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在英國,貧富決定成績幾乎已成共識?

2016-08-16
来源:觀察者網

  作者:閭曉晨

  低收入對英國本土白人家庭子女學業水平的影響比其他族裔都要大,其原因固然與各族裔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等有關,但作為受主流媒體影響最深的群體,英國白人無疑是社會上層所兜售的“貧富決定成績”論的最好客戶。

  如果有人說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學業成績就一定比其他孩子低,不少人一定會反駁這種說法的荒唐。即便當今由於城鄉差距等所引起的教育不均衡問題在中國凸顯,但在對待子女教育上,“寒門家庭”並沒有出現普遍的妄自菲薄的心態,更不會出現普遍的區別對待和降低教育預期的情況。出身寒門,但勤奮努力並獲得學業上成功的勵志故事仍廣為流傳。而在英國,低收入家庭似乎被施魔咒,其子女的學業水平較其他群體嚴重偏低,且貧富決定成績這樣的論調已蔓延於整個英國社會。

  英國政府把年收入低於某一水平的家庭劃為貧困家庭,而來自貧困家庭的子女被教育管理部門、媒體等廣泛稱為disadvantaged students(貧困學生)。貧困學生只需在學校登記,即可享受學校的免費餐。統計學研究結果顯示,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已成為影響英國學生學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據英國教育部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4年畢業的小學生,有超過30%在過去的六年中申請過學校的貧困生免費餐。這部分學生中,只有67%達到了小學畢業時所應具備的讀寫和數學水平,該比例比來自非貧困家庭的學生低了16%。並且,貧富學生在學業成績上的差距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還會進一步拉大。英國教育部對初中畢業學生學業達標的最低要求是有五門科目的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成績達到C級或以上,但在2014年,只有36%的來自貧困家庭的中學生達到了這個合格標准,遠低於非貧困生64%的達標比例。GCSE成績不但是英國大學錄取時的硬門檻,也是很多單位在招收學徒和一些無需文憑的崗位(比如普通文員等)時的重要參考,這就意味著貧困家庭的孩子進入高等教育學習的機會和未來的就業質量都會比其他孩子低許多。

  至於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業成績為何遠低於其他學生,相關的研究和爭論都很多。有學者認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啟蒙階段其認知能力偏低是導致他們未來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比如英國某學者的研究結論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在22個月大的時候,其平均智商就已經顯著低於其他孩子。這類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姑且不談,但即便不到兩歲時智商水平真出現了差距,在中國也許我們更願相信“勤能補拙”。西方學者們對這一問題成因的其它看法還包括貧困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資源不足、低收入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參與程度不夠、教育制度和學習環境本身的設計就讓貧困家庭在教育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等等。總而言之,導致英國出現貧富學生學業成績差距巨大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為了體現政府對貧困生教育的重視,貧困家庭的孩子除了可以享受學校的免費餐外,英國政府對招收貧困生的學校還會提供一定的貧困學生額外經費(pupil premium),希望學校能利用這筆經費幫助貧困生提高他們的學業水平。2014年英格蘭的小學每招收一名貧困生,學校將獲得1320英鎊的額外經費,中學階段的貧困學生額外經費補貼則為每生935英鎊,而這筆經費則由學校自由支配。由於學校往往希望獲取更多的經費,所以貧困生似乎成了學校招生中的香餑餑。此外,教育管理部門在對學校進行評估時,有一項指標為該校貧困學生與其他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如果該差距大於全國平均水平,那么學校將很難在教育標准辦公室(Ofsted)組織的檢查中獲得“優秀”評級。

  由於英國社會階層嚴重分化,英國政府所制定的各項支持低收入家庭學生教育的政策,體現了英國政府對推動社會流動的努力,但深究以上政策後不難發現其所有措施的立足點只有兩個:一是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用錢一定可以解決;二是學校應該對提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學業水平負全責。

  事實上,正如前文所述,造成英國貧困學生成績低的原因非常複雜,不僅來自學校,家庭、社會、文化和教育制度的設計或許才是產生這一問題的更深層的原因,而英國政府在對待此問題上的種種政策都無意抑或有意地忽略了社會底層家庭對待教育的態度以及公立教育制度自身的問題。雖然有學者提出,對貧困生在教育方面的幫扶政策應該以家庭或者社區作為主要的切入點,但在崇尚個體獨立的英國社會,其實施難度非常大,因為這會冒犯低收入群體而影響選票。另一方面,若改變公立教育中“寬松”的教育理念,則精英統治層自身的社會地位將會被撼動。因此,讓學校充當貧困生教育問題的替罪羊是政客們最好的選擇。

  當政策制定者從學者們的研究中斷章取義,把貧困生教育問題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後,學校在如何有效使用那筆額外經費來提高貧困生的學業水平上則是一頭霧水,只好各顯神通,有采用小班教學的、有雇傭助教專門給貧困生開小灶的、有組織貧困生旅遊以開闊其眼界的。有研究表明,英國政府針對貧困生的學校經費補貼,對於縮小貧富學生學業成績的差距所起的作用並不明顯。

  不僅如此,英國公共政策中對貧困生的幫助措施以及聒噪的英國媒體對此問題的過度報道,都給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貼上了難以撕去的負面標簽。首先,貧困生在政府報告、媒體報道中都被稱為disadvantaged students,而disadvantaged這個詞在英文中本身就有社會地位低下的意味,因此媒體、政客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其實都是持一種俯視的姿態。其次,政府、媒體以及學術界對貧困生學業水平嚴重偏低這一話題無休止的爭論,最終將“低收入家庭學生學業成績低”的觀念深植於英國社會對這一人群的認識中。當教育工作者被這種觀念所支配,則會不可避免地將貧困生群體區別對待並降低對他們的教育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低收入對英國本土白人家庭子女學業水平的影響比其他族裔都要大,其原因固然與各族裔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等有關,但作為受主流媒體影響最深的群體,英國白人無疑是社會上層所兜售的“貧富決定成績”論的最好客戶。根據2014年全英格蘭GCSE考試成績統計,只有35.1%的英國本土白人貧困學生達到了中學階段的學業合格標准,這一比例只有白人非貧困生達標比的一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華裔貧困家庭子女的GCSE成績達標比例高達83.1%,基本與華裔非貧困生的達標比例(85.7%)相當,其差異在所有族裔中是最不顯著的。這一鮮明對比,也許值得我們去思考社會環境、文化背景、教育觀念等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

  英國工黨的新黨魁左翼人士傑裏米·科爾賓在一次工會聯盟集會演講中指出,“英國有那么一群人,他們不希望我們接受到太好的教育,不希望我們思考得太多,不希望我們了解我們到底從哪裏來”。這席話或許是對英國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學業水平嚴重偏低這一問題根源的很好解釋。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