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阮大勇的插畫藝術 成就港人集體回憶

2016-09-05
来源:香港商报

  電影,濃縮了一輩子;海報,將電影濃縮成一眼看懂的故事。每個人心里,或許都有一張難忘的電影海報。阮大勇,一個和藹謙遜的畫家,一支畫筆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畫出電影界的風花雪月。其畫作不但形似,更貴在神似,不論是許氏兄弟的《摩登保鏢》或是李小龍的電影,他總能迅速地捕捉每一部電影、每一個人物的神髓。出其不意的色彩,獨有的漫畫風格,與一個個幽默的表情,成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商報記者陳柳燕

  繪畫天分與生俱來

  近日,由The Club呈獻、PMQ元創方與MOViE MOViE攜手合作,策動「盛夏藝術祭預演」,帶來眾多精彩的電影展現,而其中,就包括這樣一部充滿感恩,跨越時空與媒介的致敬之作《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

  昏暗雜亂的倉庫里,翻出一卷卷海報,秀出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經典:《天才與白癡》、《摩登保鑣》、《賣身契》……海報右下角,印著的是原創者的簽名:阮大勇。這是紀錄片《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的頭一幕。該紀實影片由許冠文兒子許思維執導,透過幾個章節的日常訪談,重新喚起人們對於昔日的記憶:香港本地電影業有過這麼一位沉默的幕后功臣,出身廣告插畫,1975年至1992年間,曾畫下約200幅電影海報;不僅有許氏兄弟一系列破紀錄賣座作,李小龍《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及《死亡游戲》的海外版海報,且幾乎整個80年代新藝城影業的手繪電影海報,都出自他的手。可以說,40多年來,香港電影經歷了輝煌的時期,也經歷了諸多的風雨,人們曾經喜歡的電影情節或許會漸漸被遺忘,然而,這批自出阮大師畫筆下的手繪海報,卻為香港本土電影留下了痕跡,成為香港獨特的文化,讓人們得以永遠回味。

  阮大勇,於1941年出生,是浙江人。據其自己介紹,「爸爸懂畫畫,媽媽擅長手工,也許是遺傳的關系,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就是班里畫畫最好的人」,他也笑稱,「其實我不是那麼喜歡畫畫,但最喜歡畫人物,喜歡畫電影和大戲里面的偶像。」他說,「即使到了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初中畢業后的阮大勇因父親在香港工作的原因而移居到了香港。「來到香港后爸爸說靠畫畫不能謀生」,於是阮大勇在父親朋友的介紹下,到荃灣的中央紗廠檢驗紗和棉花,他說,「干著干著就慢慢升職了,就負責制作生產報表」,也就是那時候,練就了他強勁有力的筆風,「所以我現在畫畫和寫字都很用勁的,因為幾張复印紙,一式幾份,一定要壓得很好,下面那幾張才能夠被印到的。」

  獨特Q版畫風成喜劇最佳發表模式

  后來,阮大勇在「朗文」工作,為教科書繪畫插圖。然而,在「朗文」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他說,「當時的上司是個德國人,覺得我有天分,說你繼續在紗廠呆是沒有前途的,去廣告公司干吧。於是我被推薦到她丈夫的廣告公司,那時是1996年。」阮大勇坦言說,「這些都是緣分,我不懂英文,之所以進入廣告界是因為一個德國人和一個瑞典人把我介紹到廣告公司,真的做夢也想不到。」就這樣,阮大勇在公司美術部一呆就是九年,從草稿員升至美術主任。而繪畫電影海報的生涯,則一切由《天才與白癡》開始。

  1975年,阮大勇曾試過短時期離開廣告公司去做漫畫書,因當時有位同事認識「許氏兄弟」(即許冠文和許冠杰),當知道他們正為新片《天才與白癡》徵收宣傳畫稿時,他便畫下第一張電影海報投稿,最終獲得嘉禾采納,制成海報懸挂於全港各大戲院,后來更被許冠杰直接以此圖作為他的《天才與白癡》唱片專輯封面。

  因作品反應良好,阮大勇希望能繼續向創作電影海報的方向發展。當他得知許氏兄弟開拍《半斤百兩》時,便到片場毛遂自薦,詢問許氏兄弟是否有新電影可以畫,就這樣,阮老師成為了《半斤百兩》的海報主人。由於連續兩部許氏兄弟電影大賣,海報形象更深受歡迎,阮大勇因而闖出名堂,很多電影公司紛紛邀請他繪畫電影海報,於是開始了繪畫電影海報的生涯。

  直到1992年新藝城結業后,阮大勇移居紐西蘭,之后暫停作畫。然這期間,其發表過的電影海報超過200多款,除李小龍電影海外版海報,還有許氏兄弟的《賣身契》和《最佳拍檔》系列、洪金寶《五福星》系列、成龍《A計劃》和《飛龍猛將》,以及周星馳《龍的傳人》和《新精武門》等等,阮大勇以他的雙手和幽默的才華,為香港電影留下了一頁頁詼諧而不失細膩的筆觸,無一不叫人印象深刻,令人難忘。

  正如許思維在片中所說,「給老師一堆劇照,他會將劇情融會成一張海報,通過表情動作去詮釋人物關系及性格,這是神乎其技。」因此,阮大勇也被媒體冠以了「電影海報教父」的稱號。而謙遜幽默阮大師卻說,「純粹是謀生,養妻活兒咯…」他坦言,之所以能夠有接踵而來的電影海報工作,是因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流行喜劇,而獨樹一格的Q版畫風便成了喜劇的最佳發表模式。「除此之外,也因為戲行人比較迷信,他們覺得找阮大勇畫的電影會特別賣座」。

  紀錄片致敬海報師

  如今,於2007年回港定居的阮大勇,在封筆多年后又不時拿起鉛筆創作素描畫自娛,并將家中大門改裝成畫板,他說,「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不用趕著交

  貨,畫了一天放下來,之后再畫都可以,也可以畫自己喜歡的題材」,當中尤以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最常成為其創作對象,也不乏如喬布斯、美國影星James Dean的身影,而崇尚國畫的他,更會在作品上題字,嶄新且惟妙。阮大師也會嘗試新的風格,包括在陶瓷上面作畫,甚至會嘗試雕刻一些圖像等。片中珍貴一幕,攝下大師近年的創作方式:畫紙釘在鐵門,挺直腰板,一下一下,不慌不忙,站著去畫。他說,「如果畫紙平放桌面,視線水平難免傾斜,那比例便有失準確。」

  許思維以「海報師」為紀錄片定名,刻意為當年遭統稱為「畫畫佬」的一群藝術工作者,給予一個值得尊重的地位。「你看美國著名電影海報設計師Drew Struzan,他的《星球大戰》、《回到未來》系列都是家喻戶曉的設計,人們也知道創作者是誰。」倒是阮老師自覺擔當不來「海報師」這身份,曾多番要求導演換掉,「當年我不就是做插畫啊」。而許思維卻強調,片子與其說致敬,更接近是一次跨越時空、媒介的感恩。正如其在片中所言,「老師常說,許氏兄弟的《天才與白癡》為他帶來之后的事業。但想象沒了他的海報,那些電影的命運會否改寫?那個年頭,海報是一出電影給人的第一印象,絕對足以定生死。」他說,「香港人亦應當感謝,曾經默默地站在海報背后,為電影穿好第一件衣裳的畫師,在娛樂有限的純真年代,讓電影充滿盼待。」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