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三管齊下救亡自資院校

2016-06-0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建強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說:「大學學位是進入中產階級最可靠的門票」;過往,香港資助學位不足,成為制約莘莘學子向上流動的一道窄門。為此,政府在十多年前開始大力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為學生開拓一條新出路,可惜,情况只如鐘擺激蕩到另一個極端,自資學士學額4年暴增130%,課程亦6年增125%,但適齡學生人數持續下跌,約八成自資院校收生不足,更有「零收生」。

    須度過收生低潮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在2015至2016學年,19間開辦學士學位課程的自資院校中,只有4間的實際收生人數高於預計收生人數,其餘15間院校全都收生不足。情况最恐怖的是,港專學院的首年學士學位預計收25人,但結果是「零收生」;至於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珠海學院和科技專上學院的收生率,亦僅有20%、16%和13%。

    曾幾何時,即使只是副學士、高級文憑,甚至銜接課程等自資非學位課程亦深受歡迎,并成為自資院校的「搖錢樹」,多間自資院校的盈餘滾存高逾億元。其中,自資學士學額由2011至2012年度的7700個,增至上年度的1.77萬個,4年內增加一萬個;連同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現在文憑試達標「3322」的同學已可以完全「人人有大學讀」。

    不過,隨着適齡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而政府資助的學位數目不會減,收生壓力便全數落在自資院校方面,如何消化剩餘學額,提升院校競爭力,都是關乎院校會否「縮班殺校」的重要考量,這要看政府會否伸出援手,以及院校本身如何應對。

    未來6年的收生低潮,是自資院校的首道難關,但有關人口趨勢,大家早已掌握,只是部分院校爭搶轉勢前的「盛宴」,但這股「温快錢」浪潮,來得猛退得快。其實,放眼世界,學生人數少已令多國的高等教育「減肥」,日本自2004年起,國立大學由101間減至86間;澳洲亦要求學生人數不足5000的院校合併。因此,除非香港大幅削減資助學額,否則,各自資院校便要審慎部署院校間就質與量的淘汰戰。校方不能心存僥倖,更不能只考量財政而犧牲學生。

    要提高競爭力

    其次,在學費、師資、教學資源、口碑和傳承方面,自資院校跟資助大學都差距懸殊,只能作為輔助式的補足而不存在對等競爭。因此,政府若不提供政策支持,兩者的差距只會愈拉愈大,自資院校的存活空間亦愈縮愈細。雖然,自資高等教育市場,受限於市場規律屬理所當然,但大家亦清楚知道,適齡學生人數在數年后將會觸底回升,若今天的剩餘學額和剩餘院校被汰除,到時又將出現學額不足的新循環。因此,政府有必要的責任,絕對不能置身事外,任由自資院校自生自滅,必須確保高等教育質素和供求,在市場榮衰的間隔中搖蕩。

    最后,美國的最佳大學不是公立學校,課程和教學質素永遠是最重要,自資院校要提高競爭力,第一是要掃除「學店」的負面印象,擁有可以作為「生招牌」的名師,讓學生認同是物有所值;第二是針對學生的畢業后出路,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吸引學生「為明天而報讀」;第三是結合以上的兩種「提升」,開拓外地學生來源,以緩減本地學生不足的冲擊。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