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恐怖襲擊嚴重挑戰歐洲內外政策

2016-03-24
来源:澎湃新聞網

  3月22日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連環恐怖襲擊,迄今已造成三十餘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這次襲擊距離去年11月13日的巴黎恐怖襲擊還不到五個月,兩者有多方面內在聯系:它們都發生在歐洲心髒地帶的文化和種族多元之都,都發生在高壓反恐態勢之下,都具備宗教和族群對抗色彩,都與中東地區的沖突與局勢有深刻關聯。更重要的是,兩次襲擊都嚴重挑戰了歐洲長期奉行的內外政策。

  警告是殘忍的,也是明確的。布魯塞爾一處襲擊地點距離歐洲議會咫尺之遙,具有巨大的象征性。在此之後,再樂觀的人也可得出明確的結論:恐怖分子有決心和能力在歐洲其他地方實施類似襲擊。歐洲實際上已經處於與恐怖主義的全面對抗狀態。

  地緣和全球政治格局都將因此發生變化。不僅在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在更廣泛的內外政策領域,歐洲都會出現新的政策辯論和抉擇。

  冷戰結束後,歐洲及其美國盟友對中歐安全有基本信心,但從烏克蘭到巴黎,今次再到布魯塞爾,殘酷與危險的事實顯示,美國推動的向亞太地區戰略轉型和北約外向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歐洲自身的安全危機。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之後,歐洲和美國都需要調整內外政策,以應對歐洲面臨的新挑戰。

  歐洲一體化進程將被重新評估。從巴黎到布魯塞爾,襲擊發生後,政府管控和應對危險的第一舉措都包含加強邊境控制措施。這表明,在反恐問題上,傳統的國家安全力量依然是主要力量支點。

  難民問題此前已造成歐洲社會與政策震蕩,今後歐洲公眾和政府再也不可能躲在空泛的政治正確的屋簷下繼續敷衍。

  從曆史上看,安全危機從來都是塑造內外政策的最有力之手。無論對內外政治的自我詮釋如何富於動人的倫理色彩,沒有有效使用力量的意志和決心,沒有切實的力量部署與准備,安全都是可望而不可及之物;而沒有有效應對安全危機的能力,一切美好的內外政策都不會湊效。

  歐洲是中國的主要全球夥伴。中國與歐洲各國有多樣的經濟與社會聯系。面對歐洲安全危機形勢下可能發生的內外政策變化,以及相應的社會環境與公眾意見變化,中國不是局外人。而且,隨著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作為日益突出的全球安全威脅,中國與歐洲在反恐問題上有全面的合作需求。

  因此,關注歐洲的恐怖主義非傳統威脅態勢,加深在反恐問題上與歐洲的合作,是中歐關系基於現實基礎的重要領域。歸根到底,所有人的安全都是相關的。(澎湃社論)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