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神奇少女"王凱歆否認破產:是主動拋棄

2016-11-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A輪融資後,盲目擴張了公司規模,最高時有百來號員工,招了很多不適合公司發展也不能夠創造價值的人,這也是(“神奇百貨”發展的)拐點。我又不太會管理,沒有協調好,另外我們做的事情太多,一下子精力太分散了,不夠專注。

  剛過去的10月,對王凱歆來說是一個“終結”。

  王凱歆的成名肇始於年初的一檔真人秀節目。17歲的她以一身“二次元”裝扮登台,她和她面向年輕消費者的電商購物平台“神奇百貨”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得到1500萬元的A輪融資。

  在異鄉深圳只身度過18歲生日時,已是8月。王凱歆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成年禮”———B輪投資。相反,她的“神奇百貨”已連續數月被負面消息籠罩:數據造假、非法解雇員工等傳聞甚囂塵上,公司經營形勢似乎每況愈下;到了10月,她的公司再次爆出公司員工全部被清退的消息。隨後,有用戶發現“神奇百貨”購物軟件內容被清空,官網也已無法登錄。

  “神奇少女”跌落神壇似成定論。

  此前的幾個月,素來以高調示人的王凱歆保持了沉默。10月的最後一天,王凱歆終於露面,接受南都記者專訪。

  關於“神奇百貨”的種種傳聞未止,仍有細節尚待厘清,王凱歆似乎已准備往前看。18歲的她到底還能否續寫“傳奇”,時間將會給出最終答案。

  否認破產

  “神奇百貨”不是破產是主動拋棄

  “神奇百貨只是公司開發的一個產品,產品不做了,但公司還在,能理解吧?”

  在距離深圳創新穀約20分鍾車程的歡樂海岸的一間茶室裏,在榻榻米上盤腿坐著的王凱歆向南都記者再三強調,她的公司並沒有破產。

  她之所以被冠以“神奇少女”的稱號,正是因為“神奇百貨”,一款主要以青少年為用戶群體的垂直購物軟件。今年1月,獲得千萬元融資後,“神奇百貨”和“神奇少女”聲名鵲起。不過短短10個月後,“神奇百貨”被曝因資金無以為繼折戟。

  “神奇”系列產品的消匿,被看作王凱歆破產的直接證明。不過,王凱歆否認了所謂的“破產說”。她表示,“神奇百貨”的運營主體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大爆炸公司”)仍在正常運轉,而且即將被收購,“創業公司被收購,這個是很正常的”。

  至於“神奇百貨”,王凱歆表示已拋棄了這個產品,在大爆炸公司被收購後將由別的電商部門負責且會進行一些調整,但已與她沒多大關系了。

  王凱歆介紹,早在今年9月,她就“拋棄了‘神奇百貨’”,由此開始“一撥一撥地辭退員工”。至9月中旬,“神奇百貨”幾乎全員裁撤。一名前員工稱,從8月24日起,“神奇百貨”官網和移動端的商品再未更新,“因為技術部的人都被辭退了”,到10月清退掉最後一批人員後,“神奇百貨”呈空殼之勢。

  產品關停、公司被收購,這是王凱歆曆經近兩年的首次創業交出的成績單。對此,她以“挺好的”三字評價,“談不上失敗,不能因為一個產品倒了就說失敗,它(曾經)給客戶創造了價值,而且現在的品牌價值也還不錯”。

  談到“神奇百貨”關停的原因,王凱歆認為既有自己管理的問題,同時也因為“神奇百貨”為當前創投市場上的趨勢所不容。

  南都記者獲悉,最早向王凱歆提到這一點的是她的商業導師、投資人林勁峰。兩人在西安一家星巴克中相識,那是2014年8月,當時的王凱歆還是一個剛跨入創投圈的高二女生,到了2015年7月,王凱歆正式創業,林勁峰就曾勸誡她,“(做O 2O )的時機不對”。

  “現在想想,他(林勁峰)看得很透徹。”王凱歆說,但當時,為了證明自己的創業想法沒問題,她仍舊堅持開辦公司。

  不過,後來資方對垂直電商領域的創業項目一冷再冷的態度,很快讓王凱歆看清現實,“雖然我們拿到了A輪融資,但B輪融資遲遲沒著落”,她認為,“神奇百貨”錯過了創業窗口期的機會,“現在再有人做O 2O是必死無疑的,因為資方拒絕投這個領域”。

  創投圈流行一句話,“天使看人、看理想,A輪看產品,B輪看數據,C輪看收入,上市看利潤。”

  止步於A輪,王凱歆承認“神奇百貨”的用戶與訂單數據並不好看,“它的生命周期就到這兒了,一般互聯網產品的周期就是3到6個月,最多9個月,做不起來就沒戲了”。

  對王凱歆而言,如今的“神奇百貨”是一款老舊的、不合時宜的產品,“消費者已經對它沒興趣了,淘汰是很正常的事。”她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已開始籌備下一個創業項目。“是一個新的、更好的機會,如果做出來,影響會比‘神奇百貨’大很多。”王凱歆稱,擁有了創業新機會,也是她放棄“神奇百貨”的原因之一。

  “神奇百貨”折戟不言而喻,但對於大爆炸公司隨後被收購的細節,王凱歆表示暫不便透露。

  面對非議

  稱傳言不實欲狀告媒體索賠

  “神奇百貨”成為自己商業計劃裏的一顆“棄子”,在面對南都記者描述這些時,王凱歆神情平淡。這與外界的聲音不盡相同。

  早在今年6月,網上就有王凱歆“挪用公款600萬、卷款逃美”的聲音。從那時起,籠罩“神奇百貨”的負面消息不斷,如非法裁員、數據造假等多次被提及。“神奇百貨”前員工也在6月份爆出“公司換場地,半數員工遭非法解雇”的消息,“神奇百貨”的勞資糾紛問題一直頗受外界關注。

  “神奇百貨”前運營人員張麗(化名)告訴南都記者,從9月起,王凱歆無限加大員工的任務指標,“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而不達標者就被“驅逐”出去,包括張麗在內的多名前員工稱,那時王凱歆給人的感覺就是“故意找茬,趕人走”;也有另一前員工表示,即使工作過了3個月,有些員工也無法簽訂轉正合同,“總說過幾天,把轉正事兒一直拖著。”

  7月6日,王凱歆曾在個人公眾號上撰文回應,稱非法裁員的消息不實,但承認自己快速裁員,沒有做好善後工作,導致糾紛,還表示裁員是為讓公司實現盈收平衡。面對這幾個月以來前員工的“控訴”,面對南都記者,王凱歆再次否認自己非法解雇,“有異議可以去法院告”。

  她表示,7月爆出的公司員工糾紛已經解決,“只有五六個員工去了仲裁,而且最後都是我們(公司)贏了。(說沒拿到錢的員工)瞎扯,其實都拿到錢了,但媒體來問就說沒有拿到。”王凱歆聲稱,在“神奇百貨”,只要過了試用期的員工都會有補償,這已高出一般的創業公司。

  “很多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為了找下家而排除自己的能力問題,把問題都推到了公司頭上”,王凱歆堅稱,員工被開除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能力不達標。

  “神奇百貨”關停後,面對自己被描述為“創業神話的破滅”、“登高跌重的反面教材”,王凱歆也表示全不在意,“正常思維的人是那樣想,但創業人的不是,不然就玩完了。”

  “我是一個商人,扔掉不合適的,再抓住新的機會,僅此而已。”面對南都記者,王凱歆解釋,她並不擔心“神奇百貨”影響她的履曆,“資本市場,投資人看的是能不能賺到錢,誰在乎你以前是幹什么的。”

  但有一件事,王凱歆耿耿於懷。

  10月18日,有創業媒體刊登了一篇關於她的報道,這篇文章稱,該媒體收到一封包含有13個附件的舉報郵件,報料稱“神奇百貨”公司上報的財務報表“均經過王凱歆之手親自造假”,而王凱歆個人挪用公款近600萬,並稱她“准備逃往美國以躲避法律追究”。另外報料還提到,王凱歆間接導致其最後一任助理的過勞猝死。

  一個細節是,該創業媒體在這篇文章末尾聲明,“爆料部分直接引用報料人提供的材料,本雜志並未證實。”

  “沒有證實,完全出於對我個人和公司的誹謗(就報道)。”王凱歆回應,該報道中的爆料內容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也不屬實,她已准備好包括公司財務審計報告在內的相關證據,將對此提起訴訟,“到法院去,拿證據說話,我這邊(證據)都有”,她說。

  王凱歆向南都記者提供的一份律師函顯示,她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向該媒體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撤稿;二是要求其在移動平台上刊登道歉聲明一個月;三是索賠50萬元。

  對話

  王凱歆:盲目擴張是“神奇百貨”的拐點

  10月31日接受南都專訪的王凱歆承認,“神奇百貨”關停除了後期不再受資方關注,也有自己管理上的原因。

  承認“神奇百貨”關停有管理因素

  南都:“神奇百貨”關停,這件事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王凱歆:我的生活圈子比較窄,沒受到太多影響,也沒什么可鬱悶的;資金方面挺充裕的,本來自己就賺了錢。新公司也要在這幾天注冊了,董事長、C E O和企業法人都是我,這一次的項目和互聯網關系不大。

  南都:“神奇百貨”走到這一步的原因是什么?

  王凱歆:有我自己的原因,比如管理上,沒協調好團隊;另一方面,現在資本市場的趨勢不允許它存在了,垂直電商創業已經不合時宜了,而且我也有了新的選擇,幹嗎一個產品一定要做個四五年呢?

  南都:管理上的問題,具體是指什么?

  王凱歆:A輪融資後,盲目擴張了公司規模,最高時有百來號員工,招了很多不適合公司發展也不能夠創造價值的人,這是拐點。當時挖了很多有專業背景的人,但各有主張,我又不太會管理,沒有協調好,另外我們做的事情太多,做產品、技術、客服、公關、行政……還做了漫展,各種商務合作,一下子精力太分散了,不夠專注。

  南都:在負面新聞爆發後,你曾在朋友圈稱要反思自己?

  王凱歆:對,問題主要是在管理方面,還有如何與人打交道的經驗,但這些只能是逐步提升,畢竟我的年齡還小,不可能就像有資曆的人那樣,有管理上百號人的能力。當時我對自己的預判出現問題,一下子招那么多人,管理不過來。

  南都:盲目擴張帶來哪些影響?

  王凱歆:大牛都跟不上我的思想速度,我想得太快,他們沒能理解我的想法;其次,有的人的背景吸引了我,但本身是不符合我的要求的。最後導致團隊的效率極低,(擴張)前兩周就能更新一個版本,後來兩個月出不來版本,這不氣人嗎?我的投入產出比極低,投進去的錢不能得到回報。

  南都:你說的反思是指什么?

  王凱歆:我應該找一個副手,經營比較厲害的,把公司經營交給他管;商業事務交給我,而不應該是我直接面對員工,我只要和這個副手交流就可以了。

  高中生創業大多“必死無疑”

  南都:你在高二的時候輟學從商,這在外界看來需要很大勇氣。

  王凱歆:從上小學起,我就對經商興趣濃厚,對學習興趣不大;而且我整個家族都是做生意的,有天然的基因,就是好鬥,就是想去商業場上去拼。真正做(起生意)是在高一,那時候做淘寶買手,通過手機做生意,每天晚上2點睡,早上10點就起床,很忙,但比讀書好玩多了。淘寶買手做了4個月左右,規模四五十萬,利潤十多萬。

  南都:作為一個高中生,為什么要賺這么多錢?

  王凱歆:我從小對賺錢有很大欲望,父母是做貿易生意的,一年(掙)上百萬,但他們對我管教很嚴,一周只給5塊錢的零花錢。我看同學每周都有幾百塊,但也不能天天伸手問父母要啊,就想方設法,賺同學的錢,沒想到越做越大。但也因為父母很嚴,不會給我很多東西,養成了我喜歡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東西、自理的性格。淘寶買手做到後來,我接觸了互聯網,覺得要去做更大的事情,剛好在那時遇到了天使投資人,也就是創新穀創始人朱波,當時一拍即合。

  南都:父母同意你輟學創業嗎?

  王凱歆:剛開始不同意,父母想讓我好好讀書,我媽一直勸,最後勸不動就算了,不過我爸脾氣比較暴,有一次還想拿棍子打我一頓呢(笑)。不過我沒聽他們的話,讀到高二就不讀了,後來做得還算不錯,他們也就沒說什么。其實我也不建議普通的高中生創業,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成功率,大多數必死無疑,但我不是(普通高中生),平台、人脈、資源、機會,這些都是我獲得的東西。

  南都:可一旦失敗了,會有人認為你荒廢了時間和學業。

  王凱歆:我不會放棄學習,雖然高二以後沒有讀書,但有考試我都會去的,目前過了會考,拿到了高中畢業證,如果還有機會,我就繼續創業,如果發現沒什么機會就去提升自己。現在有去美國讀書的計劃,預計會在2018或2019年的時候,去讀金融方面的學科。

  從一開始就是強勢領導

  南都:“神奇百貨”在創業初期勢頭如何?

  王凱歆:朱波給了投資,基本沒有管我們。招聘、組團隊、開發A PP、做產品推廣都是我負責。創業之前,我在北京考察了一段時間,在3W孵化器、車庫咖啡等創業人多的地方找人聊商業方面的東西,比如怎么做P P T、計劃書,理解一個想法是怎么落地成功的,後來這些都完全複制到了我們的項目,所以剛開始完全沒有坑。大爆炸公司在2015年7月完成工商注冊,一開始10個人的團隊,發展挺好的,用不到兩個月,蘋果端、安卓端的A PP都開發上線了。

  剛開始都說IO S系統過審周期較長,我逼員工搞定,本來排隊要兩周的,結果5天就上線了。

  南都:從一開始,你是不是一個強勢的領導?

  王凱歆:是的。因為你不逼員工想辦法,他們是想不出辦法的,那工作就不會這么快地完成了。

  南都:年齡會給你在創業過程中會帶來不便么?

  王凱歆:一般不會,從小我和父母去應酬,都是和比我大很多歲的人接觸,我都覺得正常,(和他們)在一個水平上的。當然偶爾也會有不便,但那其實證明對方是一個沒有“空杯心態”的人,不能接受比自己小的人卻懂得更多。

  業內聲音

  “不應立王凱歆為創業典型”

  不到一年,曾一度在創業圈被津津樂道的“神奇少女”迅速褪色,是資本寒潮的殃及,抑或年輕創業人固有的局限,創投業內的說法不一。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表示,從目前披露信息來看,王凱歆的確有不應該犯的錯誤:沒有協調好團體和員工、拖欠工資,在媒體上撒謊等,“可能是小孩子不太成熟的表現”。

  不過,黃淵普表示,“神奇少女”只是創投界的個別現象,不能因此打死一群人,不只90後,80後也有這樣的創業人。無論什么年齡層,都有很多靠譜的年輕創業人。

  黃淵普告訴南都記者,即便是“神奇百貨”最終失敗,也不能說王凱歆因此荒廢了自己,他表示,不得不承認,王凱歆的創業經曆超越了同齡人,“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了不起了。畢竟還年輕,如果能好好吸取一下教訓,未來仍有想象空間”,黃淵普表示。

  至於資本寒潮來臨導致創業產品折戟的說法,黃淵普並不認同。他表示,大多創業公司失敗的問題出在內部,且占到80%以上,“所謂資本寒潮,死的是那些玩概念的人”。

  即使認同王凱歆的經曆已超越同齡人,但黃淵普並不贊同將其立為典型,“從身邊一些例子來看,未完成學業或者剛完成學業的人出來創業是很不靠譜的”,他解釋,創業需要長時間的沉澱,而大多年輕人眼界和閱曆沒有積累,有些人創業不過是賣個書或幫人請家教,很難持續發展。

  黃淵普稱,創業新人在創業之前,先學好社會的規范准則、妥善的人際關系處理以及基本的社會道德,學好了再去創業,才會靠譜。

  另外,“從資本的角度想,投資人也要反思,不應為了名氣、只要有噱頭就去投。”黃淵普說。

  采寫:南都記者嵇石 實習生向治霖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