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中國地產界的話題人物是王石;入秋,許家印攜百億殺入萬科,瞬間讓王石成為配角;秋末,地產界另一位“愛出風頭的大佬”——不上頭條好多年的孫宏斌,十天之內三次出手,豪擲202億。一時間,孫宏斌風頭無兩仿佛回到15年前。
在中國企業家當中,跌倒一次還能爬起來的前行者屈指可數,史玉柱、褚時健、黃宏生……寥寥數人而已。跌倒兩次爬起兩次的,目前只有孫宏斌,希望他不要第三次跌倒。
低調不是孫宏斌的天性
孫宏斌與聯想的糾葛盡人皆知,那是他第一次跌倒。
1994年,出獄後的孫宏斌在天津注冊成立順馳,從房產銷售代理起家,次年就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到2003年,孫宏斌率順馳攻城略地,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全國性房地產開發商,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還當著王石的面聲稱“要做全國第一”。
2006,孫宏斌將親手創立、寄予厚望的順馳賤賣給路勁基建(1098.HK)。這是他第二次跌倒。
開始經營融創時,孫宏斌暫時懂得了什麼叫“低調”。但伴隨著融創中國日益壯大,孫宏斌的膽子越來越大——“金融危機”中拿下“北京地王”,2010年逆勢登陸香港主板。
但孫宏斌胃口雖大,資本運營之路卻並不順利。
2014年7月,融創試圖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60億港元收購款付了並拿到經營管理權,但股票遲遲沒有交割,給了賣方反悔機會,孫宏斌最終黯然出局。與綠城鬧得不可開交時,順馳與佳兆業訂立認購25.29億股的協議,並支付給後者23.25億港元預付款,但由於“若幹先決條件未達成”,收購於2015年5月被終止。
俗語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連續兩個大手筆收購功虧一簣,想必讓孫宏斌十分鬱悶,他終於在2016年找到“一吐為快”的機會:
9月19日,融創中國(01918.HK)宣布擬收購聯想控股附屬公司融科智地旗下41間目標公司股權及債權共涉及42個物業項目,總代價約138億元;
9月21日,融創中國宣布斥資40億元認購金科股份(000656.SZ)非公開發行的9.07億新股,占擴大後股本的16.96%,成為第二大股東。
9月26日,孫宏斌以28億港元(約合24億人民幣)認購融創中國4.53億新股。認購完成後,孫宏斌及一致行動人士持股比上升到53.22%。
孫宏斌閃電出手,似乎害怕再有什麼變故。不妨通過參股金科股份管窺他高調出擊的心態。
金科曾經七易其主
2016年9月22日,金科股份(000656.SZ)與融創中國(1918.HK)同時發布公告。前者擬非公開發行10.2億股,發行價4.41元/股,募集金額45億元,禁售期12個月。
定增完成後,金科股份總股本達53.48億。其中,融創中國(1918.HK)斥資40億透過全資,占比16.96%。
重慶東源(金科股份前身)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成立的“東原實業”,國有化後幾經周折身份終於確定了下來:重慶鋼鐵公司第四鋼鐵廠。1986年12月完成股改,1996年11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孰料其後20年間,重慶東源不僅業績下滑淪為ST,還六次更換了“大東家”,從重鋼到泛華再到成都錦江和盛,然後依次是重慶渝富、奇峰宏信聯盟、金科投資,融創中國是第七任“大東家”。
1998年11月,大股東重鋼集團將7204萬股轉讓給建設部直屬企業泛華公司(對價1.39億)。交易完成後,泛華、重鋼股比分別為35%、26.76%。
2001年重慶東源第一大股東再次易手。9月29日,泛華公司持有的5856.85萬股重慶東源被凍結並轉讓給成都錦江和盛。受讓方以28.45%的持股比例成為新第一大股東,重鋼仍居第二,泛華股比降至6.55%。
時年28歲的陳凱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年輕的董事長,但他在任四年卻沒有一天太平日子:兩大股東勢如水火官司曠日持久、2002年戴上“ST帽子”、連財報都不能按期發布、因未按規定披露被中國證監會多次稽查、警告及罰款。
2005年10月,重鋼將所持東源股權拍賣,重慶渝富以5500萬競得。因第一大股東錦江盛和老板陳凱則因經濟犯罪被捕並“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會職務”。第二股東重慶渝富逐步獲得實際掌控權,成為重慶東源第四任主人。
此時的重慶東源已沒有明晰主業,成為行屍走肉般的“殼公司”。
“賣的”、“買的”都不容易
上市公司成了“殼”卻未必馬上遇到合適的買主,有時會被財務投資者“把玩”些時日。但要最終“賣個好價錢”還需要耐心和運氣。
重慶東源賣殼花了差不多4年,其間還換了一次操盤手。
重慶渝富入主後就開始清理積欠、變賣資產、解決合同糾紛,以圖穩住局面維持上市地位。2006年,ST東源營收、淨利潤分別達到1909萬、870萬。憑著這份成績單,重慶東源摘掉了ST帽子。但“盈利”是帶引號的,因為扣除非經常性收益還是淨虧損763萬。
劫後餘生的重慶東源資產質量仍然堪憂。截至2006年未,區區4.55億總資產中存貨、長期投資分別為1.44億和2.34億,合計占總資產的83.58%。值得注意的是,年末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均已歸零。
2007年8月4日,錦江和盛等機構所持6856.85萬股被拍賣。經過5家機構的37輪競拍,被奇峰實業和宏信置業聯合體以4.27億競得。新晉股東合共持有27.42%,成為新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其後兩年間,重慶東源在持久的停牌、傳聞澄清、股價異常波動中度過,看來第五任東家更傾向於財務投資。2008年10月,重慶東源宣布“接到樂山市福華通達農藥意向函”。僅僅一個月之後,福華通達農藥致函重慶東源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抱歉。”
2009年3月,黃氏家族企業金科集團以1.7億從奇峰集團、宏信置業購得重慶東渝13.42%股權,成為第二股東。與此同時,東源與金科簽署了《重組意向函》。
7月13日,金科集團完成了對重慶東源的吸收合並,黃紅雲、陶虹遐夫婦合計持有擴大後股本的48.5%,成為重慶東源第六任實際控制人,奇峰集團、宏信置業、泛華等舊股東則漸次減持。
2011年6月吸收合並最終大功告成,上市公司主業變更為房地產,ST東源更名為“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科集團)。
從2005年底算起,重慶東源“賣殼”拖了5年半。它是相當一批上市公司的縮影:試圖用上市解決國企的種種問題、按行政區化分配“上市指標”、讓股民為國企改革買單、業績差、內鬥凶、淪為殼……
金科未必再次易主
雖然曾經七易其主,但金科現在的主人的“激流勇退”理由難以成立。孫宏斌從綠城、兆佳業敗走的一幕或許不會上演,但金科再次易主的可能性更小。
首先,自2009年金科股份易主之後業績穩中有升。營收自2009年的43.74億增至2015年的193.9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8%;2015年淨利潤突破10億元,同比增幅46.48%;唯一下降的是“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2010年一度高達25%,但2015年的10%也不算差。
其次,金科房地產開發業務擴張態勢明顯。截至2015年末,土地儲備約1700萬平米;在建項目37個,預計總投資1744.2億,已完成投資519.1億。戰線長資金緊是實情,但這種“緊”是自找的,想賣殼的話沒必要冒這種風險。
最後,金科股份有家族企業色彩,實際控制人是黃經雲、陶虹遐夫婦,管理層中還有他們的親屬,金科股份是“鎮宅之寶”,以之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平台對黃氏家族開展其擅長的房地產行業非常最要。沒有了這家上市公司,哪裏找這麼好的投融資平台?
聯想剝離房地產是聚焦,許家印“賣水”回歸,黃紅雲沒理由把金科股份拱手讓人。
如果說許家印舉牌萬科財務投資與產業投資是“三七開”(即三分財務、七分產業),那麼孫宏斌參股金科則最多是“五五開”。
截至2016年6月底,融創中國賬面現金401.475億。雖然看起來不少,但些資金不見能滿足融創自身的需求。短時間內拿出200多億,融創中國勢力加大財務杠杆,用收購的資產、股票抵押融資。但這種“遊戲”能夠玩下去的基礎是中國房地產業不要出現“拐點”。否則孫宏斌恐怕要第三次跌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