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有些眾籌只能叫賭博

2017-01-22
来源:南都

 

  “教訓是以後不再參與眾籌”。比逗西餐廳(龍洞店)的一名學生股東感慨道。2015年以來,廣州高校周邊出現一批以“學生股東+社會股東”模式眾籌創建的“比逗西餐廳”,獲得過某項創業大賽冠軍、吳曉波全國公益創業大賽十強等多個創業大獎。然而,這一模式不到一年時間就面臨入不敷出、停業清算或部分轉租、徹底轉型的困局。“管理混亂”是一名股東對此次眾籌最大的感受,“一方面是過於信任發起人,另一方面礙於股東之間的校友關系不便開口。”(1月12日、21日《南方都市報》連續報道)

  又見大學生創業失敗、最後落得灰頭土臉的故事。在大學生創業已成為一種熱潮,孩子和家長躍躍欲試,學校和各界搖旗呐喊的情況下,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當然,創業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不因參與者主體身份有別,或者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就有什麼特殊照顧,一如公交上的老弱病殘孕專座。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就是這個理,我相信參與眾籌創建“比逗西餐廳”的大學生都懂,更別提什麼“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了,每個入市的人都不會認為這句醒世恒言是對自己說的。只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失敗得這麼快,以及失敗得如此落俗套,沒創意,的確會叫人不甘心吧。

  為何說失敗得沒有創意?你瞧,股東遇到的問題幾乎都耳熟能詳,例如一年多來資金和運營情況我們都不知情,包括租房、購入設備等大筆支出完全沒有通過股東會,以及“眾籌中所有投資人持股比例都不高,警惕性不強”———叫我看,監管制度、持股責任等基礎性的東西都不規范,壓根就不能算投資創業,哪怕投資模式被包裝得再好,也只能叫賭博———運氣好,也許有機會回本;運氣不好,這錢就當資助校友了,算是彼此同過窗、上過戰場的見證。就像借錢,這是屬於借出去不必指望人家還的那一類。否則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原因無他,這樣混亂若都能做成生意,那也太扯淡了。

  至於何為“運氣好”,或許就是這種模式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多大程度上能蒙蔽更多人,比如那些不明真相的加盟商,反正不管餐廳是否掙錢,新店加盟費、品牌授權費一分都不會少。而相比不穩定的餐廳客流,不具吸引力的菜品質量,這一塊是穩定的,反正有某創業大賽冠軍、吳曉波全國公益創業大賽十強之類的牌子罩著,再加上受“成功學”影響,很多大學生都把創業當成了一飛沖天的良機。說到這裏,必須吐槽一下各類創業比賽,迎合情緒,只看形式,不問實際效果,參賽項目普遍沒有經過市場檢驗,不知道算哪門子冠軍?就像在泳池裏沖浪,或許改為“創業模型大賽”更為合理。

  股東受訪時還有兩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一是“當初參與完全沒考慮項目可行性,純粹出於校友情懷”,另一句是“礙於股東間的校友關系不便開口”。由此觀之,走上眾籌投資這條路的很多大學生,根本沒搞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即“親兄弟明算賬”,或者說沒有把規則看得比人情重要,這也就注定投資難有成功的可能性。更要命的是,錢白花不說,整個項目一失敗,校友之間必生嫌隙———錢到底去哪了?對方是經驗不足,還是有心騙錢?最終,怕是朋友也沒得做了。別說什麼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以這種低級的方式結束一段投資,我看不如叫給自己的智商補交了稅。

  作者:小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