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天,是很多人被引力波刷屏的两天。科普之后呢?该科幻小说登场了!
几年前就写过引力波题材的科幻小说作家谢云宁,为读者盘点了这份关于引力波的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书单。
原来,除了《三体》,大刘早在《朝闻道》中就写过引力波;原来,《宇宙之海的涟漪》用那么轻松的笔触讲了那么多关于引力波的有趣故事。
引力波已经带领2016年的人类走得足够远了,我们来看看,科幻小说和科幻小说家的想象力能不能带我们走更远。
引力波的发现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是近五六十年来最为激动人心的一项天文学成就,上一次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发现可能还要追溯到1964年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利用高灵敏度天线接收到宇宙背景辐射。与此同时,引力波的发现还只是一幕精彩大戏刚刚掀起的小小序章,利用引力波作为探测手段能让黑洞这样神秘的“宇宙怪兽”真正浮出水面,过去一直被诟病“黑洞只是理论无法证实而无缘诺奖”的霍金、罗杰·彭罗斯等人,也将看到一丝得奖的曙光。甚至还有可能,有一天人类兴许能捕捉到来自于另外一个宇宙大质量扰动的引力波讯息,从而佐证马克斯·特格马克这样的平行宇宙理论研究者。
这在很多人眼中,这或许已经进入了天马行空的科幻领域。没错,在科幻小说与影视作品中引力波的出场率可谓颇高,不过这个“老面孔”大多不是主演,演出套路也比较单一。作为“死光”一般的超级武器,能够轻易穿透时空维度的引力波通讯方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性想法并不多见。今天借着引力波的全民热潮,我也趁热梳理一下自己读过的有着特别创意的引力波科幻小说以及有趣的引力波科普著作。
刘慈欣与他的《三体》系列对中国科幻的意义无需多言(他的《三体》也引入了引力波作为通讯工具的概念),而他的短篇中也充满了耀眼的瑰宝,这本《带上她的眼睛》收录了刘慈欣最早的17篇佳作,其中最具刘氏风格的作品首推《朝闻道》,文章将所有研究理论物理的科学家推到了一个异常极端的“真理祭坛”上,他们为了推导宇宙大统一模型的粒子对撞试验将引发灭绝宇宙的真空衰变,“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有多少人愿意用燃烧生命的方式去获得真理的参悟。
该文行文充满激情,饱含着对于宇宙终极答案、人生意义的热切追问,同样让人震撼的还有其中一个与引力波有关的情节。在大爆炸以前的上一轮宇宙中,一个高等文明为了得到了宇宙大统一模型,不惜以毁灭宇宙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高能粒子对撞试验,这个濒死的种族在最后的万分之一秒将推导出的宇宙大统一方程式写进了引力波中,引力波作为唯一能在真空衰变后存留下来的信息载体,进入到了大爆炸后的下一轮宇宙,终有一天,新的宇宙中成长起来的一个文明破译了宇宙中的引力波讯号,从而获得了大统一方程式。
这样的创意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刘慈欣的想象力是何等的恢弘,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破译了幽灵般飘荡在宇宙中的原初引力波,兴许也将从其中获得上一轮宇宙的些许隐秘的信息。
《抽屉里的青春》选编了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吴岩早期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奇特、文笔精妙,其中《引力的深渊》原载于1981年2期的《智慧树》,在三十五年前非常前瞻性地将主题瞄准了引力波。文章描写了中国邑东山区神秘地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黑洞的超级引力源,造成过往的飞机频繁坠机,在经过追查后发现原来是科学狂人伊立鑫研制出的引力波武器,最后在一番激烈争斗后,狂人玩火自焚,一命呜呼。该文在题材超前的同时又充满了那一个时代科幻小说特有的科普风格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
《信使》是青年科幻作家肖也垚的一篇科幻新作,原载于《科幻世界》2014年1期,纽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科幻杂志总是收到一位神秘怪客的大量投稿,小说质量颇高,故事曲折离奇,而蹊跷的是投稿邮件的时间显示为未来而地址完全查无此人,充满好奇心的小编一步步寻找这位横空出世的科幻大师的面目,当最后谜底揭晓,原来这位大师生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将他创作的小说通过引力波向我们宇宙发送,并被LIGO探测器捕捉,引力波探测人员恶作剧般将其投稿。文章文字优美,悬念丛生,非常值得一读。
《星际穿越》,注意了,这本书并不是同名电影的原著小说,而是由电影的科学顾问、大名鼎鼎的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执笔完成的科普读物,向读者提供电影的相关背景天文知识,其中有一大段讲述了引力波,例如如何通过引力波寻找虫洞。事实上,索恩作为LIGO项目的创始人之人,在最初的剧本中是与导演诺兰一同加入了引力波内容,但后被诺兰以剧情太过复杂的理由删掉,实在殊为可惜。
另外,笔者的《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是短篇合集,所选篇目对黑洞、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等宇宙前沿题材进行一系列大胆而天真的猜想。其中《宇宙涟漪中的星球》是以引力波为主题,文中男女主人公在2006年的国际弦论大会上结缘,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看似飘渺的引力波将俩人的命运脆弱而又微妙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有一天,一团与地球一样质量大小的神秘暗物质物质抵达了太阳系内层,与地球组成了双星系统,彼此引力相互拉拽,从而产生出人类能够接受到的引力波。从而开启了人类与异文明一段动人心魄的对话。今天再重读此文,很是感慨地发现,尽管与小说一样,第一束引力波被探测的地点是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但时间足足提前了七年,同时我们宇宙引力波的强度也比小说中描述得要stronger得多,并不需要发生在地球附近的天文事件,于是乎,这篇小说也变成了过时的“不靠谱”小说,不过这或许也是科幻文学独有的魅力之一吧。 最后介绍两本专门的引力波科普读物。 《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是“三思文库”的一本,由澳大利亚的大卫·布莱尔与杰夫·麦克纳玛拉合著。大卫·布莱尔是从事引力波研究的一线专家,因此该书在对引力波的原理解释得非常深入浅出的同时,还用轻松的笔触讲述了引力波探索的各种逸闻趣事,例如他们这群引力波探索者被天文学同行讥诮为“一群抢夺天文经费的物理学家”,又例如,有一次捕捉到的引力波信号只是掠过探测站的一架飞机。如今读来,依然妙趣横生。
《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交响乐》,这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推动”丛书的一本。作者玛西亚·芭楚莎是美国一位颇负声望的物理学传记作家,因此深谙科学传记的创作。该书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引力波探测的前后来龙去脉介绍得非常详尽,让读者了解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引力波学者是如何执着于升级引力波探测器原理,以接力方式不断地提高探测器灵敏度。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引力波先驱约瑟夫·韦伯的故事,他就像是一位唐·吉珂德式的孤独英雄,面对10的多次幂毫无畏惧,他早在1969年就宣称自己利用重达几顿的铝棒探测到了黑洞的引力波,然而,事后同行们发现他的统计结果有着致命缺陷。如今这一席爱因斯坦未完成的交响乐已然完美终了,回顾这100年的风雨探索路,如韦伯这样勇敢的先驱并不是失败者,正是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才有了强大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才有了如今的梦想变成现实。因此,今天的引力波庆功美酒也应该有他们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