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為什麼要成立火箭軍

2016-01-06
来源:澎湃新聞網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

  本次授旗儀式標志著本次中國軍事改革正在全面啟動,且改革的力度遠遠大於此前外界預期,甚至比當年百萬大裁軍的力度更大。不僅涉及基層單位,總部機關的改變更是能用“脫胎換骨”來形容。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則是本次授旗儀式中最為令世界矚目的消息。眾所周知,第二炮兵是承擔戰略導彈打擊任務的核心部隊,可以說是中國國防力量中的定海神針。此前“二炮部隊”的一舉一動都是各國軍事研究機構的關注焦點,這次更名為火箭軍更是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麼本次更名到底是否意味著導彈部隊的定位有所改變?對未來中國國家戰略又將有何影響呢?

  地位模糊的第二炮兵

  在中國軍隊的序列中,二炮部隊的定位一直相當特別。此前,外界普遍將二炮部隊視為一個兵種,因此很多報道都稱此次火箭軍正式成為“第四軍種”。然而從“第二炮兵”過去的組織架構和功能形態來看,都絕非低於軍種的兵種規格。

  首先從編制上來看,二炮部隊總部機關的規格一直為正大軍區級別,司令員和政委軍銜均為上將,且擁有非常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後勤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炮部隊的裝備研發和預算均為獨立運作。以上特征是與海軍、空軍這樣的法定軍種是毫無區別的,因此基本可以認定在改編為火箭軍之前,二炮就是事實上的軍種。那麼為何有部分報道認為本次火箭軍授旗是升格為軍種呢?在第二炮兵部隊成立之初,二炮部隊的確被列為兵種,且當時各大兵種均有自己的兵種司令部。如裝甲兵有裝甲兵司令部,防化兵有防化兵司令部等。此類兵種司令部同樣擁有獨立的司政後體系,甚至各自有各自的軍事教育體系。如著名的裝甲兵工程學院,在建立之初,就隸屬於的裝甲兵司令部。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軍事兵種體系和軍區的管理體系,是相互重疊覆蓋的。改革開放後的百萬大裁軍,幾乎將兵種司令部全部撤銷,此後兵種業務歸入總參謀部兵種部管理,而原兵種司令部也降級為兵種管理局,且不在負責日常管理和指揮。其中部分兵種如鐵道兵則幹脆被整體裁掉,歸入地方鐵路系統的。這樣大刀闊斧的削減兵種條塊的結果是,中國已經不存在事實上的、獨立兵種的軍政體系。尤其在2011年,總參兵種部更是幹脆和作訓部合並成為總參軍訓部,兵種業務徹底不複存在,成為部隊訓練的指導部門。早在兵種司令部撤銷後,各專業兵種就被歸入各自的軍種及軍區管理范圍內,如裝甲兵業務徹底歸入軍區。

  現在,兵種已經成為軍事專業區分,而非軍政體系的區分。當然,其中二炮原有的兵種司令部地位並無動搖,且被升格為正大區級。尤其是二炮的作戰部隊,並未被歸入陸軍軍區管理體系之內,完全獨立運作且直接接受總部領導指揮。一方面是兵種制度在中國已經自然消亡,一方面是二炮部隊的待遇規格與海空這樣的軍種全面看齊,基本上已經可以把二炮視為一個與陸海空三軍平級的軍種。從這個角度來看,二炮早就是中國的第四軍種,只是並未完成進行公開的認定而已,本次改名授旗儀式等於正式承認過去二炮的“事實軍種”地位,同時強化其未來的作用和定位。

  美俄有火箭軍嗎?

  在中國無論是第二炮兵還是火箭軍,都代表戰略導彈部隊。其地位極高,並且其擁有的遠程彈道導彈在配備核戰鬥部之後擁有輕易毀滅一個國家的強大威力,這是其他軍兵種所不具備的強大戰略威懾力。從定位上來看,火箭軍是當仁不讓的戰略打擊力量,那麼是否真的需要獨立成軍才能完成曆史使命呢?

  現代軍隊中擁有遠程戰略導彈的國家並不多,因此關於戰略導彈部隊的軍制,可供分析的樣本也不多。五大常任理事國中,英國和法國在冷戰後已經徹底放棄了陸基戰略導彈的部署,其核打擊力量主要依靠水下力量,因此導彈部隊可以說全部隸屬於海軍部隊。美國則是極少數依舊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不僅配備了彈道導彈核潛艇和遠程戰略轟炸機,還擁有頗為強大的陸基彈道導彈。

  由於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中多次達成了裁減核武器及彈道導彈的協議,同時基於冷戰後自身對國際局勢的判斷,其陸基彈道導彈,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已經處於曆史上的低穀,僅裝備了民兵III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450枚。盡管民兵III型導彈可以配備三枚彈頭,但根據美蘇之間的協議已經全部改為單彈頭戰鬥部,而這些洲際導彈全部裝備美國空軍。事實上,美國海軍和空軍均具備發動戰略核打擊或者反擊的能力。而美國陸軍在削減掉所有戰術核導彈和核炮彈之後,已經成為徹底的無核軍種,只能執行戰術戰役級的攻擊。

  美國的洲際導彈之所以裝備空軍,其實是其曆史原因造成的。美國空軍成立時間較晚,二戰後才將陸軍航空兵獨立發展成為空軍軍種,而這支新生的空軍卻是全世界唯一一支執行過核打擊任務的空中力量。在美國核武器發展初期,主要依賴空軍的遠程轟炸機作為投送力量,為了便於管理也將新生的彈道導彈武器歸入空軍之列。然而由於軍種利益的需要,美國陸軍和海軍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展自身的核打擊力量。只是為了平衡軍種利益,五角大樓和美國政府一直禁止陸軍發展遠程彈道導彈。陸軍的核打擊力量僅限於戰術戰役級別,用於支援地面部隊進攻或者防守。

  美國和蘇聯在1987年簽訂《 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後,根據條約精神美國削減了所有的中程彈道導彈,以及可以運載核武器的中遠程巡航導彈。這些裝備恰好是介乎於戰略和戰術戰役之間的核打擊武器,此後美國陸軍僅保有射程為150公裏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作為戰區支援武器使用,且銷毀了所有核戰鬥部。總之,從美國經驗來看,導彈部隊並未成為獨立的軍種,只是以特殊兵種的角色散見在陸海空三軍之中。

  俄羅斯的經驗則與美國大相徑庭,早在1959年蘇聯紅軍就開始籌建獨立的“戰略火箭軍”,這次組建新軍種的起因是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對美國造成了極大的戰略震撼。當時的蘇共領導人認為有必要全面組建以彈道導彈兵器為主的全新軍種,以便在未來的核戰爭以及太空競賽中占據制高點。

  1960蘇聯戰略火箭軍成軍之後,不僅擁有令人望而生畏核武器庫,而且隨後組建了航天器中央局,負責研制、發展和使用航天器。1970年,隨著戰略火箭軍的航天科研規模擴大,航天器中央局更是升格為航天器總局。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中,戰略火箭軍不僅是核打擊力量,同時承擔了類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角色。

  作為獨立軍種,戰略火箭軍一直被蘇聯領導人格外器重,尤其是赫魯曉夫,他更認為導彈才是未來的主戰武器,其他陸海空軍只是核戰爭中的靶子。這也是為何戰略火箭軍能夠在其擔任蘇聯領導人期間獨立成軍的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俄羅斯已經將戰略火箭部隊從軍種降格為兵種,2001年俄軍將軍事航天力量和導彈太空防禦部隊從戰略火箭軍中分離出來,組建為一個獨立兵種—太空兵,並將戰略火箭軍降格為獨立兵種——戰略火箭兵。2011年,俄軍宣布進行軍事改革,形成了新的三軍種三兵種結構,即陸海空三軍種和空降兵、空天防禦兵和戰略火箭兵。今年俄羅斯更宣布要將空軍和空天防禦兵合並,組建一個新的軍種—空天軍。等於推翻了此前的三軍種三兵種的2011年體制,至於戰略火箭部隊在這一輪軍事改革中是否能夠保住兵種地位,都還是未知之數。

  從俄羅斯的火箭軍經驗來看,其地位是一路緩緩下降的。早在蘇聯時代的1981年,蘇聯國防部就決定將航天器總局從戰略火箭軍編成內劃出,將其直接隸屬於國防部。戰略火箭軍的職能數十年來被不斷削弱,現在已經僅剩下戰略核打擊功能模塊存在。300公裏射程以內的戰術級彈道導彈則已經直接下放給陸軍使用。由於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簽訂的《中導條約》,因此也已經銷毀了全部的中程彈道導彈,戰略火箭軍自然也不會有中射程的武器來執行常規打擊任務。

  從美國和俄羅斯的經驗來看,戰略導彈部隊地位逐漸弱化,功能開始分流進入其他軍種是大勢所趨。尤其是美國的戰略導彈部隊,從來都未曾獨立成軍,而蘇聯的戰略火箭軍則逐漸降格。

  強化火箭軍地位的背後玄機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似乎火箭軍獨立成軍並不符合國際潮流,那麼這次強化火箭軍地位的調整背後究竟有何玄機?這不得不從二炮現有的武器裝備說起,由於中國並未加入美蘇簽訂的《中導條約》,因此中國的二炮部隊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程彈道導彈武器系統。中國軍隊裝備的中程導彈不僅包括著名的東風21系列,甚至連被稱為短程彈道導彈的東風15系列,射程也超過600公裏屬於《中導條約》中定義的中程導彈。除了彈道導彈之外,中國軍隊還裝備了長劍-10型遠程地對地巡航導彈,射程遠可達1500公裏,且能夠配備核戰鬥部執行戰略打擊任務。在去年閱兵中備受矚目的兩款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和東風-26,更是中國軍隊的獨門兵器,是全球獨家的兩款反艦彈道導彈。盡管中國政府從未公布自己擁有的中程導彈數量,然而外界普遍估計各型號導彈的數量總和應該超過了1000枚。

  這支兵力龐大的中遠程導彈部隊,與現在和過去所有的戰略導彈部隊都非常不同,不僅能夠執行核打擊任務,同時也能夠執行常規精確打擊任務,更能夠執行制海反艦任務摧毀敵方艦隊。這種任務多樣化的火箭部隊,是前所未有的一種作戰力量。尤其在橫向對比美俄的部隊後我們會發現,中國的火箭軍在戰爭中是一支首戰可用、全程可用、終結戰爭可用的全能型部隊。而美俄的戰略導彈部隊則主要作為戰略威懾力量存在,除非爆發核戰爭否則幾乎不可能參與戰鬥。

  冷戰結束後,爆發全球核戰的概率已經很低,戰略導彈部隊地位降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中國火箭軍則得益於後發優勢和國際制度的局限,發展成為一個全新形態的導彈部隊。由此可見,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火箭軍確實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作者:朱江明)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