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技術震懾「學偷」

2016-03-23
来源:香港商報

  日出日落,月盈月虧,轉眼又到了畢業季。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告別校園的抒情歌,正要唱響的時候……近日連串的論文抄襲門事件,讓校園的天空籠罩著重霾。

  繼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發生論文涉嫌抄襲事件之后,昨日安徽大學又爆出狗血抄情,歷史系同屆同門兩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曲阜師大同屆同門兩碩士,抄襲門還雙胞胎。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也許令魯迅先生,沒有想到的是,當今的后園里,怎麼全是棗樹?「重复」已經不是一種修辭,「重复」已經是大學后園論文捷徑。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建國家級數據庫

  既然堵住抄襲門,不能只靠道德說教,那麼提升監督的技術,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傳統的論文審查,最嚴格的也莫過於各校的盲審和外審等,顯然這已落后於時代。在大數據時代,首先要建立全面龐大的學術論文數據庫,進行「論文查重」,可以從技術上把抄襲門降到最低,成為防抄的第一道門坎。

  隨著數據庫功能變得日益強大,「技術」會對抄襲形成新的震懾力量。這就讓所有學生意識到,只要有學術不端行為,就會是一顆「定時炸彈」,公開的學術資源庫,會讓抄襲無處藏身。

  已經有內地一些高校為防止學生抄襲或者重复研究,在研究生做學位論文時建立了學術查新查重制度,但是這遠遠還不夠,這種單打獨斗的防抄網只能是局部的。學術論文數據庫的建設應該提升為國家戰略,由國家牽頭組織,并不斷更新完善。

  當然真與假的斗爭,是沒有止境的,當一部分高校嘗試實行電子查重的時候,據說已經催生了網絡論文檢測灰色產業,有償為學生提前檢測,所以國家主導的學術論文數據庫的使用,應該確立像圖書館一樣的公益性質。

  路人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