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宜人貸及其高管在美遭到集體投訴,美國律師事務所Bronstein,Gewirtz &Grossman,LLC 在當地報紙上刊載廣告,提醒宜人貸的投資者,稱已代表在今年5月11日至8月24日期間購買宜人貸股票的投資者,對宜人貸及其高管提起集體訴訟。據該律所訴訟指出,宜人貸違反了美國聯邦證券法,包括宜人貸隱瞞了正遭遇越來越多的欺詐貸款行為的事實同時,該律師事務所指出,宜人貸違反了美國聯邦證券交易法案,要求宜人貸對投資者的損失做出賠償。宜人貸方面回應稱,這些訴狀中的指控“沒有任何依據”,公司正在積極準備應訴,維護公司的權益。宜人貸股票上周三大跌10.45%之后,周四繼續下挫15.32%,報收于20.40美元,兩日累計重挫24.16%。周五股票出現反彈,收盤漲7.16%,報21.86美元。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美上市的宜人貸股價不僅上演了驚人的“V型反轉”,今年二季度更實現了超強盈利。從2016年2月中旬的3.35美元,到8月16日一度創下42.34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個過程只用了半年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宜人貸股價上漲如此迅猛可能是導致其被“盯上”的一大因素。該律所訴訟的目的在于拿回原告方投資在該公司股票上的虧損。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此次宜人貸在美國被起訴的一個重要原因,被認為是近期中國監管部門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可能對其造成重大影響。在該新政出臺當天,宜人貸在美國的股價應聲下跌22%。
據北京商報報道,易觀高級分析師李子川認為,隨著機構業務量的上升,貸款欺詐行為上升概率較大,這是客觀規律,無論對于傳統金融機構或者互聯網金融平臺都不可避免。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指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P2P屬于嚴監管行業,宜人貸后續因政策性因素導致股價劇烈波動的概率仍然很大。長期看,監管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也會影響宜人貸的業務前景,市場空間想像力受限,打壓其長期估值水平。
在美遭遇集體訴訟 列數“三宗罪”
據北京商報報道,8月30日,美國律師事務所Bronstein,Gewirtz &Grossman、LLC 提醒宜人貸的投資者,稱已代表在2016年5月11日-8月24日期間購買宜人貸股票的投資者對宜人貸及其高管提起集體訴訟,指其發布虛假信息致投資者虧損。
而對于該律所的指控,宜人貸方面回應稱,“知悉2016年8月26日在美國加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針對我們公司提交的起訴狀,我們認為該起訴狀中的指控沒有任何依據,并準備積極應訴、維護公司的權益”。
據該律所訴訟指出,宜人貸違反了美國聯邦證券法,包括宜人貸隱瞞了正遭遇越來越多的欺詐貸款行為的事實;對于中國政府實施的新反欺詐監管條例會對宜人貸業務造成負面影響,未如實指明等。
對于美國律師的訴訟,易觀高級分析師李子川認為,隨著機構業務量的上升,貸款欺詐行為上升概率較大,這是客觀規律,無論對于傳統金融機構或者互聯網金融平臺都不可避免,平臺通過固定周期財報所公布的逾期狀況即是對貸款欺詐行為上升較好的說明披露。
據虎嗅網報道,之前,在8月25日和26日,已有6家美國律所提出其正在調查宜人貸(和其特定的幾位高管)。第一家提出調查的是律所Law Offices of Howard G.Smith,其在自家官網稱宜人貸默許其平臺上欺詐的發生,以此為目地(artificially)增加其營業收入。
8月26日,律所GlancyProngay&Murray LLP(下稱“GPM”)發布公告稱已代表在5月11日到8月24日之間(注:該期間被稱為集體訴訟期)購買了宜人貸證券的個人和法人向加州中心地區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Central District of California)提交了起訴狀,其并稱上述投資者應在公告發出后的60天內前往上述法院擔當首席原告。
律所Pomerantz Law Firm(下稱“Pomerantz”)在8月30日發布的公告中稱該集體訴訟的編號是16-cv-06506。
隨后,另外9家律所發布公告號召投資者聯系或聘請其律師咨詢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或提供線索。
GPM在其公告中稱集體訴訟的內容是:在集體訴訟期宜人貸做出了重大錯誤(和/或有誤導性的)陳述,并且沒有披露影響公司業務、運營狀況和前景的重大負面事實。特別是,宜人貸在以下方面做出了錯誤的(和/或有誤導性)的陳述(和/或沒有披露):
1、 宜人貸正在經歷越來越多的來自借款人的欺詐性借款;
2、 中國政府為應對該行業的欺詐事件新近出臺的反欺詐監管條例(注:此處指的應該是P2P監管細則)可能對宜人貸的業績表現有負面影響;
3、 基于以上原因,宜人貸關于業務、運營狀況和前景的陳述是錯誤的、有誤導性的(和/或缺乏合理依據的)。
樹大招風 股價慘遭“滑鐵盧”
繼周三宜人貸股票大跌10.45%之后,該公司股票在周四繼續下挫15.32%,報收于20.40美元,兩日累計重挫了24.16%。據新京報報道,自8月24日監管部門發布網貸新規以來,宜人貸股價已累計下跌23.37%,一周時間內市值蒸發約4.3億美元。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P2P行業監管整體收緊、行業景氣度下滑的背景下,在美上市的宜人貸股價卻上演了驚人的“V型反轉”,今年二季度更實現了超強盈利。宜人貸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凈營收7.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凈利潤2.61億元人民幣,同比暴增226%。但相對于該公司股價的漲幅,兩倍的凈利潤增長都不算事兒。從2016年2月中旬的3.35美元,到8月16日一度創下42.34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個過程只用了半年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宜人貸股價上漲如此迅猛可能是導致其被“盯上”的一大因素。
據北京商報報道,據悉,該律所訴訟的目的在于拿回原告方投資在該公司股票上的虧損。并且訴訟中指出“代表在2016年5月11日-8月24日期間購買宜人貸股票的投資者”提起訴訟,而這個時間點表明該訴訟與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新發布的網貸監管辦法不無關系。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表示,美國投資者起訴宜人貸,很可能是因為在5月11日-8月24日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相關投資人認為在該期間的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因而提起訴訟。李子川也認為,訴訟劃定的時間,是宜人貸年報及半年報影響最深時間段,也是在宜人貸股價較大波動周期內比較契合訴訟者目的。
事實上,受監管辦法影響,宜人貸股價應聲下跌,北京時間8月24日收盤股價為31.44美元,25日收盤跌至24.52美元。
國內監管政策落地 宜人貸業務受影響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此次宜人貸在美國被起訴的一個重要原因,被認為是近期中國監管部門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可能對其造成重大影響。在該新政出臺當天,宜人貸在美國的股價應聲下跌22%。
據中國網報道,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對網貸機構的各項業務活動做出了嚴格規定。作為中國P2P網貸行業登陸紐交所的第一股,也受到監管的影響。
其中,借款限額對宜人貸有影響。以“單一自然人在一個平臺的借款上限是20萬元”為例,宜人貸面向百靈的貸款項目“精英標”共有4個貸款金額區間,即1-5萬、5-10萬、10-20萬、20萬-50萬,借款人最高可拿到50萬的貸款。
其次,資產證券化。2016年3月,宜人貸宣布將推出中國首個在線消費金融ABS產品。而監管細則規定,網貸機構不得“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
作為中國P2P網貸行業登陸紐交所的第一股,受監管細則影響,宜人貸的股價24日應聲下跌,到收盤時股價為24.52美元,跌幅22.01%,總市值為14.34億美元。而25日,宜人貸股價企穩,僅上漲0.04%,收盤價24.53美元。
投之家總裁黃詩樵指出,宜人貸股價大跌與監管細則出臺有關系,因為國外投資機構認為細則對宜人貸影響較大。
政策及行業不良現狀因素疊加 股價還將大波動?
據北京商報報道,“目前看來,美國律所關于欺詐貸款的指控并沒有提出相應的實質證據。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政府出臺了新的規定,不能就因此否定原有業務的合法性,更何況政府還給予了一年的過渡期。”王德怡指出。
對于宜人貸遭遇訴訟的影響,王德怡進一步表示,若美國律所代理的訴訟成功,會對類似網貸平臺在美國上市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投資者的信心是一個打擊。不過,從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訴訟都不了了之的結果來看,說明中國公司在適應美國的法律制度方面經驗日臻成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指出,因政策原因導致的股價大跌是本次宜人貸遭集體訴訟的根本原因,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P2P屬于嚴監管行業,后續因政策性因素導致股價劇烈波動的概率仍然很大,會對后續P2P在美上市的估值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宜人貸方面來看,其已經落實了銀行資金存管,且作為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已經比較完備,監管辦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業務模式層面,包括借款限額、不能發行理財產品、不能代銷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等,短期內會對平臺的交易規模和產品創新帶來即時影響,已經基本反映在股價波動上。長期看,監管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也會影響宜人貸的業務前景,市場空間想像力受限,打壓其長期估值水平。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8月31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香港出席業績發布會,談及P2P行業時,他表示 “我從來不看好P2P,我不是說所有的,但基本上都是騙局。一個金融企業的核心就是風險的定價能力,無論用大數據也好,用產業經驗也好,用你的產業鏈上下端(的資源)也好,離開這種(風險定價)能力,其他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零壹財經數據顯示,P2P行業在上半年各月成交額持續攀升,6月超過1500億元,貸款余額突破6000億元。行業累計成交額在5月末已經超過2萬億。在資本市場整體趨冷的情況下,上半年行業共發生49例融資事件,涉及融資總金額超170億人民幣。
雖然貸款余額處于較高水平,但不良率一直不為所知。融宜寶、E租寶、中晉資產等騙局接連被戳穿,“線上P2P”與“線下財富管理”幾乎成了詐騙代名詞。
兩個月前,P2P平臺銀坊金融平臺負責人蔡錦聰因非法集資2億元,犯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是目前P2P領域最重的判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