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銀行理財暗藏風險 小編教你如何識別

2016-03-25
来源:三湘都市報

  近日,針對“消費者買理財產品時,容易被理財經理忽悠”的問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監管機構已要求銀行業從業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同期進行錄音錄像,保障消費者權益,整體效果不錯;今年年底前,這種辦法要在主要商業銀行全面推開。那市民自身要怎樣識別銀行理財的風險呢?

  看看理財產品

  是不是銀行自營

  大多數人在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會認為:只要是銀行出售的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生產的,風險不會太大、甚至是絕對保險。

  這是很大的謬誤。

  銀行也是公司,和京東、蘇寧一樣,除了自營的產品,也幫別人賣產品,比如,基金、保險、信托、黃金白銀等等。

  這些產品跟銀行自營理財性質完全不同,有的風險還相當高,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吃過貨不對版的暗虧。

  代銷的產品,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是,合同上蓋的公章,不是銀行的,而是第三方機構,比如信托、保險、基金公司等等。

  銀行買產品

  記得要雙錄

  還有一種代銷性質惡劣,就是銀行員工個人偷偷“飛單”。

  也就是銀行員工為了賺錢,偷偷賣不是銀行生產的、甚至未經銀行許可的產品。

  買到這種產品,一旦出現問題,銀行往往咬定是個人行為,概不負責。

  這方面,銀監會主席也有察覺,前幾天剛剛下令,2016年底之前,所有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都要同步錄音錄像,當作日后證據。

  這也算是雙向保護吧,銀行不用擔心被“碰瓷”了,咱們也不怕被忽悠。

  到銀行買產品,記得主動要求雙錄。

  看清合同里的關鍵詞

  如果追求穩健、固定的收益率,一般建議大家買銀行自營的、非結構性的產品。

  那什么叫結構性、非結構性?很簡單,就看合同里的一些關鍵詞。

  如果寫著資金被投向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托計劃、票據等等,就是非結構性的。

  如果上面寫著投向黃金、股票、外匯、基金、商品、信貸、指數等等的,就是結構性的。

  買結構性銀行理財,收益波動性較大,而且不確定,到期有可能僅僅拿回本金,甚至虧損(當然收益也可能會更高).

  對于很多人來說,選擇了銀行理財,肯定是不想冒風險吧,那么還是選非結構的好。

  合同有“股票”字樣,風險在R3以上

  商業銀行本身在說明書和合同里,會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劃分風險。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各個銀行用的符號不同。

  比如,R1級至R5級;阿拉伯數字1級至5級;漢字一級至五級;PR1級至PR5級;一顆星至五顆星;字母A至E等。

  但總體而言,基本是分為五個風險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

  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對于追求穩健的用戶來說,我建議大家買R1、R2級別的就可以了。R4、R5就顯得風險有些高了。

  順便說下,如果合同里有“股票”字樣,那風險至少在R3以上。

  5招防范“飛單”

  1 要注意查證購買產品是否銀行正規產品。凡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的產品編碼,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到產品信息;銀行代銷產品則可通過銀行網點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在相關銷售文本中應有銀行印章。

  2 要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賬戶。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均須通過柜面或自助渠道進行認申購操作,但凡被要求向個人或第三方公司賬戶轉賬或匯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業務辦理回執中的匯款賬戶明細。

  3 要對高額回報有獨立清醒的判斷。已暴露風險的“飛單”產品,承諾收益率高達9%-15%,基本上是銀行正規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收益的2-3倍。

  4 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明確了解產品是否保本、募集資金具體投向、收益、期限等。

  5 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銀行和監管部門投訴和舉報,情形嚴重應立即報案,并盡量采集留存證據。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