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理解畢加索,從《畢加索詩集》開始

2016-03-03
來源:鳳凰讀書

本書是一個自稱為“游擊戰士”的青年學者,立體主義大师巴勃羅·畢加索詩歌首次中文出版。他用自己的熾熱激情和堅實腳步,丈量出自己豐碩人生的寫作。

著名翻譯家余中先傾情獻譯,大师手稿原貌呈現。

【書籍信息】

書名:畢加索詩集

作者:[西班牙] 畢加索

譯者:余中先

出版:譯林出版社 2016.2

書號:978-7-5447-5977-9

定價:45元

作者簡介

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畫家、雕塑家,立體主義創始人之一,20世紀現代藝術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深刻影響世界藝術發展,代表作有《拿着煙斗的男孩》《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

譯者簡介

余中先,著名翻譯家,《世界文學》前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院博士生導师。北京大學畢業,曾留學法國,獲得文學博士學位。長年從事法語文學作品的翻譯、評論、研究工作,翻譯介紹了奈瓦爾、克洛代爾、阿波利奈爾、貝克特、西蒙、羅伯-格里耶、格拉克、薩岡、昆德拉、費爾南德斯、勒克萊齊奧、圖森、埃什諾茲等人的小說、戲劇、詩歌作品四十多部。被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作品簡介

1935年,大畫家畢加索開啟文字創作征程,為自己多增添一重身份——詩人。據目前整理,畢加索共寫下詩歌三百多首,法文詩歌佔大多數,其他由西班牙語寫成,創作周期持續至1959年。

此次出版的《畢加索詩集》由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畢加索研究專家安德露拉•米夏艾爾編選,收錄畢加索創作的法文詩歌中的一百余首,風格別樣,與其畫風暗合。

每首詩歌僅以寫作日期為題,如“1936年6月15日”,時間跨越自1935年至1955年,脫胎自畢加索真實生活。閱讀《畢加索詩集》,無限接近畢加索的內心世界。

畢加索的詩歌與其畫作如出一轍,正是其精神內核的另一種展現,或恢弘,或粗糙,或天真……閱讀畢加索詩歌,是理解畢加索,理解畢加索畫作的直觀、深入方式。

是作者多年來“邊走邊想”的結晶,共收錄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約50篇文章。作者將其分為上下篇,即上篇“‘我’是怎樣煉成的”和下篇“人生與幸福”。上篇着重回顧作者頗具時代色彩的求學經歷,映射不斷變遷的環境中作者努力“向上流動”的歷程;下篇則結合作者的所見所聞,重點抒發對人生的體驗,對生活的感悟。正如作者在“邊走邊想——代序言”中所寫的,“在一定意義上,一位學者的人生經歷就是他的思想”,全書圍繞作者的成長經歷而展開,突出“我在故我思”的主題,着重描繪了他深藏心底的一些記憶,近些年來的一些反思,以及有關時代和現實的思考,為有心探究當代中國教育乃至中國社會的艱難發展歷程的讀者打開了一扇窗,也為喜愛作者的讀者、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開辟了一條“捷徑”。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