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拿错一条鱼,带出童年难忘记忆

2017-01-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小指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这位父亲,但我倒觉得没那么不堪,反倒挺有创意。

  1月6日,“幼儿园老师让带一条鱼”的微博突然火了。老师让带一条鱼,很多孩子带的是金鱼,有个小朋友却带了一条鲤鱼。相关图片随后遭到网友恶搞,什么水煮鱼、生鱼片都出来了。1月7日,记者在茫茫人海之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浙江慈溪找到了这位被网友吐槽的“粗心”家长!“这个东西也挺乌龙的。”孩子的父亲姚先生说,“本来也没有很刻意地去怎么样,是小孩表达得不清楚吧,他说什么鱼都可以啊。反正钓回来的有嘛,本身鲤鱼也不好吃,就拿了一条给他玩了。”据其透露,照片是学校老师拍下传到家长群的,时间很久了,有一两个月了。(昨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这位父亲,但我倒觉得没那么不堪,反倒挺有创意。从审题的角度说,让孩子带条鲤鱼除了不符合“小鱼”的标准,稍微多占了一点地方,“观察它”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对孩子来说,大鱼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并且,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不走寻常路的思维能力,难道只有金鱼之类的小鱼才能观察?不带金鱼就是傻?即便老师和网友死抠“带一条小鱼来观察”这句话,认定家长的做法就是不合乎要求,我也认为这错犯得值。至少给了孩子一次思考的机会,即应该如何看待一项任务,在常规的角度之外,有无颠覆性完成的可能。

  当然,众所周知,国内的教育环境极具封闭性和排他性,对任何事都主张拿出一套标准答案,不合乎标准总要面临巨大压力。总有作家答不对由自己作品衍生出来的试题就是一例,由此观之,幸亏这孩子还小,还在上幼儿园,这要换成小学生、中学生,非逼得家长连夜找条小鱼不可,根本不可能拿鲤鱼交差。原因很简单,小孩虽然谈不上抗压能力强,但认知水平仍在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接受自身不融合或反常态带来的尴尬或不适,大孩子就不一样,学会了察言观色,很多时候迎合他人早已超越对真理的追求,甚至有些家长就把会做人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除了带错鱼,此事更叫人感慨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学校对低年龄段孩子布置的作业,正在成为一些家长不可承受的负担。过去,老师顶多布置我们做做手工,包包书皮,现在倒好,要求孩子做个南瓜灯那就是客气,前不久我听堂姐夫说,正在熬夜帮小学一年级的侄女做PPT,以展示暑假的游记和感悟——— 且不说PPT这东西孩子压根不掌握制作能力,就是掌握了,家长带去哪游玩也是个难题。耗费精力出国吧,助长同学间攀比;带孩子就在家附近转转吧,又好像父母没钱或者孩子不是亲生的一样。至于感悟,同样压力不小,谁知道老师需要什么类型的思考?

  再说回网友恶搞图片一事,可叹网友的想象力总是无穷,笑点也总是不那么高。但就像众多网络热点一样,此事如流星划过夜空,最终都会成为过去。而对于那个无辜看着鲤鱼盆的小孩来说,父亲一个无心的举动最终将为他留下难忘的童年片段,若干年后都能反复想起,较之于大多数人平庸而高度同质化的年少时光来说,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