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如何化解“香港怎么了”之問

2016-03-17
来源:鳳凰評論

  文|鳳凰網評論部

  在3月16日上午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回答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時說,要是再有人問你香港怎么了,我建議你回答:香港會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近些年來,內地和香港關系出現了一些波折和問題,人們對香港的未來也產生了疑問,似乎香港已經不再是那顆東方明珠,而是亟待拯救的對象。事實真是如此嗎?李克強總理的回答非常自信——我對香港的前景看好。

  香港回歸即將二十周年。20年只是白駒過隙,但對于中國的發展,則是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內地香港再次相望,已經難認彼此,物是人非。香港的GDP總量低于上海、北京和廣州,降至第四位,而20年前香港的GDP相當于大陸經濟總量的15.6%,現在只有不到3%,這也許是內地和香港關系出現變動的重要原因所在。

  雖然GDP不代表全部,但卻是經濟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香港經濟增速只有2.4%,與大陸經濟增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照此下去,香港在大中華經濟圈中的地位會進一步邊緣化。香港人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李克強總理對此卻有不同看法:香港是發達經濟體,2.4%的增速已經不低了。的確,環顧世界經濟,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世界經濟增長處于難熬的瓶頸期,香港當然也不例外。因此,“香港怎么了”這個問題的背后是世界經濟增長失速的普遍疑慮,需要更理性的面對。除了經濟原因之外,香港的焦慮感可能更多源自主觀認知。

  在香港的經濟發展歷史中,內地一直是香港最深廣的經濟腹地,或者說是最具有潛力的依靠,也因為如此,“香港怎么了”之問,常常會指向內地和香港的關系,指向香港自身的角色定位。

  二十年之間,不僅內地和香港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出現了翻轉,更重要的是彼此互動也到了空前的水平。“自由行”開通之后,游客涌入香港,這是兩地民眾之間的深度接觸。但過去這些年香港普通民眾的收入增長緩慢,房價卻漲了好幾倍,來自大陸的游客和資本在一定程度助推了某種不平衡。種種因素合力之下,香港出現了“排異反應”,彼此相望多了怒眼。

  理性來看,香港的出路絕不在于自我封閉,更不該和內地怒目相向。只有真誠地面對彼此,雙方多一些溝通與體諒,才能消除“香港怎么了”所帶來的悲觀與疑慮。

  還必須看到的現實是,香港的回歸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他們的家國記憶不同于上一代。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生活在“云端”,他們有自己獨有的一套話語和思維方式。新世代的崛起與覺醒正在改變香港和內地的社會政治生態,內地和香港之間需要尋找一種彼此可以接受與認可的話語方式,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彼此的誤解。

  在“愛國”的最大公約數的前提下,香港可以通過自我治理來探尋未來發展之路,以坦誠的對話與溝通,來疏解香港社會積聚的戾氣和怨氣。香港的難題需要香港民眾和特區政府一起“商討”,尋找出路,中央政府要尊重“高度自治”所賦予香港的權利。

  發布會上,李克強總理重申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沒有也不會改變,至少可以消除一部分對“管治香港”的恐慌。內地和香港關系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調適,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從容,會讓彼此都感到舒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