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韓停止部署薩德,還來得及

2016-08-04
来源:觀察者網

  作者:席亞洲

       今天韓國民眾的反薩德鬥爭,頗有些讓人想起當初冷戰時期西歐民眾反對部署中程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鬥爭。

  8月1日,香港出版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刊登社論,呼籲美國放棄部署薩德導彈,原因是這種武器破壞了地區軍事平衡,影響世界戰略穩定。文章稱,“這一戰略令人想起美蘇之間的冷戰,當時的軍備競賽導致了全球的不穩定,現在放棄這一計劃以避免回到冷戰時期還為時不晚。”此話說得不錯,不過筆者覺得,從曆史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們也許還能把這問題看得更深一些:

  韓國民眾的抗議能有用?

  “薩德”導彈的部署會引起什麼危險?我們還是從曆史去找找靈感。

  今天韓國民眾的反薩德鬥爭,頗有些讓人想起當初冷戰時期西歐民眾反對部署中程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鬥爭。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開始在歐洲部署“潘興2”中程核彈道導彈、“陸基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6空射巡航導彈,以對抗蘇聯1977年開始部署的SS-20中程核導彈,而蘇聯部署SS-20,本身又是報複美國在土耳其部署的中程導彈……

  消息一出,擔心本國成為蘇聯核武器打擊目標的歐洲各國民眾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反對潘興遊行。不僅是民間組織大規模示威遊行,不少國家的反對黨也出來反對部署,甚至包括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也表示反對。

  我們來看看當時一些《人民日報》相關新聞的節選,領略一下當年歐洲人民的憤怒:

  本報倫敦(1981年)11月17日報道,美國第一批巡航導彈於14日和15日陸續運抵英國的消息,引起了英國反核示威群眾的強烈反應。

  從導彈運抵之日起,在格林漢康芒美軍基地的群眾情緒激憤,一群在基地外的婦女對著飛機大喊大叫,不停地唱著反對核武器的歌曲,許多人邊唱著邊被推入警車,有的還是滿頭白發的老太太。僅15日白天在格林漢康芒被捕的婦女就有141人,晚上在下議院門口被捕的有300人。15日上午國防大臣赫塞爾廷到曼徹斯特大學參加保守黨學生的集會,在門外被示威的學生滋了滿面滿頭的紅油漆,在一片喧鬧聲中,他只講了10分鍾話,就在警察保護下離開了。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使許多人對部署巡航導彈產生疑慮。民意測驗中94%的人擔心美國不與盟國商量,擅自行動,因此要求對導彈實行“雙重控制”。

  新華社巴黎(1981年)11月16日電法國總統密特朗今晚在電視台就國際問題發表談話時說,歐洲導彈危機是繼古巴和柏林危機以後世界最嚴重的危機。

  密特朗在談話中重申,他堅決反對將法國核力量納入蘇美日內瓦談判以及“凍結”核武器的主張。他說:“如果把我們的潛射導彈包括在中程核力量之內,那麼就會出現兩個外國討論我們的潛艇,而對蘇美的潛艇卻可以不管的怪現象。”他指出,如果這些核武器都“凍結了”,那麼法國只有用自己的常規武器來對付蘇美各自擁有的9,000枚核彈頭,別的什麼也沒有。

  ……

  這些活動阻止美國在歐洲部署AGM-86空射巡航導彈、“潘興2”彈道導彈和“陸基戰斧”等武器了嗎?當然沒有。

  美蘇真正簽訂《中導條約》是在1987年,當時雙方已經在歐洲部署了數量驚人的中程導彈。根據《中導條約》,美國銷毀的導彈有859枚,蘇聯則銷毀了1752枚。

  這是冷戰時代導彈危機的標准過程。當一方開始研制某種新型武器,另一方面就會針鋒相對部署同類武器,最終雙方被部署新型武器帶來的經濟壓力搞得精疲力盡,同時原本設想可以用來取得優勢的新型武器經過多年發展後變成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殺器”,也不敢再輕易使用。惡性循環之下,在需要緩解軍備競賽壓力時,雙方才有可能簽約進行裁軍。

  美國部署薩德的如意算盤

  可以說,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乃至在亞洲地區部署更多“薩德”及其探測系統,正是這種冷戰思維方式的再現。

  按照美國的如意算盤,在韓國部署“薩德”後,再在日本,甚至台灣、菲律賓設立“薩德”基地。到那時,中國將需要增加中程導彈部署數量,並研制具備突破“薩德”能力的新一代導彈。這時候,美國就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一本正經地提議中國放棄中導了。

  按照冷戰時代的邏輯,美國的技術優勢最終可以抵消中國中程導彈的影響,迫使中國按照他的意願裁撤中程導彈,繼續保持美國軍力優勢。

  然而,這很難達到目的。某種意義上,這就像是一局“梭哈”,美國在牌面不好的情況下,就試圖用訛詐的辦法,賭中國不敢跟他下注。

  可是,問題是,看看雙方的籌碼,中國憑什麼不敢跟?

  另一方面,用撤走“薩德”換中國撤銷中程導彈,這成邏輯嗎?可笑!

  中國的中導系統和冷戰時期不一樣,是主要使用常規彈頭的精確制導武器系統,也是一種可以在戰爭中真正使用的武器,並不是“最大威力在發射之前”的核威懾武器。

  按照冷戰邏輯,美國應該做的是大舉增兵亞太,以強大的進攻能力對中國沿海實施威懾,包括在日本、韓國部署大量中程彈道導彈(對於美國來說這不難,用美國現有貨架產品可以很快造出新的中程導彈來),進行威懾。最近蘭德公司在他們的最新報告中將這稱為“常規軍力的動態互相威懾”。

  可惜的是,美國做不到這一點。首先,美國要用中程導彈威懾中國,唯一部署的可能地點是在日本、韓國和太平洋島嶼上,沒有什麼防禦縱深、轉圜餘地幾乎沒有,很容易被發現、定位和攻擊。更不用提其他軍事基地,也一樣容易被中國用導彈摧毀。相比之下,國土上基地眾多,防禦縱深大,即使沿海軍事基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也無法瓦解中國的優勢。因此不必擔心美國部署大量中程導彈與我形成“常規力量互相威懾”的問題。

  其次,如果美國在韓國日本大量部署中程導彈,形同與撕毀《中導條約》,俄羅斯屆時必然毫不遲疑的恢複其中短程導彈,對西歐進行威懾。目前俄羅斯用導彈威懾西歐北約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連新服役的“基洛”級改進型潛艇都配備了“克拉布”巡航導彈,變成威懾西歐的重要武器平台。如果美國撕毀《中導條約》,俄羅斯無疑將大量生產部署增程型“伊斯坎德爾”導彈(現有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射程較短,是因為彈頭不成比例的大,只要減小彈頭,增加燃料,射程隨時可以恢複到接近中國東風-21的水平)。這樣一來,歐洲的對抗局勢將面臨激化,美國不得不向歐洲增派軍隊,並生產部署更多的中程導彈。同時在歐洲和亞太和中俄進行軍備競賽,對於美國來說將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美國早幾年打過一些主意,搞了一些類似X-47B、電磁炮、高超音速導彈之類回避“中程導彈”的項目,希望抵消中國的中程導彈,但最後都未能成功。

  然而帝國主義嘛,總歸是“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當然美國現在離滅亡還早著,自然還要再繼續“搗亂”了。

  既然部署進攻性武器將引發冷戰,導致新一輪大規模軍備競賽,美國就將“反導”當做了新的王牌。利用薩德和陸基宙斯盾系統來“抵消”中程導彈的威脅。

  但應該看到,美國部署反導,恰恰是因為它在總體常規軍力方面仍對中俄占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亞洲,美國的新軍事革命在90年代基本完成,而中國的新軍事技術革命開展還不到10年。

  目前中國海軍確實已經對美國第七艦隊有了一定優勢,但如果算上第三艦隊呢,算上日本海自,算上韓國海軍……再算上空中實力、潛艇兵力……總體而言,如果美國在太平洋上和中國進行全面軍事對抗,目前其總體實力仍有優勢。

  至於核武器,中國就更是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也需要奮力追趕才有可能逐步縮小差距。

  據估計,起碼還要到2020年,甚至2030年以後,中國才能說在常規軍力和戰略威懾方面和美國達成某種平衡,或者稍占優勢。那麼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這個過渡時期,中程導彈成為了中國保持軍事威懾能力的重要“非對稱”力量,也正是因此,中程導彈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試圖繼續在亞太和中國糾纏的奧巴馬政府一招接著一招,希望中國自毀長城。幸好,我國的領導層對此非常清醒,不僅不和他們談什麼中導條約,在新的軍改中成立“火箭軍”——注意,不是“戰略火箭軍”——就看得出中程、中短程導彈在我國軍事力量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地位只升不降,想讓我們放棄“殺手鐧”,不啻於白日做夢。

  美國這一輪下注符合它自己的利益嗎?

  美國最近這一輪主動挑起亞太地區的緊張態勢,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某些太平洋戰區將領試圖效法麥克阿瑟。似乎是美國“政出多門”的制度特色導致的危機。但華盛頓對這位將領的態度真的是當年杜魯門和麥克阿瑟那樣嗎?恰恰不是。

  奧巴馬在其總統生涯的最後一年,終於已經不再顧忌,開始為自己的繼承者挖坑了(當然用美國媒體的話來說叫留下政治遺產)。批准了一系列只有在他下一任總統任期內才有可能實施的軍事技術發展項目,搞了個“第三次抵銷戰略”;任命了一個高調對抗中國的日裔太平洋司令,在亞太地區搞了一輪空前高調的行動。

  我不敢說這是否是由於民主黨選情落後而采取的行動——如果共和黨今年11月當選,要想調整亞太戰略,實現特朗普所說的“讓日本和韓國自己為國防掏錢”的承諾,奧巴馬現在做的這些事就可能將使他陷入政治泥潭;如果民主黨連任,那麼希拉裏很可能趁勢在亞太搞出更多的花樣——長遠來看,這樣虛耗國力對美國來說絕非福音。

  這其實是一種為了國內政治原因無視國家真正利益的短視行為,簡直可以和甲午戰爭中大清朝的清流們相提並論。

  可以說,美國部分人這一輪就是賭中國不敢主動升級局勢,不敢還以顏色。下一步,甚至美可能就要把“薩德”換“中導”提上台面。中國國內可能還真會有人跳出來為此叫好,認為這是奧巴馬的“和平誠意”——這是值得警惕的。

  《南華早報》社論提出的“美國撤走薩德現在還不晚”,說的沒錯,如果美國打消部署薩德的主意,不論從那個方面來看都是“合則兩利”的大好事。可惜,大部分時候,事情不會向善良的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軍事角度而言,中國對“薩德”有很多接招的辦法,我們的經濟也完全承受得起這種局部軍備競賽。我們應該認清這一點,在外交和國際政治領域堅決不要慫,還有的是牌可打!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