紀,但是受到網友的感染,筆者還是忍不住翻出了自己年輕時的照片——雖然在捕捉潮流的能力上與年輕人們沒有辦法相比,但是上述規律在筆者身上亦是成立——起碼與高中剛畢業的時候相比,大學畢業時的筆者簡直可以說得上是立於「潮流之巔」了。

  然而問題也隨之來了:為何本應該是拓展眼界、增長知識的四年時光,卻鮮有例外地變成了大學生審美大進步的時光了呢?

  有人說,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這應該首先歸功於各種「美顏」程序的流行。但作為在大學時還不知智能手機為何物的筆者來說,這條理由首先就可以排除。事實上,在筆者看來,大學四年的不斷「變美」,根本原因并不在大學四年突然意識到了「美」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在上大學之前,所有年輕人的審美意識無一例外地被嚴重地壓制了。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回憶起自己的高中時光,大家的形象基本上都是一副相似的模樣:身穿寬松拖沓的校服,背著無比沉重的書包,男生留著極短的平頭,女生則不是短发就是馬尾辮……一方面,這是許多學校和家長以不讓學生「分心」、「攀比」為藉口所進行的統一和強制要求;另一方面,十分沉重的學習和課業壓力也讓中國的學生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將心思花在讓自己「變美」上面。換言之,并不是中國學生在大學之前「不懂美」、「不愛美」,而是被剝奪了去追求美的精力與空間。

  而這一切在進入大學之后全部都變了:學習成績不再是對學生唯一的評價標準,獨立生活的空間、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與社會更多的接觸機會,都讓學生有了可以自主追求自己喜愛的審美風格的能力——大學的四年時光并沒有「整容」的能力,但是給予學生的自由與空間卻讓年輕人爭先恐后地為自己「整容」。長期以來,中國學生審美能力的缺乏常常被人詬病。許多人呼吁加強審美教育,亦有人認為隨著中國的社會進步,這一問題會隨之解決。但問題是,「美」是一種需要實踐的藝術,若不能改變教育制度中的單一和粗暴,僅僅依靠教育和社會熏陶,顯然無法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然而,可笑的是,如今內地的許多教育機構似乎卻仍在向著相反的方向行進:日前,山東濰坊科技學院被爆有學生因與男朋友在校園內牽手被給予嚴重警告處分,取消評優資格。連高校也變得越來越低幼化,不得不讓我們為中國學生感到悲哀。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