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撇开泡沫,2015年中国小说之我看

2016-01-29
来源:南方周末

在这个文学泡沫化的年代,要为一个年度或一个阶段的文学创作状况进行盘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每年都有两三千部长篇小说发表或出版,再加上在网上连载的长篇作品,从事跟踪研究的专业读者也会望而却步。或许正因为信息的过度膨胀,受到重点关注的往往是名家作品,而一些无名作者的作品,除了撞上大运,否则很难改变被湮灭的命运。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是一部个性鲜明的长篇小说,题材和写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想象诡异而奇特,语言细腻而密实。作品关注西藏解放前后的社会景象和当地各色人等的曲折命运,而僧侣流散与还俗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嘘。作者采用多重穿插的叙述,意在表现历史与现实的驳杂,也构造更为丰富的审美层面。穿插在段落中的用仿宋体印刷的内容(其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表示时间的“那时”),以及一些用楷体字印刷的引述内容,使得用宋体字印刷的主体内容变得丰富而繁复,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把整篇文字切割得七零八落。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官方叙述的正史与小人物眼中的历史的错位,神界与俗界之间的分离、重合,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包括宗教仪式、天葬在内的各种藏地风俗,所有这些,都使作品变得沉重而忧伤。还俗的晋美旺扎和寡妇美朵央宗从相互怜惜到组建家庭再到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以卑微的人生承受着大转折时代的历史阵痛。

与抗战有关的文学创作,在2015年颇为应景。何顿的《黄埔四期》聚焦从北伐到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幻,作品中人物众多,显得有些纷纭杂乱。作者重点塑造了两位中心人物,谢乃常是历史中的真人,贺百丁有人物原型,都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都在抗战中出生入死。两人在作战中都骁勇善战,充满血性,不搞派系,是铁铮铮的真汉子,因为个性太强,官都做不大,却是善于打硬仗的主。不过两人都有性格缺陷,一个迷官,一个好色。作品以两人为枢纽,从两个家庭延伸到两个战场,像蜘蛛结网一样四通八达,从最高统帅到普通一兵,包罗万象,呈现出网络化的叙事结构,也难免显得凌乱。作品写抗战中的牺牲,显得漠然乃至麻木,黄埔四期结拜的九人大都战死疆场,但文字并没有情感的顿挫,而是依然在粗粝中向前推进,作品似乎在刻意还原战争中的状态。作品重点写抗日战争,也花费不少笔墨表现谢乃常、贺百丁两家人及其后代在艰难时世中的生活与命运。这部长篇和何顿的其他作品有相似之处,文字不讲究,甚至显得粗糙,在趣味上也显得比较俗,但好在话糙理不糙,这种文字的好处是不粉饰,用一种比较直白、赤裸的方式揭示抗战的残酷,以两个特殊家庭的遭遇为中心,折射建国以后的历史浮沉。《黄埔四期》的题材和写法,也蕴含了一种潜在的商业诉求。但是,跟充斥荧屏的“手撕鬼子”的抗战故事相比,《黄埔四期》还是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其写法的粗朴和直白,没有那么多精致的弯弯绕,才使其更有一种冲击力。袁劲梅的《疯狂的榛子》以“喇叭家的《战事信札》”开篇,以两家两代母女的命运作为主线,抗战成为作品中遥远的背景。将《黄埔四期》和《疯狂的榛子》进行互文性阅读,一粗犷一细密,相映成趣。

过火的戏剧性是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严歌苓近年的作品每况愈下。从2014年的《老师好美》到2015年的《护士万红》,感觉其创作是一种惯性的滑行。在底层题材的创作中,不少作家为了追求戏剧性而牺牲真实性。东西《篡改的命》中的汪长尺为了改变出身底层的命运,情愿把亲生儿子送到孤儿院。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中,人物被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所控制,人物的人格与心理都缺乏复杂性。王华的《花村》通过花村这个小村反映中国当下农村的现实状况。通过栀子、百合、李子、映山红等形象的塑造,揭示留守妇女“身苦”“心苦”的生存状态。作品的题材有现实意义,对于当下乡村逐渐衰败的进程的反映也有一定深度,写出了痛感,但作品有较为明显的缺陷:为了强化戏剧性,情节的安排不无斧凿之处;叙述的推进不是靠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是靠大规模种植烤烟、计划生育风波、等开发讨薪坠亡等突发性事件的外部推动;作者花了太多笔墨写留守女人如何挖空心思满足自己的性要求;一些细节安排太过巧合。我以为要了解真实的底层,一方面是靠自己亲身观察与体会,另一方面是阅读一些可靠的著作,譬如刘绍华的《我的凉山兄弟》。说实话,底层题材是最近十来年文学创作的热点,但少有佳作。我认为多数作家都无法像刘绍华那样进行长期的、扎实的田野调查,而是拾取道听途说的材料,随意点染。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底层”被披上道德的外衣后,慢慢地被塑造成一种消费化的、猎奇性的对象。

陶纯的《一座营盘》聚焦军队反腐题材,勇气可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品也有“遵命文学”的特征,因而在其文学性中混合着其他元素。陈永和的《一九七九年纪事》、周瑄璞的《多湾》都是有特色的作品,但感觉缺陷也比较突出,前者显得破碎,后者显得拖沓。迟子建确实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家,她早期的中短篇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群山之巅》入选多种年度十大好书榜,好评如潮,但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觉得不无遗憾。作品中人物众多,而且人物关系盘根错节,辛、安、陈三个家族的恩怨情仇更是错综复杂:辛欣来是陈金谷的私生子,被辛七杂所收养;辛欣来在争吵中误杀了养母,在逃命途中强奸了侏儒安雪儿;公安局长陈庆北积极追捕辛欣来,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得了尿毒症的父亲换肾,辛欣来被视为最佳肾源。在纠结缠绕的人物关系中,数十个人物的性格晦暗不明,面目模糊不清。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