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忠魂歸國需要「新常態」

2016-04-01
来源:香港商報

  昨天,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第三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交接儀式,韓方歸還了36具遺骸。中國空軍一架伊爾-76飛機,從韓國接回36位志願軍烈士遺骸。進入我領空后,兩架殲-11戰機升空護航。11時30分許,抵達瀋陽桃仙機場。有關人員舉行簡短的迎接儀式后,將烈士遺骸棺槨護送至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今日10時,安葬儀式在該陵園志願軍烈士紀念廣場舉行。

  由此上溯到1840年

  忠魂兮歸來,奉迎英烈回家,不只是家庭祭祖的需要,不僅是民俗情懷的需要,更是民族精神的指引,更是國家榮譽的攀登。

  中國是唯一五千年文明完整延續的國家,這其中離不開各族人民的愛國精神所煥發出來的強大凝聚力,讓戰死國外的「英烈回家」,就是一個最好的弘揚愛國精神的途徑。但是戰死國外英烈不只是朝韓的志願軍。將「英烈回家」行動,持續完善,已成為民望所歸。聳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成為年輕的共和國在天安門廣場打造的第一座歷史性建築,它奠基比開國大典還早一天。2014年,國家已將奠基日的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碑文是這樣經典地敘述的:「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也就是說從1840年以來,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的戰士,都是人民英雄。所以海外「英烈回家」的行動,必須進一步跨越時間長河,予以全面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生了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法戰爭、援越抗美戰爭、援老抗美戰爭、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南沙群島自衛還擊戰等等,這其中除了北韓戰爭外,還有很多場戰爭,有大量的戰士戰死在他國;至於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中國遠征軍,至少有十萬以上的將士,戰死在緬甸或印度;即使在一戰期間,中國作為戰勝國,數十萬的「華工軍團」,間接或直接投入了戰斗,其中據說也有五萬多人戰死在歐洲戰場,他們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至於中法戰爭在越南殉國者,即使甲午戰爭也有士兵,在北韓英勇戰死者,總之1840年以來戰死海外者,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強大的文化凝聚力

  所以「忠魂歸國」的行動,不能忘了每一個海外的人民英烈。

  如果說二戰以前者因年代久遠,尋回遺骸已不太現實,但可以每年聯繫所在國,前往進行官方或民間的拜祭,或者開展學術研究式探訪,并使之成為一種官方制度。對於二戰至今的戰死海外英烈,則完全可以遵循「中韓志願軍遺骸交接」模式,將之擴展到周邊各國,特別中國遠征軍所在的緬印。

  而且可以嘗試將「忠魂歸國」行動制訂出相應的儀式標準和官方規格,對於重要的英雄可以提升至國家規格。日本作為侵略者,戰后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在亞太諸國搜尋日兵的尸骨和祭祀工作,作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的中國,完全應該超越意識形態、超越民族局限,將「忠魂歸國」行動制度化、常態化、標準化,以告慰先烈,激勵后人。以此為起點,百年千年堅持下去,必將形成強大的文化凝聚力。

  路人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