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黨媒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2016-12-29
来源:人民日報

  張凡

  承認觀眾有“用腳投票”的權利,也就要承認觀眾有“打星評級”的權利,這都是一種選擇。

  看電影前去豆瓣看看評分,看完電影后到貓眼寫寫評價,如今已成為不少網絡“新世代”的觀影習慣。在開放的平臺上與友鄰交流感受、分享觀點,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也解決了關于電影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無數人有彈有贊,給一星也給五星,就形成了電影評價的“大數據”。偏激的、賭氣的、找茬的人,肯定都會有,但樣本量足夠大,也能照見整體性的觀感、多數人的態度了。

  也應該看到,開放的輿論場中,對電影的評價,確實有失序現象存在。在打分平臺上,刷好評、刷惡評者,都有之;在自媒體中,也不乏博取眼球的惡意差評,甚至有“人身攻擊”。有開放的市場和開放的輿論,就必然有各種意外情況帶來的壓力。對于這樣的情況,需要合理引導、妥善解決。“洗澡水臟了,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倒掉”,這應該是共識。不過,話說回來,電影作品真的會被“一星”毀掉嗎?電影生態真會被“差評”影響嗎?卻也是未必。

  有人說,看電影就像吃飯一樣,好不好吃一嘗便知,不能別人說不好吃,你反而質疑別人的口味。說到底,一部電影的品質,也不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更不是“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試想,類似《大圣歸來》《湄公河行動》這樣的電影,如果不是拿高完成度的作品說話,怎么可能聚起這么多“自來水”,依靠市場和口碑完成逆襲?而換個角度看,多少靠“小鮮肉”、靠“五毛錢特效”、靠“炒作緋聞”博眼球的電影,即便買了一萬個“五星好評”,最終也不過是淪為笑柄。與其跟網友較勁,真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態度,或者水平。

  事實上,一些電影能逆襲,一些電影會折戟,本身就意味著觀眾越來越成熟,不會再輕易被爛片騙進電影院。中國電影市場,這幾年來可謂“高歌猛進”,近三年的增長分別是27%、36%和創紀錄的49%,電影業界甚至有“人傻、錢多、速來”的調侃。從某種程度上看,今年電影票房增速放緩,也未嘗不是電影市場更健康的標志。畢竟,電影市場的成熟,前提是要有一批成熟的觀眾。電影票房很重要,但不可能也不需要搞成面子工程,每年都“大幅增長”——增不增長,增長多少,都應該是市場決定的。

  承認觀眾有“用腳投票”的權利,也就要承認觀眾有“打星評級”的權利,這都是一種選擇。正如很多人看到的,在一些網友、觀眾為電影評分的平臺上,也有刷差評、或者刷好評的營銷行為存在,但只要平臺夠大、夠開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這些雜質。當然,平臺也應該更好地完善評分機制,讓不管是“一星差評”還是“五星好評”,讓不管是“點映階段”還是“公映階段”,評星都能是網友意愿的真實反映,讓網絡平臺的打分,成為“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時重要的參考。

  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愛之深,責之切”,網友的評價雖然不一定就是“權威”,但也是觀眾心聲的投射。說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問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