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睡得少幹得好?少睡者可能比常人記憶更高效

2017-01-03
来源:新华网

     

 

  對於大多數人,失眠缺覺往往會導致第二天的萎靡不振。不過,每個人的朋友圈裏都會有那么一兩個人,聲稱自己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就能保持精神抖擻。

  現在,一項發表於《大腦與行為》期刊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夜貓子也許真能僅靠很少的睡眠就保持機能的運轉,但他們的身體很可能比自己意識到的更加疲憊。實際上,這些夜貓子有可能在一天裏多次陷入打盹狀態,自己卻渾然不知。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心理學家、放射學家和神經學家觀察了約900餘名被試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根據被試者上一個月的睡眠是否足量,將他們分為兩組,其中“少睡組”每晚的睡眠時間不超過6小時。少睡組又進一步分為兩個亞組:一組被試報告稱自己在白天無法正常工作,如在完成簡單工作時仍感到昏昏沉沉,另一組則稱感覺自己整體上還不錯。

  在這些少睡者的腦部磁共振成像上,研究者觀察到了有趣的現象:他們接受掃描時的腦電波呈現的更像是典型的睡眠波形,而不是清醒狀態的模式。

  換言之,掃描結果顯示,盡管被要求“保持清醒”,某些少睡者的意識還是短暫地陷入了模糊狀態。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放射和影像科學副教授傑夫·安德森博士表示,少睡組的兩個亞組中都觀察到了這種類似睡眠波的模式,無論被試者是否感受到日常機能的失調。

  安德森博士指出:“對於一兩分鍾的短暫瞌睡,人們的自我察覺能力出奇地差。”該研究的另一共同作者、臨床神經學教授克裏斯托弗·瓊斯博士則表示,對於那些經常睡眠不足的人來說,大腦的清醒系統總是處於過載狀態。此時如果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又沒有什么能提起他們的精神,他們就可能無聊地躺在掃描台上,陷入短暫的睡眠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上述情形可能危險得多:如果少睡者在“無聊情景”下操作簡單任務,如在缺乏視覺和聲音刺激的夜間環境裏開車,就很有可能懨懨欲睡,甚至在恍惚中打個盹。

  不過,這項研究也為少睡者帶來了一些好消息:對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少睡者的腦部掃描發現,他們與信息感知和記憶相關的腦區之間具有比常人更強的聯結。

  “這個發現非常有趣,它意味著,少睡者在掃描台上做的事情之一,可能是比常人更高效地進行‘記憶鞏固’”,安德森博士解釋道。記憶鞏固,簡而言之就是大腦中把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的加工過程。“如果這些人真的能全天候地進行記憶鞏固等大腦活動,或許就不需要在夜裏睡上那么久。也許有些人的大腦就是能在白天的碎片時間裏,完成別人需要在睡眠中進行的工作”。

  研究者表示,他們下一步的研究將是通過模擬駕駛測驗等方式,直接檢測每日睡眠少於6個小時者的認知表現,並從其家人和朋友處獲得反饋:“我們尤為感興趣的是,人們對自己身體機能的感知,與客觀的實際情況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樣敏銳和精確。”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