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假離婚”買房只是一種風險置換

2016-09-06
来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南都社論

  出現危機的或許並不是婚姻,而是房子,以至婚姻不得不為房子讓位。

  據媒體披露,深圳監管部門引用第三方數據稱,2015年深圳市離婚數量超過2萬對,同比增長46%;離婚購房占到了總購房45%。同時,預計2016年前三個月,深圳購房者中投機性客戶占比達到30%。這是繼上海市各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排離婚長隊的照片流出後,又一起將離婚與樓市緊密聯系起來的熱點新聞。

  為獲多套購房資格,夫妻之間“假離婚”的方式並非近年來的新鮮事物,但上海各區婚姻登記處鬧騰的離婚現場,深圳如此高比例的“假離婚”購房行為,卻傳達出非一般的信息和信號。在物質水平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為了結婚而買房,這一點相對好理解,畢竟這是夫妻雙方“建設家庭”的努力;現在變成了為了買房而離婚,也許從一側面也能說明夫妻之間的關系可靠,但同時卻更可能透露出樓市已經步入極端瘋狂的狀態。

  曾經,絕大多數人都會對“假離婚”買房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可理解,更褻瀆了婚姻本身。但在深圳——— 中國經濟最發達也是去年樓市價格上漲最迅速的城市———這一觀念卻迅速得到了接納,“假離婚”買房能夠以低廉的成本獲取高額的回報。換言之,婚姻之於夫婦雙方的意義,已經從口碑形式著重聚焦於房子這一重量級的共同財產;所以,出現危機的或許並不是婚姻,而是房子,以至婚姻不得不為房子讓位。

  在公共政策的意義上,“假離婚”屬於一種個體躲避政策規制的行為。很顯然,到目前為止,這一辦法是行之有效的。盡管“假離婚”帶給兩個人的婚姻穩定性的風險不可忽視,但相對於房價上漲釋放的壓力,以及全社會集體行動產生的壓迫感,“假離婚”變成了一場值得嘗試的冒險。仔細審視,這些冒著“假離婚”風險的購房者,他們實際上是現有遊戲規則最聽話的遵從者,面對高房價的現實,他們只是在使用“假離婚”的手段進行“風險置換”,即將錯過購房時機的風險置換成婚姻生變的風險。

  一種頗為粗暴的建議是,離婚一年之內雙方不得購置房產。這當然是無稽之談、錯謬之論,因為這一定會誤傷許多真正符合購房資格同時需要購房的人群。而且,現有的“征信體系”幾乎很難在一開始就甄別出“真假離婚”,而即便是甄別出了“假離婚”,也很難單獨制定政策應對之。因為如此一來,問題將不斷生出問題,政府必將陷入“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制造一個更大問題”的處境。事實上,為了調控房價,在需求側加強限制,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越是限制購房資格,越是刺激需求,即使房子本身不算稀缺,但購房資格卻變得無比稀缺。

  有關公共政策的檢討,從經濟學家到社會評論者,早已有過不少議論。不過,除此之外,“假離婚”買房進入高潮的今天,還有一個社會現象值得重視,即整個社會的中產階級尚未成熟,如今卻已經在走下坡路。目前的樓市購買主力,既不是收入偏低的低收入者,也不是早已解決住房、投資問題財富精英,而是將樓市作為主要投資渠道的城市中產群體,後者幾乎竭盡一生的收入,才能購得一兩處房產。

  而之所以對房子情有獨鍾,甚至不惜以“假離婚”的方式來換取購房資格,房價高漲只是表因,通脹壓力巨大才是主因。對於普通的城市中產人士來說,買房幾乎是最穩妥的抗通脹手段,也是抵禦貨幣貶值的重要途徑。國家統計局9月1日公布的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 I)反彈至50.4,為近期高點,但眼下,實體經濟的發展依舊困難重重。股市在經曆了去年的大起大落之後,也讓許多人後怕。所以,只有目前不斷上揚的一二線城市的樓市,才能供給城市中產階層較大的投資、保值渠道。

  “假離婚”盛行,看起來是家庭問題、社會問題,但實際上卻是經濟問題。問題來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注定沒有用處。反思應該從調控方式延伸到經濟增長模式,方為根本。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