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分子趕客已成本港旅業“毒瘤”。
「五一黃金周」一向是本港旅游零售業的好商機,可是今年業界和商家等來的卻是失望,旅游業慨歎訪港內地團大跌五成,酒店業叫苦入住率與平常周末周日無異,位於購物熱點的商戶呻生意比往年下跌四成。從目前形勢看來,「香港游」好景不再,苦日子還在後頭,連带相關行業也日見蕭條,大量業內中下層從業員難免人心惶惶,恐怕失業潮隨時來臨。面對逆境,旅游業須提升吸引力,藉以留住客人,度過寒冬。最關鍵的是,要徹底解決惡人趕客這一致命性問題,否則再怎麽努力,都是徒勞。
香港旅游業寒氣逼人,主要原因是內地旅客游港意願減少。內地旅行團由去年2月至今,已連續14個月下跌,而且跌幅不斷擴大,據旅議會數據,今年前3月來港內地團數為1.2萬,年減59.3%,1至2月內地旅客人數為741.1萬人次,同比下降18%,業界形容為「斷崖式」暴跌,大受打擊。連鎖反應之下,零售業首當其沖,飲食、酒店業亦淪為重災區,港2月零售總銷貨值臨時估計為370億元,按年大跌20.6%,創下17年來最大跌幅,不少藥房、珠寶鐘表店紛紛以結業收場,陸續有餐飲門店關閉,市面上空舖涌現,酒店業隨着入住率的下跌不得不降價救亡。受此影響,香港首季失業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3.4%,其中,零售業失業率高踞5.5%,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失業人數達3.39萬人。情況之惡劣可見一斑。
為什麽訪港旅客會跌跌不休?有人將之歸咎於港元走強削弱本港購物的價格優勢,世界各地加大開放力度和推出各種優惠,分散了香港的吸引力,以及本地景點老化、「一周一行」調整等因素,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要重振香港旅游招牌,少不了要努力開拓多元化的旅游客源,開發新旅游資源及特色旅游景點,改善酒店住宿及旅游交通等配套設施,重歸優質服務,營造良好購物環境等,才能有利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包括內地游客來港消費。
但萬般迎賓不敵惡人趕客啊!本港旅游業陷入低潮的根本原因,是一些極端本土派,不定期搞出「驅蝗」、「光復」、「反水貨」惡行,肆意謾罵侮辱內地客,甚至是暴力恐吓,令許多內地游客觀感變差,對港望而卻步,惡名遠揚,引得不少海外旅客也避而遠之。有團體昨又擬搞所謂反水貨游行,雖臨時取消,可風聲早早傳出,其後更有人聲稱「行街」打算藉機鬧事,令多間店舖被迫落閘,游客紛紛走避。這樣的惡性事件若持續,游客怎能恢復對港信心?只會令本港已陷入寒冬的旅游業雪上加霜!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香港若不能盡快解決惡人趕客問題,任何振興旅游業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不僅本港經濟受損,最終砸的是基層市民的飯碗。對極端排外惡行的沉默就是姑息,沉默要付出代價;社會各界應想法自救,切不可袖手旁觀。(香港商報評論員周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