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董文標:大力發展普惠健康服務

2016-03-09
来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3月9日消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生投資(6.53, -0.15, -2.25%)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文標在兩會提案中表示,應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興辦醫療機構,大力支持在社區發展普惠型健康衛生服務,推廣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具體如下:
 
  長期以來,“看病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城市二級以上醫院資源緊張,大量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占據了本應為急危重疑難雜癥患者提供服務的寶貴醫療資源,而以普惠為目的地社區健康管理服務卻又難以普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就建議,應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興辦醫療機構,大力支持在社區發展普惠型健康衛生服務,推廣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一、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有重要意義
 
  當前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運營能力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搭建社區衛生機構與大醫院間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互為補充、雙向轉診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將極大提高現有衛生資源利用率,實現衛生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衛生服務需求,并能降低社保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同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成為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的根本措施之一,一舉多得。
 
  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原有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多由政府運營,存在運營效率低、服務意識薄弱、硬件設施老舊、患者就醫體驗較差等問題。
 
  二是興辦醫療機構限制多、難度大。醫療機構設立審批流程復雜,缺乏透明度。醫保定點審批限制多也是困擾社會資本辦醫的主要因素。
 
  三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城市三級和二級醫院依舊是群眾看病的首診選擇,大量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占據了本應為急危重疑難雜癥患者提供服務的二級以上醫院醫療資源,因此造成群眾“看病難”問題長期難以解決。
 
  四是基于普惠目的的健康管理服務難以普及。因政策限制、運營成本等原因,基層醫療機構無法實際深入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按時復查、連續跟蹤病情等基本服務,而社區居民對于社區醫療服務人員入戶服務依然存在部分隱私和服務規范等方面的疑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往往是由多個小區居民共享,社區居民很難就慢性病進行定期復查并獲得及時必要的用藥指導和敦促。
 
  五是基層醫療服務領域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匱乏。商業保險主要定位還處在高端醫療服務領域,而社區居民對醫療保健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
 
  三、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建議
 
  一是完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科學布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有規模、有經驗的民營企業、社會團體運營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診所,形成多元化興辦社區衛生的格局。
 
  二是取消不合理限制,優化手續,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興辦醫療機構。取消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數量限制、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選址的距離限制、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申請醫保定點的年度數量限制,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興辦醫療機構。簡化對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職業資格等審批手續,使審批流程透明化、程序化。醫保定點審批核準備案流程公開透明。這將有助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營效率,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患者就診體驗,緩解城市二級和三級醫院的接診壓力。
 
  三是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基層首診制,鼓勵社區居民就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針對疑難雜癥患者,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逐步推進私人醫生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有針對性、連續性且高效的健康衛生服務。
 
  四是大力支持在小區發展普惠型健康衛生服務。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出臺政策準許有規模、有經驗的醫療服務機構利用小區物業管理的公共場地空間,為小區居民提供普惠型健康衛生服務,特別是慢病管理咨詢等服務,實現健康服務向社區居民的延伸。通過場地方面的支持,協助醫療服務機構在為社區慢病患者按時復查,及時掌握病情變化,降低醫療服務機構深入社區提供普惠健康服務的成本,提高慢病管理質量,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五是積極鼓勵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創新和推廣。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提供政策支持,推動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與社區醫療健康服務機構的合作,利用市場機制為社區居民提供可定制的醫療健康服務。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