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抄襲論文能畢業比抄襲本身更可怕

2016-03-18
来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段思平

  近日,吉林大學一篇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陷入疑似大面積抄襲的尷尬之中,被抄襲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兩篇論文大部分文字幾乎一模一樣。

  涉嫌抄襲者吉林大學畢業生李銳的論文完成于2008年4月,且已經被學術論文數據庫“中國知網”收錄,這意味著論文作者憑借這篇抄襲的論文已經順利畢業。如果說某個學生的抄襲,尚可歸結于個人學術品行不端,那么抄襲者居然能堂而皇之地通過開題立項、導師把關、機器監測、論文答辯等多個環節,拿到學位,這就是一個學校的丑聞,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的丑聞了。

  筆者2012年碩士畢業,也經歷了碩士論文的寫作、答辯等環節,想就親身經歷談一談,一篇碩士畢業論文要經歷的考察程序,借此或可說明一篇抄襲論文順利過關的荒謬所在。

  首先,畢業論文在學生畢業頭一年的九、十月就要開題立項,學生要報告自己論文的主體思路與框架結構,一些嚴格的學校在開題階段就要求學生答辯。也就是說,像新聞中的這篇論文,連大小標題都對原文一字不改、章節分布都與原文如出一轍,在開題階段就有被發現的風險。沒有被發現,只能說明開題就成了走過場,沒人當真把關。

  其次,導師指導貫穿了論文寫作全過程。優秀的論文,往往傾注了導師的心血,能部分體現導師的指導思想。一篇抄襲的論文顯然不可能是導師指導后的產物,這只能說明導師在指導學生中就存在應付了事的心理,也沒有提出什么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再次,論文完成后要進行“查重”,即重復率查驗,一旦論文在對比中被發現與數據庫中的其他論文高度重合,就會被認定抄襲。這個重復率,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要求不同,但一般來說上限不會超過20%。機器是不會騙人的,只要論文送到機器檢測,就很難蒙混過關。像本文中提到的論文,六章中有五章重復,連文末“致謝”部分也照搬,顯然沒有經過正規嚴格的“查重”。

  最后,論文即便通過“查重”,學生還面臨著答辯的考驗。很難想象,面對五名左右的專家評審,一個大面積抄襲的學生,怎么在答辯中描述自己論文的出爐過程?怎么回答關于論文細節的專業提問?如果這樣也能過關,說明答辯就是紙老虎,沒有人動真格。

  可見,從制度設計層面,我們并不缺乏嚴格的規定,按道理,一篇抄襲論文絕無可能通過。但恰恰在落實執行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打了馬虎眼。顯然,要最大限度地杜絕論文抄襲事件,除了加強對制度的嚴格執行之外,更要加大處罰力度。前不久發生的山東大學碩士論文抄襲案中,校方不僅取消了造假者的學位,而且取消其導師的碩導資格。希望吉林大學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此事,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