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楼市杠杆率已接近去年股市高点时2倍

2016-09-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工研金融觀察·2016年9月·國內篇

 
  總策劃: 周月秋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
 
  課題組長:樊志剛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資深專家
 
  鄒民生 上海證券報首席編輯
 
  課題組成員:王小娥、楊荇、朱妮、藏波、劉新
 
  數據向好經濟企穩 樓市杠桿率有隱憂
 
  2016年8月,我國經濟運行有企穩苗頭。從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趨穩、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止跌回升、國內消費需求繼續回暖、進出口數額加快回升。不過我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釋放,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還比較多;積極的財政政策固然帶動基建投資反彈,但有可能透支后續政策空間;去產能任務的加速進行,將使工業增長承壓。此外,樓市熱度依舊不減,如果將樓市與股市作對比,粗略估計目前樓市杠桿率已接近去年股市高點的2倍,隱含的風險較大。再有,截至8月底,地方債發行規模約4.8萬億,已超過去年全年3.8萬億的總發行量。地方政府收入有限但支出高增,加之地方債發行已經接近年內上限,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已面臨嚴峻考驗。而從外匯市場來看,由于市場主體結匯意愿趨穩,部分渠道的跨境外匯融資繼續回升,以及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需求回落,引致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
 
  投資趨穩,消費回暖,進出口向好
 
  1.投資增速趨穩,投資結構繼續優化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趨穩,制造業投資增速繼續回升。1-8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63萬億,增長8.1%,增速與1-7月份持平;8月份當月增長8.2%,比7月份加快4.3個百分點。1-8月份,制造業投資11.65萬億,增長2.8%,增速雖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但8月份當月投資增長2.1%,比7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制造業當月投資增速已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
 
  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補短板”效應明顯。截至8月底,基礎設施累計投資7.08萬億,同比增長19.7%,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為整體投資增速趨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高速增長。1-8月份,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4.09萬億,累計同比增長29.1%,增速比1-7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在鐵路、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薄弱領域。
 
  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顯示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在發力,但要注意有可能透支后續政策空間。同時,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高速增長,體現中央“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政策意圖。
 
  新舊發展動能轉換步伐加快。1-8月份,工業高技術產業投資1.38萬億,同比增長11.8%,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8.9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為9.8%,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與高技術產業投資的較快增長相反,1-8月份,高耗能行業投資4.17萬億,同比增長3.8%,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高耗能制造業投資下降3.1%。
 
  旅游、文體、健康等消費領域投入加快。隨著消費升級的逐步推進,我國內需結構持續調整,與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相關領域的投資也出現了快速增長。1-8月份,公園和旅游景區管理業投資增長42.2%;文化及相關產業投資增長17.1%;健康服務業投資增長17.2%。
 
  科研、教育領域投資快速增長。1-8月份,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5.9%,增速比1-7月份加快5個百分點;教育投資今年以來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1-8月份增長22.8%。
 
  高能耗產業投資下降,高新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去產能”與“補短板”并行,“一去”和“一補”顯示出“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效果將細水長流,滋潤中國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
 
  2.民間投資增速止跌回升,經濟復蘇動能仍顯不足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月份累計22.5萬億,同比名義增長2.1%,增速與1-7月份持平,且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差距擴大至6%;8月,民間投資當月增長2.3%,結束了連續7個月的增速下滑態勢。而同期的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卻增長21.4%,約是民間投資增速的10倍。
 
  從地區來看,東北和中部地區下降最突出。今年前8月,中部地區民間投資增速5.6%,較去年同期下降10.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增速則大幅下滑至-30.3%,民間投資的斷崖式下降主要來自這兩個區域。
 
  從行業來看,制造業是民間投資下降的最主要來源。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從去年同期9.9%,下降至今年前8月的2.1%。從制造業細分行業看,本該做“減法”的行業增速卻出現了上升,該做“加法”的行業卻在做減法,需要壓縮產能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14.9個百分點,但需增加供給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等領域的民間投資增速在大幅下降。
 
  3.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速加快,CPI環比繼續增長
 
  消費品零售額繼續增長,消費需求保持旺盛。1-8月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5萬億,同比增長10.3%,增速與1-7月份持平。8月當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5萬億,同比增長10.6%,增速較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
 
  網上商品零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8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5%,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4.9個百分點。部分與消費升級相關商品增長較快。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增速仍保持10%以上較快增長;SUV、MPV銷售量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6%,比上月加快6.3個百分點。居住類商品增長較快。受房地產市場回暖的影響,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3%,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家具類增長11.1%,增速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1%以上的較快增長。
 
  汽車消費加快增長仍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重要拉動因素。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增長13.1%,增速比上月加快3.9個百分點。汽車銷售加快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從基本面來看,中國目前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住和行的商品這幾年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此外,8月份汽車銷售提速跟政策刺激有一定的關系。中國去年年底出臺了一個政策,對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車有優惠補貼政策,這個政策按照計劃未來幾個月到期,到期之前一部分消費潛力提前釋放。
 
  居民消費價格環比略有上漲,同比漲幅有所回落。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3%,環比上漲0.1%。從同比看,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回落較多。去年8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6%,是2011年以來同期最高環比漲幅,抬高了今年8月份的對比基數,當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僅為1.3%,比上月回落2.0個百分點,直接影響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38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非食品價格環比持平。非食品當中,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0%和3.1%;租賃房房租價格連續7個月上漲,環比漲幅為0.4%。
 
  CPI數據總體保持穩定態勢。從食品價格講,進入冬季,尤其是節假日的影響,會導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價格上漲的概率大一點,這可能會對CPI有一個拉升作用。
 
  4.進口增速由負轉正,進出口總額加快回升
 
  8月份,國內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增長5.9%,比上月加快4.2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0.8%,上月為同比下降5.7%,進口增速由負轉正,說明國內市場需求確實出現了回升。進出口相抵,順差3460億元。出口和進口增速都出現了加快回升的勢頭。
 
  進出口總額加快回升,首先得益于國內外需求的積極變化。從國外來講,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尤其是近兩個月國際貿易量較前段時間有所改善,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8月份基本上是在700點以上運行,9月份已經達到800點左右了,而6月份基本上都是600點以上的區間運行。從國內角度來講,中國工業企穩,消費市場回暖,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作用下,內部需求有所回升,帶動了進口。其次,中國政府積極實施穩出口政策。針對中國出口這幾年連續下滑,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鼓勵出口、支持出口的政策,主要是從改善服務的角度為進出口創造一些好的環境和條件,有利于進出口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與匯率的變化也有一定的關系。8月份人民幣略有貶值,有利于出口,當然也有基數的問題,去年8月份出口是下降的。
 
  從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的數據指標來看,8月份的經濟運行確實有積極的變化,尤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作用下,市場供求關系、經濟結構、發展質量都有所改善。但8月數據顯示的只是一個月的變化,向好勢頭是否能夠持續,還要看未來幾個月的情況。當前的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總體上復蘇還是比較疲弱,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還比較多。另外,中國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釋放;積極的財政政策固然帶動基建投資反彈,但有可能透支后續政策空間;去產能任務的加速進行,將使工業增長承壓。所以經濟下行壓力還不小,經濟是否企穩還需進一步觀察。
 
  樓市熱度不減,開發商拿地趨穩
 
  1.樓市熱度不減,百城住宅均價上漲
 
  8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2.17%,漲幅較上個月擴大0.54個百分點。從漲幅城市個數來看,68個城市環比上漲,29個城市環比下跌,3個城市持平。與上月相比,本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2個,其中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36個,較上月增加7個。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2356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72%,漲幅較上個月擴大0.52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8.06%,漲幅較上個月擴大0.87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8月樓市熱度不減,百城住宅均價環比、同比均擴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較大且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城市圈。
 
  政策方面,8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表示要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投資健康發展,因城施策加大調控力度;此后,熱點城市調控不斷加碼,蘇州、南京兩地政府均出臺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土地競拍方式等政策,平抑房價漲幅;長沙、烏魯木齊等庫存壓力較大的城市通過放寬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給予財政補貼等措施刺激需求釋放,鼓勵去庫存。供應方面,一二線“地王”頻出,助推地價上漲,提升房價上行預期,帶動房企提高銷售價格。需求方面,核心城市成交仍維持較高熱度,且繼續向周邊城市傳導。
 
  在熱點城市樓市持續高溫情況下,預期房地產調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同時隨著市場傳導效應不斷顯現,未來或有更多城市加入政策收緊行列。價格方面,隨著樓市進入“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市場供需兩端整體將持續上行,百城住宅均價的上漲趨勢有望延續。此外,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的走勢是今后一個時期的主基調,這就決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客觀規律。
 
  2.開發商拿地趨穩,住宅投資仍是重點
 
  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4萬億,同比名義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31萬億,增長4.8%,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6.9%。
 
  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9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5%,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632億元,增長7.9%,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
 
  3.商品房待售面積持續減少,去庫存效果初步顯現
 
  8月底,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87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5.6%,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35.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17.4%。商品房銷售額6.66萬億,增長38.7%,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0.1%,辦公樓銷售額增長56.1%,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19.5%。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0870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639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
 
  居民部門加杠桿,加大地產泡沫
 
  8月,全社會融資規模新增1.47萬億,比7月增加了近萬億,當月同比增長35%。其中,新增貸款7969億,較7月增加3419億元;居民中長貸新增5286億,較7月增加513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6.33%;非居民中長貸減少80億,同比減少1297億。
 
  居民部門的房貸大增和非居民部門的貸款收縮,一方面說明地產依然被視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吸引著社會投資;另一方面說明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對其他產業存在資金投入的“擠出效應”;當然,地方債務置換的沖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截至8月底,地方債置換規模達3.68萬億。今年全國人大批準地方債務置換額度為5萬億元。
 
  我國樓市的杠桿率已經超過2015年股市杠桿率。為觀察樓市杠桿率,我們做一個簡單估算:2015年我國的城鎮人口7.7億人,假設每戶家庭為3人,每戶家庭住房面積為80平方米,單位面積商品房銷售價格為6793元/平方米(2015年全國平均水平),由此計算我國商品房的市場價值約為140萬億((7.7億人/3人)×80平方米×6793元/平方米)。6月底,個人購房貸款余額15.4萬億,開發貸款余額5.9萬億。由此可知,地產杠桿率約為15.25%((15.4萬億+5.9萬億)/140萬億)。2015年股市杠桿資金最高時為4萬億,對應約50萬億的市值,杠桿率約為8%。可見,樓市的杠桿率已達股市高點的近2倍,所以居民房貸和房價均高增長的狀態難以長期持續,隱含的系統性風險亟待化解。
 
  與此同時,我國房地產泡沫表現出梯度轉移的特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價格上漲的有64個,持平的有2個。其中,東部二線城市表現出領漲的勢頭,漲幅前列的城市分別為鄭州、上海、無錫、合肥、福州、南京、廈門等。土地交易依然呈現火爆局面,賣地最多的50大城市土地出讓金高達1.51萬億,同比增幅高達51%。全國單宗土地超過10億的地塊合計有65宗,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王”達46宗,成為歷史上地王最為密集的月份。東部二線城市之所以成為房價領漲區歸因為兩方面:一是這些地區是國家經濟戰略導向和交通便捷導向的雙重疊合區;二是這些城市的政策環境較為寬松,投資門檻較一線城市偏低。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控空間面臨考驗
 
  在地產泡沫擴大,年底美聯儲加息概率仍高的情況下,央行再度重啟公開市場14天逆回購操作,意味著寬松貨幣政策將短期延后,貨幣政策中性仍是短期主題。8月,CPI同比增加1.3%,連續4個月下降,創2015年10月以來的新低,這主要歸因為基數效應和食品價格回落。充足的就業和溫和的通脹是貨幣政策調控的兩個參考,通脹回落將收縮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去年年底開始頻繁使用逆回購、MLF、SLF和其他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目的是增加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同時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避免大水漫灌催生資產泡沫。所以,市場不必過分解讀央行逆回購操作。
 
  截至8月底,地方債發行規模約為4.8萬億,已超過去年全年3.8萬億的總發行量。今年全國人大批準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18萬億,目前已發行1.13萬億,逼近新增限額。8月地方政府收入同比增速雖然扭轉了6、7月份-8.6%和-3%的縮減態勢,但僅增加1%。財政性存款沿著季節性趨勢變化,從上月的增加4882億轉為減少1809億。8月當月地方財政支出增速11.7%,較上月提升9.7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收入有限但支出高增,加之地方債發行已經接近年內上限,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也面臨嚴峻考驗。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土地增值收益是地方債償付保證的重要源頭,所以地產的繁榮還是為地方債務化解帶來了積極一面,地方政府應該把握這一外部機遇。
 
  外匯供求趨向平衡,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暫緩
 
  推動外匯供求趨向平衡的因素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引致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為2015年7月以來月度最低值。8月份,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80億美元,環比下降75%。其中外匯收付差額由7月份逆差13億美元轉為順差197億美元;人民幣收付逆差277億美元,環比下降10%。
 
  外匯供求趨向平衡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市場主體結匯意愿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8月份,受限于希拉里“健康門”政治風險的提升,以及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的逐漸明朗,引致市場主體結匯意愿趨穩。銀行客戶賣出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59.2%,較7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銀行客戶買入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7.4%,較7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
 
  二是部分渠道的跨境外匯融資繼續回升。8月末,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較7月末增加79億美元,已連續6個月增長;8月份,企業跨境外匯貸款資金凈流入61億美元,較5-7月份月均凈流入7億美元的規模明顯增加。
 
  三是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需求回落。從歷史情況看,6、7月份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高峰,隨后將有所下降。8月份,投資收益購匯環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內居民境外旅游、留學購匯較多的時期,但當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說明前期個人購匯需求得到較大釋放,同時說明當前個人購匯仍較為理性。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