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港人讲地 | 香港的生与死

2016-10-19
来源:香港下午茶 陈景祥

  风雨中的香港

  本届立法会有6名本土派议员加入,对香港的政局有什么影响?立法会共有70名议员,6名本土派还未足一成,他们合共获得约19%的选票,也属于少数,从数量上计,仍“不足为患”。然而,一股所谓“本土独立”思潮冒起才不过二三年,其支持者已足可选6名代表入议会,发展势头岂容忽视!而据一项民调显示,本土派在年轻一代中获得四成左右的支持,随着愈来愈多青年人成为选民,本土派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的影响绝非限于今时今日。

  已不能排除出现“最坏情况”

  事实上,很多人对“本土/独立派”冒起的忧虑,不在于他们今届得到多少议席,而是未来如果独立分离主义成为主流,香港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写。最恶劣的情况,是“独立派”的支持者走上街头号召全民抗争,中央要动用武力“平乱”,最后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较和平但结局同样悲剧的,是北京研判“本土/港独派”威胁到国家领土安全,决定《基本法》在2047年之后“结束”,从此两地行一制,中央直接管治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从此结束……出现上述情况,香港其实已经玩完!

  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是杞人忧天,还是作大吓人?我和我同辈不少朋友都没有答案,但6名“本土∕独立派”议员加入议会之后,出现“最坏情况”的机会已经不能排除。

  香港人聪明,也很务实,上世纪70年代前途问题出现时,香港何去何从,大部分人心里都没底。即使亲北京的“爱国人士”都明白,中国政府如果直接收回,把香港作为一个大陆普通城市去管,香港马上就会完蛋。当年提出的中国延迟收回、以主权换治权等建议,都是希望能把大陆和香港“分隔”,让香港能够保持现状。

  按英国在战后的“非殖民地化”手法,它可以把香港的命运交付本地人表决,即当年地方行政绿皮书中宣示的“把权力植根于香港”,即所谓“还政于民”。这个可能导致香港“独立”的选项,很快就被英国否决,因为伦敦不愿为“香港独立”而跟中国开战。当下“本土∕独立派”中有部分人打出“归英”的诉求,希望香港“回归”英国,但1970年代尚有一线机会英国都不推“港独”,到现在又怎会走回头路?

  五大王牌令港获得最佳利益

  本土派呼吁要“前途自决”,激进的“独立派”更声称要“武装起来”,在争取“独立”时“扞卫香港”!所谓“第二次前途问题”,由香港人直接跟北京争取,香港人到底可以靠什么?

  看历史,我们的“第一次前途问题”,主要是靠以下几张“王牌”为香港争取最佳利益,它们是——

       一、英国宣称对香港要承担“道义责任”;

  二、中国要保持香港稳定繁荣的承诺;

  三、国际社会监督中英两国落实联合声明的责任;

       四、香港的独特地位对内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贡献;

       五、北京对港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对台湾会起示范作用,有利两岸和平统一。

  到现在,第一、第三和第五项所起的作用已不大,英国驻港时任总领事吴若兰(Caroline Wilson)在9月离任前接受访问时说,英国不会收回香港,香港的确属于中国……对英国而言,与作为中国特区的香港保持紧密联系较为有利(good for business)。国际社会的监督,主要根据中英两国在1985年5月27日互换联合声明批准书后,再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然而,这项安排在当年只是中英两国向国际社会显示维护联合声明的决心,对香港政局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微乎其微。至于对台湾的示范作用,香港能“示范”的已所剩无多!

  能够维持香港地位,现在靠的主要是第二点:中国承诺要在基本法下的50年内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及第四点,香港能够对内地作出多大“贡献”——贡献可以有不同层次,但简单地说,是香港对内地仍有多大利用价值。

  “本土独立派”有咩王牌在手?

  “第一次前途问题”香港能够生存下去、继续发展,主要就是靠上面说的五大王牌;“本土派”和“独立派”提出“第二次前途问题”,又有什么王牌在手?我尝试归纳如下——一、香港人的力量,前途问题“全民表决”;

  二、“五区公投”、“永续基本法”,主要也是靠港人以选票发挥力量;三、港人“武装起来”跟中央对抗;

  四、自给自足,不靠大陆的食物、水、能源等,切断与大陆的联系;五、利用国际力量,要求英国、美国等外部势力插手。

  “第二次前途问题”,对年轻一代来说或是切身问题,相信北京最后也不能回避。

  然而,“本土派”和“独立派”手上的王牌,带给香港的到底是一条生路还是死路?

  (上文原载明报,作者观点不代表茶博士立场)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