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老刑警曝光白銀命案細節:沒有受害人穿紅衣服

2016-08-31
来源:澎湃新聞網

   原標題:老刑警追查白銀連環命案28年:獨狼式隨機殺人致案件難破

  在36年的從警生涯中,鄭毅有28年都在研究白銀的9起兇案。

  高承勇落網后,鄭毅終于見到這個他追查了28年的嫌犯,“對他的相貌并不意外”。

  早在1998年,鄭毅就曾撰寫過一份《關于白銀殘殺女性案件的情況報告》,已勾勒出嫌犯的基本特征:男,身高170-176厘米間,體型中等,性變態,雙重人格;家庭情況一般,缺乏母愛,仇視女性;相貌較好。

  鄭毅曾任白銀市公安局白銀分局刑警隊等部門負責人,發生在白銀的9起殘害女性案件,他均參與偵查,并多次參與針對這一系列案件的研討會。

  鄭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此案之所以難偵破,主要原因是該嫌犯為“獨狼式流竄作案”,其次嫌犯作案有隨機性,并且過去警方的偵辦手段有限。

  28年中,鄭毅也見證了公安偵查技術手段的躍進。1998年,上級指示要利用指紋及DNA比對破案,白銀警方開始大范圍搜集指紋,鄭毅甚至和同事溜到有嫌疑的人員家門口,偷偷從門把上提取指紋。

  “這些年,我們一直沒有放松對案件的偵辦,最終還是靠科學技術破了案。”鄭毅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屢次感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今年,白銀警方開始建立Y-STR數據庫,這種DNA檢測技術最終發揮效用。

  “一是感到高興,第二是為受害人難過。”鄭毅說,“這些案件伴隨著我的從警生涯,每一起案件都是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這些石頭終于搬走了。”

  甘肅省白銀市水川路。九起兇案中有兩起發生在這條長度僅約200米的路上。

  第一起命案:有劣跡的就排查了上百人

  1988年5月26日,一個普通的日子。

  白銀市公安局白銀分局刑警王磊在工農路派出所辦案,“快下班的時候,一個男的騎著自行車沖進派出所院子,車子往旁邊一撒就開始喊,‘我妹妹被殺了’!”

  王磊趕忙問他:“你確定人死了嗎?”

  來人回答:“死了,身體都涼了。”

  工農路派出所所長趕忙給上級匯報,王磊則和其他五六名警察趕赴現場,“當時那塊圍了不少人,我們去就維護秩序、保護現場。”

  案發地是白銀公司的家屬區。

  “都是一排排的平房,案發地的人家有個小院,對面是一個公廁。”盡管已經過去28年,王磊對案發地的環境仍然記得很清楚。他趕到現場后十分鐘左右,分局和市局的領導、刑警也趕到了。

  當時,鄭毅在白銀公安分局預審部門工作,他也趕到現場參與偵辦,“現場真慘,床上都是血,被害人身上二十多處傷,頸部被切開,手上也有搏斗傷。”

  經核實,受害人是白銀公司鉛鋅廠女工白某,23歲,外號“小白鞋”。

  “現場有侵財跡象,受害人屋里被翻得亂七八糟。”鄭毅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從尸檢情況看,沒有發生性行為,但有猥褻跡象。”

  警方分析,兇手可能是躲在受害人家對面的公廁觀察情況,確定加害對象。案發后,警方投入二百多人展開排查。鄭毅說:“當時以案發地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排查了很多人,有劣跡的就排查了上百人。”

  當時,白銀市公安局政治部的工作人員慕亮下班到家,得到消息也趕到現場維護秩序,他住的平房距離案發地只有300米左右。慕亮聽周圍的人說,下午早些時候,還有人聽見白某的房間里收音機放著歌曲。在他們眼里,白某人長得漂亮,時髦。

  令慕亮印象深刻的是,這起命案開始給居民帶來恐懼,當晚,他的妻子嚇得不敢上廁所。

  正開會研究串案,第四起命案發生

  白某遇害案始終未破,6年之后,相似的作案手法出現。

  1994年7月27日,中午12點50分左右,白銀供電局食堂19歲的女工石某被發現在宿舍遇害。鄭毅當時已調至白銀區公安分局刑警隊,他說,此案侵財現象不明顯,但發生性侵行為。兇犯手段同樣殘忍,受害人頸部被切開,身上有刀傷36處。

  再過4年之后,類似的案件連續出現。

  1998年1月16日,白銀市勝利街29歲的居民楊某被人發現遇害。“她老公在皋蘭工作,周五下班回家發現老婆遇害了。”鄭毅稱,“致命傷在脖子上和背部,背部被刀捅至胸腔。兇手有性侵行為,并且割掉了受害人部分器官。”

  據警方調查,在1998年1月13日就有人發現楊某遇害,但發現者因害怕而沒有報警,后經警方調查,排除了該人的作案可能。

  鄭毅說:“1月19號,市局開會討論‘5·26’‘7·27’‘1·16’三案串案問題,正開會著呢,又發案了。”

  住在水川路一平房的27歲女子鄧某遇害,“接到報案,我們很震驚,從會場直接去了案發現場,發現兇手手段特別殘忍,被害人一個乳頭被兇手咬走了,身上有很多刀傷。”

  第五起案子發生在1998年7月30日,一名8歲女童遇害,尤令鄭毅感到憤怒和震驚,“他把小姑娘勒死后奸尸,然后把尸體放在大衣柜里。”這起案件與前述“7·27”案,發生在同一個院子的兩棟樓上。

  高承勇被抓現場。每日甘肅網圖

  搜集10萬指紋:曾偷偷從嫌疑人員家門把上提取

  8歲女童遭殘殺案發生后,鄭毅通過查閱過往案卷,與技術人員、法醫等研判,形成一份《關于白銀殘殺女性案件的情況報告》。該報告中,鄭毅勾勒出嫌犯基本特征及年齡范圍,首次提出并案建議。

  “‘7·27’案和‘7·30’案有指紋,‘7·30’案和‘1·19’案有DNA信息,通過比對,我提出把這一些列案件并案處理。”鄭毅回憶說:“我們還分析了這幾起受害人的一些共性,比如都是年輕女性等。”

  報告勾勒的嫌犯基本特征為:男,身高170-176厘米之間,體型中等,性變態,雙重人格;家庭情況一般,父母離異或早逝,缺乏母愛,仇視女性;嫌犯相貌較好。

  鄭毅說:“我開始把兇手的年齡段劃在1963-1975年間出生的,后來又擴大到1958年-1975年之間。按這個年齡段劃分,在當時白銀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中,有6萬余人符合。”

  針對鄭毅的報告,上級提出利用指紋和DNA破案。但當時,白銀警方的指紋庫中,只有幾千枚指紋,都是從有前科人員處采集而來。之后,白銀警方開始大范圍搜集指紋,排查范圍包括白銀各區縣。

  鄭毅說:“搜集指紋的工作不好推進,老百姓有抵觸心理,公安內部也有過激烈討論。”

  為了做指紋搜集工作,警方通過白銀市各個單位、組織給群眾做工作,發動群眾配合,“黨政機關、公安人員先伸手,然后是學校、醫院等單位。排查范圍擴大到白銀市的靖遠縣、景泰縣。”

  鄭毅還曾帶下屬溜到有重點嫌疑人員的家外,偷偷從門把上提取指紋,再帶回來比對。“開始那會技術不行,基本要靠我們三四個技術人員人工比對查看。為了方便存放,我們還專門做了指紋卡。后來有了電腦,又一份一份掃描進電腦。”

  從1998年到2004年,白銀警方共搜集了十萬余份指紋信息。而在此期間,白銀又有四起類似案件發生。

  1998年11月30日,白銀公司女工崔某遇害;2000年11月20日,棉紡廠女工羅某遇害,當時其2歲的孩子亦在兇案現場,但躲過一劫;2001年5月22日,白銀婦幼保健站護士張某遇害;2002年2月9日,朱某在陶樂春賓館遇害。

  盛傳“兇手專殺穿紅色衣服女性”系謠言

  在從警的36年中,鄭毅有28年都在研究、追查這一系列兇殺案的嫌兇。他不僅參與偵查了發生在白銀的9起兇案,并多次參與針對此系列案件的研討會。

  鄭毅向澎湃新聞表示,此案之所以難偵破,主要原因是該嫌犯為“獨狼式流竄作案”,其次,嫌犯作案有隨機性,并且過去警方的偵辦手段有限。

  當時,社會上也流言四起,盛傳兇手專殺穿紅色衣服的女性,這一說法甚至流傳至今。不過,鄭毅表示,“這純粹是傳言,案子我都辦過,沒有受害人穿紅衣服。但當時社會上的氛圍確實很緊張,學校都把晚自習停了。”

  因為該系列案件案情重大,偵辦難度大,甘肅警方將此系列案件上報至公安部,2001年公安部掛牌督辦。鄭毅說:“公安部組織專家開研討會,我也參加了,專家對我們的辦案思路和辦案手法沒有異議。”

  鄭毅分析,“獨狼式流竄式作案”者在每次作案后都迅速離開;同時,嫌犯比較膽大,隨機選擇作案目標,與被害人之間無特定關聯;再加上過去技術手段有限,所以拖了這么多年,“我一直都覺得,這個案子肯定能破,但難度會相當大。”

  “這些年,我們一直沒有放松對案件的偵辦,最終還是靠科學技術破了案。”8月30日,鄭毅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屢次感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今年,白銀警方開始建立Y-STR數據庫,這種DNA檢測技術最終發揮效用。

  據鄭毅介紹,嫌犯高承勇的一位親戚在武威涉嫌犯罪后由白銀警方執行取保候審,警方提取了其DNA信息,發現與前述系列案件兇犯DNA信息高度相似,便在該家族中年男子中展開排查,最終,高承勇落網。

  “這些案件伴隨我的從警生涯,每一起案件都像一塊石頭壓在心頭,現在這些石頭搬走了。”鄭毅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警官為化名)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