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近日爆料,在遼寧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有700年歷史的“最美野長城”遭砂漿抹平的粗暴修繕。當地文保部門回應稱,此次長城修繕工程的申報由省和國家相關部門審批,工程合乎相關規定。長城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尚無長城保護修繕標準,建議盡快完善相關立法。
“破壞式修繕”該誰擔責?
衛臻
一段原汁原味、野性十足的古長城,被文物保護部門修繕成一條僵硬、呆板的水泥路,拙劣的創意和強烈的反差,讓人哭笑不得而不忍復睹。
人們首先想知道,小河口長城修繕是否按規定辦了申請、報批、立項等手續?修繕過程中是否按規定進行了招標投標?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是否存在腐敗交易并因此導致胡亂決策、野蠻作業?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回應,不但矢口否認了上述質疑,而且堅稱修繕采用的是“專家制定的唯一的方案”,“是目前看來最適合的保護方式”。
即便小河口長城修繕從報批到施工的全過程中,程序上不存在明顯的問題,但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對此也應有深刻反思。文物保護包括其中的文物修繕工作,應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非專業人員和公眾無權參與和監督,不意味著公眾不能給文物修繕的結果打分。小河口長城被文保部門修繕得面目全非,粗暴毀壞了“最美野長城”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記憶,明顯違反了《長城保護條例》規定的長城修繕“不改變原狀”原則,公眾不得不對文保部門的專業水準打個問號,對這次“破壞性修繕”打一個低分。
按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說法,小河口長城在修繕前已嚴重破損,如果再不進行修繕保護,不僅可能發生倒塌危險,僅剩的半截也會損壞消失;與其他段長城有的是修復、有的是加固不同,對小河口長城進行的是“搶險式修繕”,從修繕手段到最后的效果,自然與其他段長城有所不同。這個說法或許符合實際情況,卻也暴露了當地文保部門的怠惰或失職——既然其他段長城在破損尚不嚴重時就進行了修復、加固,小河口長城為何非要等到嚴重破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之時,才想到對其進行“搶險式修繕”呢?
在普遍追求經濟效益、開發效率的當下,征地拆遷、建筑施工破壞文物的新聞不絕于耳,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巨大困難。文物被破壞、損毀于開發商、施工隊之手,已讓人怒不可遏忍無可忍,文物如果被破壞、損毀于“自家人”——文物保護部門及專業人員之手,無疑更讓人痛心疾首悵恨難平。長城保護不能搞成“破壞性修繕”,“自家人”不能變成“敗家子”,這個慘痛教訓必須認真記取。
據悉,遼寧省文化廳將組織有關人員和專家赴小河口長城實地調查,對修繕工程批復、設計施工環節是否存在問題等做進一步調查。期待這次調查能夠對小河口長城修繕工程作出客觀、科學的評估定性,如果查出違規操作、失誤失職以及腐敗交易等問題,須依法嚴格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野長城保護該由專家說了算
止凡
野長城保護是一個很專業的話題,但是在“有圖有真相”的“抹平”照片前,人們就不淡定了。很簡單的定義是:這是破壞,這是瞎搞,這一定是領導拍腦袋的結果,進而猜測,這背后一定有腐敗。但任何跳過事實判斷直接做出的價值判斷,往往也很不靠譜。
據悉,此次“抹平”式修繕的部分,屬于野長城搶險工程,由于游客肆意蹬踏,雨水大的時候順著墻體流下,這段長城有倒塌的風險,所以需要進行修繕。修繕工藝是專家定的,國家文物局也有批復,方案的設計、批復、工程監理和竣工驗收都合理合法。這就是事實判斷。
當然,你可以說,專家能信嗎?這一整套修繕程序能信嗎?問題是,不信專家不信程序該信誰呢?信網友嗎?
用白灰覆蓋墻體,使其免于風雨侵蝕,等于給野長城蓋了層被子,這算不算一個好辦法?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在可操作性和完美主義之間,我寧愿選擇可操作性。具體到野長城,根據不同的情況,可能需要修復,可能需要加固,也可能需要搶險,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應對,這很正常。專業領域還是應該相信專家,隨隨便便就質疑別人是很不負責的。眼見不一定為實,有圖不一定有真相,事情沒弄清楚之前不能隨便下結論。
興建于公元9世紀的西班牙馬德雷拉古堡,史上輪番受到摩爾人和基督徒的猛攻,加上大自然風雨的侵蝕,僅剩斷瓦頹垣,1985年被西班牙政府列為文化遺產。但如今,經過修復后的古堡,成了一個長著“牛皮癬”的水泥墩子:古堡里面砌起了水泥墻,而墻上的“牛皮癬”,就是按照斷壁殘垣原貌,貼在水泥墻上的古堡舊墻磚。
誰都會覺得這個修復太丑了,但好像也沒人提出更可行的修復辦法,在一堆雜亂的瓦礫與不完美的修復之間,特定情境下只能選擇后者。野長城該如何保護,這是一個專業的話題,涉及技術,涉及成本,涉及必要性。野長城該保護到怎樣的份上才好,有沒有必要長期投入巨大成本,以便保護好所有的野長城?野長城該不該進行旅游開發,進行商業化的修復與保護?所有這些都應該是可以討論的。
“抹平”野長城的專家,未必不是真心為了保護野長城;口口聲聲要保護野長城的人,未必真對野長城有多少感情。既然是一個專業問題,就應該交給專業人士,野長城保護只能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