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香港青年北上內地創業:有種被需要的感覺

2016-06-28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CBD迷你倉發布會在北京十里河舉行,創辦人曹肇棆講解私人存儲。(來源:大公網)

  9年前,劍橋大學畢業歸港的曹肇棆,在凌晨結束美林證券的工作,回到家打開電視,滿眼都是迷你倉的廣告。持續數小時的“霸屏”播放,給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今,記者面前的曹肇棆,已是“CBD迷你倉”的創始人。自稱“新北京人”的他,慢條斯理地講述著告別金融人身份,歷經數年實現創業夢想的故事。

  像曹肇棆一樣北上創業的香港青年還有很多。僅以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創新工商委員會為例,便已有100名在京創業的港青委員。創新委主席何善恒向記者介紹,創業不僅限于“高大上”的科技和金融領域,在京創業的港青來自各行各業。除了“站在風口上”的領域,還有主打港式特色的創業選擇,比如賣奶茶的“香港冰室”,賣廣東湯的“一碗靚湯”等。

  每周在全國打“飛的”

  高中起便在美國硅谷讀書的港青何善恒,如今是“WE+”聯合辦公空間的聯合創始人,其創業首站是位于北京酒仙橋798藝術區的聯合辦公空間。它在一座辦公樓的2層,約3500平方米的場地內,共有18家中小型企業入駐。在帶領記者參觀時,他指點空間內隨處可見的油畫、雕塑、裝置藝術,言談間難掩興奮,“有些是從798回收來的展品,有些是我自己的收藏品,還會邀請美術學院的學生展示作品。”

  “以畫廊的形式打造聯合辦公空間,不是復制外國的模式,是我拍腦門想出來的,很可能是世界第一家。基于文化藝術的聯合辦公,我們也是全國覆蓋率最大的。”何善恒說。

  “聯合辦公,這也是最近才有的概念。”何善恒調侃道,“以前別人問起,我就說自己開畫廊,要么說是‘二房東’。”3年前他推出自己的首個聯合辦公空間時,毛大慶還沒創辦優客工場,潘石屹的SOHO眾創空間也未落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更多人關注到服務型辦公空間,地產大佬在做相關工作,也帶動了市場氣氛。”

  “香港的自助倉儲行業多年前已經起步,如今市場相對飽和。反觀內地,大量市場還處在空白階段。”在曹肇棆看來,北京等一線城市與香港的市場情況極為相似,具備土地價格高、小戶型住房走俏、人口流動性大等發展迷你倉的條件,便在北京的核心商務區及大型居民社區等處,盤活閑置的地下空間,并通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玩在未來”是國內知名舞臺劇公司“至樂匯”旗下的品牌,其聯合創始人、香港導演葉遜謙已在戲劇教育領域深耕多年。據他介紹,香港戲劇教育上世紀70年代便已萌芽,如今比較成熟,單是自己組建的劇團便已與當地200所中小學合作過。“來內地后發現需要從零開始,每周在全國打‘飛的’,足跡基本遍及各大省份,有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人很是感動。”

  內地已具備創業生態圈

  “很多人渴望成為北京的一分子,因為這里是首都,近似于夢想之都。總覺得在北京能成功,在內地其他地方應該也有機會成功。”何善恒說。

  “內地已經具備了創業生態圈,像亞馬遜森林一樣,什么都有。生態圈成立才能產生很多機會,這里已經比較成熟。不管在創業的哪個階段,都能找到導師或朋友。而香港還處在墾荒階段。”移動支付公司“錢方·好近”創始人兼CEO李英豪,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居港工作3年后,選擇北上創業。

  李英豪對記者說,香港的創業環境近兩年雖比以前好,但依舊不夠理想。“創業需要足夠大的市場,但香港的市場不夠大,而且各類成本較高。以前創業被港人視作冒險,不是常人會做的事情。現在大家開始認可創業,愿意去嘗試,但眼界還是有局限。香港的創業公司,有些還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

  前段時間,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發展,香港科學園也為當地創業者提供幫助。但李英豪認為,特區政府的各項扶持措施,雖有幫助,卻難起到實質作用。“問題核心是港人創業創新意識不夠,年輕人沖勁不足。”若想開辟內地或國外市場,絕大部分港青又缺少長期在那里生活體驗的機會,怎么能做出“接地氣”的產品呢?

  “香港社會有很多限制,發展傳統產業成本較高,很難搞起來;做創新型企業又面臨市場小的問題,而且當地人才按回報率流動,大多往金融行業走。”曹肇棆說,近兩年人才流動的趨勢在美國和中國內地有所改變,美國名校人才由選擇投行,轉為部分首選去硅谷創立科技公司。內地創業環境日漸完善,選擇創業的也大有人在。“近來香港社會不太和諧,流動性機會欠缺,年輕人難以通過改變突出重圍,無論就業或是創業都是如此。”

  要夠專業,也要夠融入

  何善恒最近參加某內地創業營,遇見一名內地營員。其前往香港創業,成功打造天貓上首屈一指的美妝品牌,一年的化妝品銷售額達上億元。對方稱贊所在團隊中的香港青年是公司幾百號員工中最優秀的,吃苦耐勞,專業過硬。這讓何善恒大為感慨。

  何善恒說,香港重視專業性培訓,致力于打造各行業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和態度上沒問題,但有些人可能缺乏對內地的了解。”內地尤其是北京競爭很激烈,想要立足并不容易。香港青年的視野相對局限在當地,感覺來內地工作的不確定性大。“其實水平較高的人都會覺悟到,要借助香港這座城市的優勢,放眼國內、尋求發展。”

  回望香港,何善恒認為,那里處在世代交替之際,企業中正經歷新老的換代。如果父輩來過內地發展,后輩受其影響,選擇北上的幾率也較高。如果未曾涉足內地,眼光就會局限在香港。“我相信未來能在香港立足的企業,肯定跟內地有連接。當這種企業發展起來時,香港的年輕人會有更多機會,但需要了解如何跟內地融合。”何善恒說。

  據何善恒介紹,很多港人有家鄉情結,100名創新委成員里,已婚者約有一半,其孩子大多在香港。很多時候在內地創業,很少考慮回去,對香港的發展變化未必了解,想要回香港發展或拓展市場,都可能需要幫助。“創新委也希望幫助在京成員了解香港創業的情況,介紹香港科學園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如果你都不覺得自己是北京人,怎么能融入?你不愛這塊土地,它也不會愛你。而愛的表現就是融入。”何善恒說。而他的好友曹肇棆,如今除了談起內地知名企業家來頭頭是道,還不時引用曾國藩處世名言和內地網絡段子,京腔更是在“港式普通話”中依稀可辨。(本報記者 張 盼)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