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期《羋月傳》還有更早一些的《大秦帝國》等影視劇的熱播,不少人開始關注先秦的歷史。但春秋戰國時代紛亂復雜,想要捋清楚脈絡,功夫自然是少不了要下的。
翻看市面上流行的關于先秦歷史的通俗讀本,我把它們歸納成兩類,一類是講故事的,劇情跌宕起伏,妙趣橫生,但或多或少的虛構略顯得深度不足。第二類是講道理的,行文嚴謹,記敘平實,將人物,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但趣味性又有點那麼遜色。
尋覓之中,《彈秦》這本書引起了我的興趣。僅是書名,就有一些輕松,並沒有先秦著作一貫的厚重。故事是以秦國為主線,劇情從秦孝公開始,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跨度也算很大。但不知道筆者是不是有意效仿《世說新語》,他的作品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每篇也就六七百字,簡單明了又略带點詼諧的把一個歷史事件講述的十分清晰。在生活節奏很快的當今,人們都漸漸不願意花時間去品讀長篇大論,這樣的寫作形式確實有些討巧。在內容上除了講故事,每當敘述完一個故事之後,筆者還會對這個歷史事件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有些觀點也很有獨到之處,甚至會讓人眼前一亮。這些觀點雖然有很多的大膽的猜想,但在分析和論述的過程中又很嚴格的遵照《史記》《戰國策》《戰國縱橫家書》中的文字,不得不佩服筆者的嚴謹。
本書分為四章,按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四個時代進行敘述,又把這四位國君執政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助手同樣設定為主角,這樣就把先秦時期眾多的人物很好的進行歸類,在敘述的過程中並沒有給人散亂的感覺。
除了這些人物、劇情上面的安排,筆者其實也想探究關于這段歷史背後隱藏的真相。比如,商鞅為什麼要如此嚴酷的執法,秦惠文王一代明君為什麼非要車裂商鞅,蘇秦和張儀究竟是不是同一時代的人,趙武靈王一代雄主最後為什麼落得了個死于非命的下場,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白起為什麼這麼殘忍的坑殺了45萬趙軍,廉頗、李牧這樣偉大的將領為什麼都毀于同一個人之手,嬴政的父親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為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關于秦始皇任何後宮的文字,曾經輝煌的齊國為什麼到最後不戰而降。等等問題,筆者都一一進行研究而且給出了答案。
在整個社會都流行快餐文化的時代,本書還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跟上了時代的節奏。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的時間,還想對大秦帝國的崛起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那麼《彈秦》這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
書籍介紹
《彈秦》一書,是以秦國為主線,講述了從秦孝公開始講述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一共一百多年的歷史。書中的有眾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商鞅、蘇秦、張儀、龐涓、孫臏、趙武靈王、屈原、廉頗、李牧、白起、王翦、戰國四大公子、李斯、呂不韋、嫪毐。又有很多流傳至今的成語出自這個時代,圍魏救趙、合縱連橫、前倨後恭、濫竽充數、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胡服騎射、毛遂自薦、奇貨可居。
本書一共有四章,分別按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四個時代進行敘述,每章分為三、四十篇,每篇又以六百字左右的篇幅精煉的講述着一個有一個的故事,把大秦帝國描述的簡潔而詳盡。通過故事里面的愛情、陰謀和殺戮,作者在尋找歷史後面的真相。
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的時間,還想對大秦帝國的崛起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那麼《彈秦》這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