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流業飛速發展,身在北方也能很方便地品嘗到各種魚類和水產,很多人卻犯了疑惑,聽說魚類汙染嚴重,還敢吃嗎?是不是吃魚油比吃魚更有利於健康?給寶寶吃魚油是不是能幫助智力發育?老人吃魚油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種種擔憂和疑惑縈繞著人們,那就讓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魚“油”和“魚油”
魚油,顧名思義,就是魚類的脂肪。很多魚類脂肪中富含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改善人體血脂代謝,尤其是Ω-3系列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者都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促進飽和脂肪酸代謝,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環等功能,同時DHA廣泛存在於腦神經細胞膜和視網膜上,對於兒童腦神經發育和視覺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起來,“魚吃雪花方解肥”似乎是很有科學道理的一種做法,喜歡吃富含魚類脂肪的“雪花魚肉”,自然也就攝取到了更多的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然而,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水體汙染讓人們不禁擔心,生活在其中的魚兒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發生重金屬超標的問題。於是,很多人秉著“寧可信其有”的理念,放棄了據說富含DHA、EPA,但存在重金屬超標風險的深海魚類,轉而將目光投向經過人工提純的“深海魚油”。這種避免潛在食品安全風險的做法無可厚非,服用經過提純的“深海魚油”的確少了重金屬汙染的擔憂,然而,據研究發現,直接吃魚獲得的DHA和EPA,吸收和利用率都要高於魚油;同時,由於不飽和脂肪酸性質不穩定,提純的魚油在空氣中儲存極容易因為光照、溫度上升等原因發生氧化變質。由此可見,吃魚“油”還是吃“魚油”,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選擇,若您不想冒攝入重金屬的風險,那么魚油是個安全的選擇;若您想要在品嘗美味的同時補充吸收利用率更高的DHA、EPA,直接吃魚可能更好。此外,魚和“魚油”的價格也是天壤之別,您在選擇時還要問問荷包君。
需要說明的是,並非只有昂貴的深海魚體內才含有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事實上很多淺海魚、淡水魚中DHA、EPA的含量也不容忽略,尤其是那些脂肪含量較多的魚類,如鰻魚、金槍魚、帶魚、小黃魚、秋刀魚、沙丁魚、鱸魚等,都是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的良好來源。
根據需要選魚油
近幾年,魚油產品大受歡迎。一是由於重金屬汙染風險的存在,二是可能有人並不愛吃魚,或者不常在家就餐,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搭配膳食,這時魚油就成了一個比較便捷和安全的替代產品。不過,吃魚油也不能盲目,您得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吃魚油,適合吃什么樣的魚油?有的放矢,才能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不同品牌魚油中EPA與DHA的配比不同,這決定著魚油發揮的保健功效重點也不相同,也直接影響產品適宜服用的人群。一般而言,兒童青少年補充魚油應選擇DHA含量高於EPA的產品,以便充分發揮DHA促進腦神經細胞發育和視力改善的作用;中老年人或已經發生血脂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的慢性病患者,推薦EPA含量高於DHA的產品。建議您在購買魚油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DHA和EPA的含量比例,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
還要特別提示一下,魚肝油和魚油不是一回事,魚油主要補充DHA和EPA,而魚肝油用於提供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可以補充因日照不足引起的維生素D缺乏,用於預防嬰幼兒佝僂病,維生素A還能幫助寶寶視力發育和提高免疫力。
借你慧眼辨“魚油”
現如今海淘興起,很多朋友在購買保健品時都願意選擇國外產品,認為其質量和安全性更有保障。那么,衡量魚油質量優劣的標准究竟如何?是否國外產品更勝一籌呢?網上流傳著很多鑒別魚油質量的“招數”,到底哪些更靠譜呢?
1、溶解泡沫不科學
網上流傳最廣泛的恐怕要數“魚油溶解泡沫”實驗了,認為將魚油滴在泡沫上,數分鍾後能溶解泡沫的即為優質魚油,反之為劣質魚油,與之類似的還有魚油溶解口香糖的實驗。事實上,魚油溶解泡沫的現象之所以發生,恰恰說明了該魚油的純度不夠高。
魚油的主要成分為DHA、EPA,與泡沫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或口香糖的膠基均不會發生相溶反應,而目前廣泛應用的魚油提純方法中有一種“酯化提純”,很可能是提純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有機物質跟聚苯乙烯的結構相似,因而發生了相溶反應。
2、魚油還得看指標
溶解泡沫反應證實並不靠譜,那鑒別魚油我們還是應當從產品的指標入手,仔細對比。重點需要注意的幾個指標有:①有國內或國外政府食品相關機構的質量認證標識;②DHA和EPA的含量越高,說明魚油純度越高,但要注意根據自身需求選擇DHA和EPA的配比;③由於DHA和EPA容易在光照、高溫天下氧化變質,因此避光、密封包裝的魚油質量更好。
3、冷凍魚油現真身
若您一時無法掌握上述方法,其實有一種較為可靠的鑒別方式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即冷凍試驗。考慮到魚類,尤其是深海魚的生活環境溫度極低,其體內富含的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即便在很低的溫度下也能保持很好的流動性。利用這一特性,您可以將買回的魚油拿出一粒,放入冰箱冷凍一天,取出後若色澤依舊透亮,液體沒有發生凝固,則說明魚油質量較好。
(作者王璐,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