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別拿文憑引誘農民工

2016-03-25
来源:香港商報

  近日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出臺「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每年在全國範圍資助30萬農民工接受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到2020年,在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中,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

  拿出真金實銀,雖然沒說具體多少,但既然擬惠及150萬農民工,這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樣的關愛,的確讓人感動。但是提升「農民工的學歷」擺在該行動的第一目標,提升「農民工的能力」卻成為了第二目標。萬般皆下品,唯有文憑高,這樣主次不分的頂層設計,是否有再拍一次腦袋之嫌。
 
  話說有一個城里人特別喜歡吃紅薯葉。一次去鄉下探親,特意買幾捆紅薯葉帶給親戚。還高聲說:「這可是城里的美味,放到火鍋里是最好吃的;你們鄉下人是無法吃到的。」幾個小孩童言無忌說:「姐姐,我們這里的紅薯葉一般是拿來喂豬的。」
 
  魯班之後無魯班
 
  中國人都熟知《論語》中的那句經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己之所欲」,難道就可以施加於別人頭上嗎?教育部和總工會喜歡高文憑,難道農民工就應該喜歡或者說一定要喜歡高文憑?
 
  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文憑,最缺的是大國工匠,文憑改變不了農民工的命運,每年畢業超700萬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讓農民工兄弟再去和大學生競爭,這樣的「提升計劃」,是包辦婚姻,農民工的第一需求是一技之長,不是「唯一」,但絕對是「第一」。
 
  提到優質制造,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瑞士、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制造業,以及這些國家里控制誤差不超毫秒的鐘錶匠,僅擰各種螺絲就要學習幾個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壽司都要捏成極致藝術品的手藝人。而經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來的產品,也無一例外地打上了高品質標簽。那麼,中國呢?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不需要這種工匠精神,為什麼非要將農民工兄弟首先引向文憑之路?五千年只出了一個魯班,培訓的錢不能再花在刀背上。
 
      路人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