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人行昨日發布2017年1號工作論文,題為《杠杆率結構、水平和金融穩定:理論與經驗》。
工作論文指出,杠杆本身不是問題,杠杆效率是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籠統地去杠杆或加杠杆政策都可能有失偏頗,正確的做法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由市場去選擇誰加杠杆、誰去杠杆。而市場要發揮決定性作用,關鍵在於政府要更好地發揮作用。
論文提到三點:一是保持宏觀政策穩健中性,即宏觀環境要松緊適度,過松、過緊都不利於市場發揮作用。二是減少政府直接的資源配置,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比如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宜適度,產業政策宜由選擇性轉向功能性,稅費減免宜由專項獎補轉向普適性調整。市場準入除環境、技術等標準由政府制定并嚴格執法外,其他準入放開,充分釋放增長新動力。三是改革金融監管體制,打破剛性兌付,同時大力發展規范的股權融資,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降杠杆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合理把握去杠杆進程
工作論文指出,高儲蓄支撐的投資導向增長模式,決定了中國總體上較高水平的杠杆率。尽管高杠杆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債務可持續性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導致杠杆率水平的風險閾值并不穩健。
因此,應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進程,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和「債務-通縮」風險,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過快而引發的資產泡沫。應保持宏觀政策穩健中性。
工作論文中還提到,正是在大規模信貸擴張和投資的強有力推動下,中國成功抵御全球金融危機冲擊并率先實現經濟復蘇。截至2015年2季度,中國非金融全社會杠杆率為254.9%,在42個樣本國家中僅處於中等水平,遠低於同期發達經濟體的281.4%,僅分別比全部樣本和G20國家平均水平略高7.6和7.7個百分點。