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2015年錢都花到哪去了 衣服和食品

2016-01-19
来源:中國青年報

  [摘要]29.9%的受訪者消費總額在1萬~2萬元,73.0%的受訪者開銷主要在服飾。

  社科院近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居民的消費特征正向個性化、多樣化的方向轉變,信息消費的增速已經遠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速,成為2015年消費的最大亮點和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年終消費調查顯示,過去一年,29.9%的受訪者消費總額在1萬~2萬元,73.0%的受訪者開銷主要在服飾。其中43.0%的受訪者在信息消費方面的金額為1000~5000元,32.5%的受訪者購買了信息硬件、軟件產品,57.2%的受訪者偏重個人情感和實用需求。

  受訪者中,00后占0.3%,90后占23.58%,80后占49.25%,70后占20.18%,60后及以上占6.69%。

  錢都花在哪里了?衣服和食品仍是消費大頭

  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去年消費總額在5000元以下,18.6%的受訪者消費總額在5000~1萬元(含1萬元),29.9%的受訪者消費總額位于1萬~2萬元(含2萬元)這個區間,19.7%的受訪者消費總額在2萬~3萬元(含3萬元),25.2%的受訪者在3萬元以上。

  肖嵐在長沙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2015年,她一共花了10萬元左右。“大部分錢用于房子的裝修和購買家電上面,由于從事教育工作有寒暑假,時間充裕,所以旅游消費也花去了不少錢。”肖嵐說,她去年去過國內很多景點,這回除夕還想去日本過年,就等著簽證下來了。

  在消費品類方面,衣服(73.0%)和食品(69.2%)仍是受訪者的消費大頭,交通通訊消費占比48.0%,教育、文化娛樂消費占比42.3%,化妝品占比41.9%,旅游消費占比39.8%。醫療健康服務和住房均為32.2%。

  在北京某高校讀研的田曉甜告訴記者,自己2015年的開銷在4萬元左右,其中購買電子產品和旅游出行占了2.5萬元。作為鐵桿“稻米”(小說《盜墓筆記》的粉絲簡稱),她為自己制定的旅游路線都是小說里的經典地點。“西藏的墨脫、吉林的長白山、杭州的西泠印社,想通過旅游把對小說的想象還原出來”。

  與往年不同,2015年受訪者的信息消費占受訪者消費總額的比重突出。調查顯示,32.5%的受訪者去年購買了信息硬件、軟件類產品。36.9%的受訪者去年在信息消費上的支出為1000元以下,43.0%的受訪者支出為1000~5000元,14.1%的受訪者支出在5000~1萬元,3.9%的受訪者支出在1萬元以上。

  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王國平是電子產品“發燒友”。他給記者曬了2015年的支付寶賬單。“總支出約21萬元,其中數碼產品占51%。買的硬件產品包括手機、游戲機、游戲卡帶、互聯網電視、耳機,等等;在信息軟件和內容方面,購買了手機游戲、虛擬機軟件,視頻網站會員以及一些數字版的音樂專輯和周邊服務”。

  調查顯示,在信息硬件產品方面,智能手機(76.8%)是受訪者過去一年的主要選擇。其他還有平板電腦(32.9%)、智能電視(25.3%)、智能穿戴設備(14.0%)、微型計算機(13.8%)、電子導航(12.9%)、IPTV機頂盒(12.4%)等。

  在信息軟件產品方面,影視音樂會員(45.1%)、小說閱讀會員(30.2%)是受訪者過去一年最愿意花錢的服務。其他還有手機游戲(29.5%)、軟件VIP會員(29.0%)、微博微信打賞(23.4%)及其他(19.1%)。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的總體形勢很不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超過10%,從目前來看在全球的排名也是靠前的。更重要的是,在目前整體經濟相對低迷的狀況下依然能保持這樣一個速度,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他還表示,目前我國人均GDP基本在8000美元左右,按照PPI(生產價格指數)測算,已經超過1萬美元。“這時候整個消費會出現升級和加速,出現一個結構性的轉換。不過目前居民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特別是住和行的支出偏高,食品類的支出雖然快速下降,但占比還是偏高;文化類支出相對偏低”。

  59.4%受訪者進行信息消費為了休閑娛樂

  在談到信息消費的動機時,田曉甜表示,她是為了休閑娛樂,平時喜歡聽音樂的她曾經在微博上花錢買過歌曲。“大約是兩元一首歌曲,可以在線聽,也可以下載下來”。為了享受高音質的音樂,她還買過某音樂網站的會員。“體驗很棒。一是資源豐富;二是會員可以下載高音質音樂;第三,可以提前享受一些新專輯。所以會員服務很值得購買”。作為“稻米”,她曾在《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的微博下進行過打賞,她表示,“這是一種版權保護,我很愿意花這個錢。”

  調查中,59.4%的受訪者進行信息消費是為了休閑娛樂,56.2%的受訪者目的在于獲取信息資源,44.8%的受訪者為進行社交活動,35.5%的受訪者是為了提升自我,另有17.7%的受訪者是受周圍人影響。

  在購買信息產品時,王國平比較看重品牌和便捷性。“有時候為了方便下載或看節目會隨時充會員。”王國平認為,信息消費能夠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主要是精神方面讓人非常愉悅。

  調查顯示,購買信息產品時,57.2%的受訪者偏重個人情感和實用需求,50.5%的受訪者看重用戶體驗,47.1%的受訪者看重質量,44.4%的受訪者購買信息產品和服務時更看重性價比,23.0%的受訪者期待服務有保證。為了方便看電視劇,肖嵐買了一臺附贈三年會員的智能電視。“智能電視不但包含了傳統電視的功能,還有附加的連接互聯網的功能。而且資源豐富,許多節目都是高清的,畫質良好。”她還希望三年會員期滿的時候有更多的會員優惠活動推出。

  《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信息消費增長的亮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智能手機、智能家電,以及與信息硬件相關的產品消費出現高增長。另外一個是類似手機游戲、手機文學這樣的信息內容和信息載體的消費也出現了高增長。

  調查中,對于未來信息產品的期待,59.8%的受訪者期望經常有優惠、折扣,52.3%的受訪者希望可體驗性增強,48.0%的受訪者期待定制性、個性化增強,39.9%的受訪者期望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滿足感,37.7%的受訪者看重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可信度。

  劉元春認為,目前居民消費是我國GDP的一個穩定器,是2015年經濟整體結構很重要的一個變化。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像公共服務類消費,尤其是教育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是很突出;第二,中高端消費在制度上受到的壓制比較大,有很多消費稅收,而且供給端不足;第三,區域間的消費差距還在擴大,不同人群之間的消費差距也較大,例如城鄉消費差距;第四,收入問題仍值得關注,因為收入水平直接影響消費能力。另外,促進消費升級的助推力、發力點需要重新思考”。

  在談到信息消費時,劉元春表示,信息消費已成為整體消費中重要的增長點。“特別是通訊服務這一塊兒,手機持有量超6億多,總量很大。不過信息服務價格依舊偏高,供應端的壟斷雖然比前些年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他認為,隨著互聯網工程和大數據工程的實施,信息消費的下一步可能有一個較大的進步。“由于中國的體量很大,從未來來講,信息消費會持續為中國消費的升級和加速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